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用優碘過時了! 醫師:傷口要保溼、消滅生物膜才好得快



圖文/每日健康
採訪報導/郭家和

小朋友受傷用優碘紗布?醫師:傷口保溼才正確

每天固定換藥、用優碘酒精殺菌,傷口還是好不了?要注意可能是處理傷口的方式出了問題,究竟孩子在外面跌倒擦傷,要怎麼樣處理才是正確的方式呢?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鄭乃禎醫師指出,我們傳統上會認為如果有擦傷之類的傷口,就應該使用碘酒或優碘的藥物來消毒,加速傷口的結痂才能盡快復原,這種傷口照護觀念已經比較過時。

每日健康

鄭乃禎解釋,大部份的傷口夠乾淨的狀況之下,使用這些殺菌藥物,或用紗布拉扯傷口,反而會導致傷口更難癒合。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王志信醫師也說明,使用優碘處理外傷,第一個是會造成明顯疼痛感,另外也可能增加色素沉澱,臨床上也有不少人對優碘過敏卻不自知。王志信醫師建議,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避免破壞傷口的正常細胞,也較不會造成色素沉澱。

鄭乃禎醫師表示,如果直接將紗布之類的敷料敷在傷口上,往往會黏住傷口導致換藥時的疼痛,目前的新的傷口照護觀念是要使用能保溼的敷料例如人工皮等,讓傷口細胞維持溼潤,在有水份的環境下生長,促進傷口的癒合,適合在徹底清潔之後使用。

每日健康

▲王志信醫師提醒,,使用優碘處理外傷會造成明顯疼痛感,也可能增加色素沉澱(圖/每日健康)

爸爸受傷一直好不了?慢性傷口應該這樣照顧

此外,家中若有慢性病或年長族群,也常見受傷後傷口遲遲不癒、長期無法復原等情形。鄭乃禎醫師指出,通常30天以上沒有癒合的傷口就稱之為慢性傷口,其原因可能與疾病因素如糖尿病有關。必須找出原因加以治療,才能解決慢性傷口的根本問題。

另外一個常見導致傷口癒合不良的原因,是所謂的傷口感染。王志信醫師指出,這種傷口感染常可以看到傷口周圍有紅腫、熱、痛等情況,這時甚至必須進行細菌培養,配合口服抗生素,更重要的是讓傷口保持好的癒合環境。

鄭乃禎提醒,慢性傷口久久不癒,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形成「生物膜」,傷口將更難癒合。在對抗生物膜上,一方面可採取外科的清創手術來去除,不過生物膜很容易在傷口處重新滋生,這時就可以考慮採用含銀的親水性敷料。這種銀離子敷料不但具有吸水特性,還可吸收傷口滲液之後,釋放出抑制細菌的銀離子,破壞細菌本身的結構,預防生物膜再形成,達到加速傷口癒合的目的。

每日健康

▲鄭乃禎醫師提醒,慢性傷口久久不癒易導致細菌形成生物膜,可以考慮採用含銀的親水性敷料來破壞細菌結構,預防生物膜形成並加速傷口癒合。(圖/每日健康)

延伸閱讀:別再用OK繃了,小心傷口會惡化!傷口這樣照顧還好得快

延伸閱讀:靜脈曲張莫輕忽,嚴重恐截肢!傷口處理分6級,防蜂窩性組織炎!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聯新國際醫院25日指出,日前一名14歲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該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的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所造成。

2025年11月25日 23:38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食藥署今再度公布蘇丹紅化妝品最新清查結果,更新統計至今共涉及20項產品。食藥署今表示,除了要求所有受影響產品立即全面下架、不得販售之外,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新臺幣500萬元罰鍰。

2025年11月25日 19:32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近日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可能會有打噴嚏、鼻塞等情形。對此,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溫差性過敏」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型、脾腎虛型」,當外界溫差大於7度、相對濕度大於70%時容易誘發。

2025年11月25日 18:01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