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用筆電讓肩頸超痠痛!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



記者胡治言/台北報導

現代人手機、3C產品不離身,無論走在路上或在公車、捷運車廂,都能夠看到低頭滑手機的人或是使用筆電的人,但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不動,就容易產生肩頸痠痛僵硬,甚至引發下背疼痛。台灣復健醫學會、適健復健科診所的陳昭蓉、林宗慶醫師,就來示範如何正確使用3C產品,同時提供幾個可以放鬆肌肉的動作,讓大家的肩頸不再因錯誤姿勢而緊繃僵硬。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Pixabay)

▲現代人手機、3C產品不離身。(圖/Pixabay)

在使用手機、平板時,陳醫師建議大家盡量不要拿在手上,因為會讓肩膀手臂受力,一邊看著一邊手扣著,很多媽媽手與扳機指都是這樣造成的,最好的使用方式就是擺在桌子上,當然看的姿勢也必須要注意,自然的靠著椅子與不要低頭,這樣的狀態下去使用手機與電腦,才是一個比較正確的姿勢。另外陳醫師也建議大家使用可調式的桌子,如果坐太久時可以站起來,同時也可以將桌面調高,讓站著也可以很輕鬆的使用,等站累了再坐下來,這樣交替的使用下,背部就不會受到非常大的壓力。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Pixabay)

▲在使用手機、平板時,陳醫師建議大家盡量不要拿在手上。(圖/Pixabay)

如果在外沒有桌子的時候,陳醫師則建議可以將背包放在膝蓋上面,如果有外套也可以把外套放著,然後再將筆電放在上面後調整姿勢,手肘自然彎曲90度輕鬆的使用,這樣就不會產生「烏龜頸」困擾,在外也可以很輕鬆的使用電腦。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記者謝婷婷攝)

▲在外沒有桌子的時候,陳醫師建議可以將筆電放在背包上使用,避免姿勢不良。(圖/記者謝婷婷攝)

陳醫師與林醫師也示範了幾個放鬆肩膀肌肉的動作,首先坐定後將左手放在右腿外側,接著將右手臂盡可能打直往外側畫圓伸展,然後眼睛盯著手掌的地方,大概維持8秒左右,接著換邊重複做4次,這個動作可以除了讓手臂肌肉或得伸展外,可以讓眼睛的肌肉獲得一些放鬆。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記者謝婷婷攝)

▲手臂劃圓,除了可以讓手臂肌肉或得伸展外,也可讓眼睛的肌肉獲得一些放鬆。(圖/記者謝婷婷攝)

長時間使用3C與電腦產品,也會讓手腕、手指周圍的肌肉群相當緊繃,此時可以先將右手臂往前打直,左手則勾住右手手指往後拉,如此可以放鬆前臂的肌肉與手腕的肌肉,平時常做這個動作,也可以有效預防扳機指或是腕隧道症候群的產生。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記者謝婷婷攝)

▲左手則勾住右手手指往後拉,可以放鬆前臂的肌肉與手腕的肌肉。(圖/記者謝婷婷攝)

如果覺得背部緊繃,此時可以食指交扣反掌外推,然後盡可能的往上延伸,然後再慢慢往前彎曲盡可能的往下伸展,做動作時會感受到背部的肌肉有點緊繃的感覺,此動作最主要是可以放鬆背部的肌肉群,因為長時間的久坐或是長時間低頭,都可能會造成背部的肌群過度緊繃,這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動作來舒緩痠痛。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記者謝婷婷攝)

▲如果覺得背部緊繃,此時可以食指交扣反掌外推,可改善背部緊繃的情況。(圖/記者謝婷婷攝)

若是頸部問題,則可以將右手撐在太陽穴,然後用頭出力去推手掌做一個等長的肌力訓練,雖然不會產生手或頭的偏移,但可以注意頸部的肌肉是否有特別出力,有的話代表動作正確的在訓練肌力,左右邊都可以用此方式,而前方則可以將雙手十指交扣,接著把手掌放在額頭的地方,用額頭盡可能的往前方頂,這時同樣要注意不要產生偏移,一樣可以訓練到頸部前側肌肉的力量。

▲復健醫師3招教你舒緩肌肉僵硬。(圖/記者謝婷婷攝)

▲用等長的肌力訓練,可以訓練到頸部肌肉的力量。(圖/記者謝婷婷攝)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葉欣眉罹直腸類癌 醫示警「10症狀」:3器官都可能發生

