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不吃糖改吃蜂蜜減重? 醫師:不只沒效果照樣胖到底

showcake/ shutterstock

▲吃蜂蜜並沒有比較健康。(
showcake/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外電編譯/林宏軒

健康專家警告說,人們常收到許多誤導的健康的訊息後,例如人們常認為蜂蜜和其他醣類替代品比糖更健康,從而冒著許多健康的風險。

《延伸閱讀:红糖、白糖、冰糖,哪種才健康?營養師:用途完全不同

其實蜂蜜也是糖

根據外媒《dailymai》報導,許多人都誤以為龍舌蘭糖漿、蔗糖、黑糖以及椰子糖與專業蜂蜜是比食用糖更好的選擇。但這些「天然糖」仍然屬於「游離糖」,成年人的糖攝取是每天仍不應該超過30克。消費者通常不知道蜂蜜等產品的糖含量與食糖一樣高,因此以「過量」食用它們。

分析發現,以蜂蜜為原料的早餐穀物和酒吧仍然可以加糖25克。許多咖啡連鎖店甚至將蜂蜜作為其「健康」產品的一部分,這些都增加了人體最大的游離糖攝取量。然而,為了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各種癌症、肝臟疾病和蛀牙的風險,我們需要減少來自任何來源的醣類。

蜂蜜的含糖量只比砂糖少14%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對糖的行動分析了來自各連鎖店的的223種蜂蜜、糖漿和糖產品。他們發現蜂蜜可以含有高達86%的游離糖,這些糖是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而楓糖漿更含有88%的游離糖。結果發現,在一杯茶中加入7克茶匙蜂蜜,約等於加入6克游離糖所以含糖量其實和直接加糖差不了多少。

一份(15毫升)純楓糖漿含有13.1克糖 它們一起構成了成年人每天最大攝入量糖的三分之二。在你的茶中加入一茶匙(7克)的l麥盧卡蜂蜜,含有約6克糖,類似於加入一茶匙糖(4克)。

但超市銷售的一些產品在包裝上加入了蜂蜜,讓買家誤以為他們是健康的。研究發現,由於這些產品其實比蜂蜜多25倍的食糖或其他糖漿。

英國衛生局要求強制性的包裝前標籤清楚地概述了游離糖中的糖及其對我們最大糖攝入量的貢獻。它呼籲衛生國務卿馬特漢考克議員在即將發布的預防綠皮書中要求更明確的標籤。

《延伸閱讀:一天一杯蜂蜜檸檬抗癌必喝? 營養師駁:恐胖出新高度

「蜂蜜添加量通常很小(一到兩克),而主要的甜味成分仍然是其他高糖糖漿和餐糖(25克)。這是誤導客戶認為產品比實際更健康,更好。我們的建議是盡量少用糖,糖漿和蜂蜜來減少甜味。」如衛生局所建議的那樣,當我們甚至不知道食物中有什麼東西時,我們怎能做出更健康的選擇呢?

成年人每天的游離糖含量不得超過30克 - 大約相當於7個方糖 - 而7到10歲的兒童每天應該含有不超過24克的游離糖 – 香湯六個方糖。專家警告說,關於蜂蜜所謂的健康益處的證據是有限的。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與公共衛生研究所發現,蜂蜜唯一的好處只有來自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足以表明蜂蜜可減輕兒童和青少年急性咳嗽的症狀。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不少藝人將陸續舉辦演唱會,民眾紛紛準備「搶票」。醫師指出,搶票其實會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可視為一種「大腦的極限運動」,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場激烈的「靜態運動」,但對健康來說也有好壞,好處是能讓人感到興奮,壞處則是預期的獎勵落空,多巴胺水平會瞬間低於基準線,導致極度的失落、空虛,甚至憤怒。

2025年11月23日 18:08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被喚醒,人得過水痘後,病毒就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甦沿著神經活動,造成皮疹與劇痛。醫師提醒,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也屬高風險族群。

2025年11月23日 16:58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泰國一名醫師警告,冬季洗澡切勿做出5大錯誤習慣,否則恐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可能引發心悸、血壓飆升,甚至在浴室內頭暈昏倒,進而受傷或導致身體危害。

2025年11月23日 16:12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想讓身體維持年輕狀態,其實不需要複雜做法,從日常作息就能著手,包括規律睡眠、適度斷食、少糖飲食、增加運動量等,這些都能啟動身體內「長壽基因」的修復模式。他強調,只要生活節律穩定,細胞會自動進入更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2025年11月23日 15:3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死亡,引發關注。疾管署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民眾要避免接觸禽畜,落實「5要6不」。

2025年11月23日 14:42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