葉欣眉罹直腸類癌 醫示警「10症狀」:3器官都可能發生

年代電視台《百變智多星》主持人葉欣眉今天突然宣布「直腸內發現0.8公分類癌」,已進行開刀治療。醫師指出,「類癌」是神經內分泌瘤,可能原發於胰臟、腸胃、肺等器官,最常見發生於消化系統,尤其以直腸最多,一樣有惡化轉移的可能,常見有10大症狀。

2025年04月04日 13:25

腦補地震是真的!醫曝「幻震陷阱」:連手錶震動都中招

腦補地震是真的!醫曝「幻震陷阱」:連手錶震動都中招

你也有過「假性地震」?醫師指出,這是一種由大腦誤判觸發的感知錯覺,常在災後、餘震頻繁或大量接收地震訊息時出現,可能會因為過度警覺、焦慮失眠,甚至手錶震動、社群訊息提醒,都讓人「腦補」出地面在搖;假性地震通常1至2週會緩解,但若持續超過一個月,恐已影響身心健康。

2025年04月04日 11:46

清明小心外邪侵襲 中醫推「2飲食、3穴位」養生

清明小心外邪侵襲 中醫推「2飲食、3穴位」養生

清明節是一年當中的第五個節氣,但清明時節氣候冷熱交替、乍暖還寒,這時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中醫師提醒,清明時節肝氣旺盛,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建議也可自製清明養身食物和多按3穴道養生。

2025年04月04日 10:30

5年來9人遭蛇咬死亡!台灣常見毒蛇有6種 專家揭特徵、出沒狀況

5年來9人遭蛇咬死亡!台灣常見毒蛇有6種 專家揭特徵、出沒狀況

4月起國內進入蛇咬旺季,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且過去5年間仍有9人因蛇咬死亡。台灣常見六大毒蛇分別是龜殼花、赤尾鮐、百步蛇、飯匙倩、雨傘節、鎖鏈蛇。這些蛇各自有不同的特徵,棲息地點、出沒時間,疾管署專家一次解析,並強調,大多數蛇類不會主動攻擊人,民眾若進入樹叢或草堆,記得「打草驚蛇」,讓蛇有時間離開,這樣大家都能安全。

2025年04月04日 08:59

很多人都錯了!「4大偽健康習慣」反增罹癌風險 醫師示警

很多人都錯了!「4大偽健康習慣」反增罹癌風險 醫師示警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養生思想風行,但仍有不少奉行「健康生活」的民眾,因為錯誤的理解,反而默默地傷害了自己的身體。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部分被視為「健康習慣」的生活方式,如每天喝果汁、吃素、多睡覺等,如果未能掌握正確觀念,反而可能成為增加致癌風險因子。

2025年04月03日 19:02

後腳筋疼痛!可能阿基里斯腱出事了 醫曝幾種症狀快就醫

後腳筋疼痛!可能阿基里斯腱出事了 醫曝幾種症狀快就醫

後腳跟疼痛是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除了常見的足底筋膜炎以外,阿基里斯腱問題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阿基里斯腱又稱跟腱,是人體中最粗、最強的肌腱,其功能則是幫助我們在日常中走路、上下樓,也是跑步、跳躍的重要結構;特別是需要快速轉向或衝刺等需要瞬間爆發力的動作,將你的小腿肌肉與你的腳跟骨連接起來。

2025年04月03日 16:01

柯文哲今下午出院了!院方曝「術後狀況」後續需回診

柯文哲今下午出院了!院方曝「術後狀況」後續需回診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水腎、輸尿管結石動手術。衛福部台北醫院今表示,柯文哲經過一天住院觀察,主動表示未感疼痛,已於今日下午辦理出院。

2025年04月03日 14:04

清明掃墓防蚊蟲!含薄荷藥膏「2族群」別用 嚴重恐害呼吸停止

清明掃墓防蚊蟲!含薄荷藥膏「2族群」別用 嚴重恐害呼吸停止

清明節連假開始,許多民眾已安排出遊或掃墓行程,不少人也習慣隨身攜帶各式防蚊蟲藥品,如綠油精、萬金油、曼秀雷敦等,來防範蚊蟲叮咬。藥師提醒,雖然這類藥品效果不錯,對一般人來說,適當使用此類藥品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對於「蠶豆症患者、2歲以下嬰幼兒」有風險,嚴重可能會引起呼吸停止。

2025年04月03日 13:18

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一名18歲青少女多年來因分泌物異常量多,每日須頻繁更換護墊來維持私處清爽,因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輾轉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問診發現,該名個案因準備升學考試,平時嗜吃甜食、冰品紓壓,並時常熬夜唸書,造成所謂的中焦脾胃功能衰退而造就濕性體質,加上前陣子頻繁下雨,水氣增加,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因此分泌物增量。

2025年04月03日 12: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