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藥物是否有療效 你的腸道菌決定?

▲藥物是否有療效,你的腸道菌決定?(圖/pixabay)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作用的道理。(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博士

我是醫學院藥理學教授,醫學科學家,不是藥師也不是醫師,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作用的道理,其中藥物的藥效及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都是研究的重點,藥理學家早期就知道,每個人的年齡、身體有無疾病,和同時服用的藥物會影響藥效和副作用,近年來更進一步發現許多食物也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如:服用statin類降膽固醇類藥物時,應避免與葡萄柚汁併服; 服用抗凝血劑 (warfarin),應避免大量食用富含維生素K的球芽甘藍等等。此外,個人體質的不同,大家也都毫無異議的認為會造成藥效差異,但只是不知如何預測不同個體對同一種藥物會有什麼不同的藥效與反應,自從人類基因解碼後,這種研究個體間差異-也就是根據基因多型性(genetic polymorphism)的藥效差異-稱為基因藥理學(pharmacogenomics)。依據檢測不同個體間基因多型性與藥物間的關係,進而發展制定個人化藥物(personalized drugs)的治療方式,造福更多人。

然而,近日《科學》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重磅衝擊了藥理學界,除了上述影響藥效的諸多因素外,竟然每個人的腸道微生物,也會大大影響藥效和副作用。為什麼明明是同一種藥,有人吃了對改善病情的效果很好,但有人吃完後療效卻不顯著,甚至有很強的副作用呢?沒想到服用藥物後療效的差異,竟然與腸道微生物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相關性!這是以前藥理學家們沒有重視的事。

2019年6月14日《科學》(Science)期刊,刊出一篇由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巴爾斯科斯(Emily Balskus)和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微生物暨免疫學教授騰堡(Peter Turnbaugh)共同發表的文章,證明腸道微生物”吃”掉了帕金森氏(Parkinson's disease)病人的藥物,使得不同患者間療效波動幅度極大,藥效無法預測,甚至副作用增強。

▲藥物是否有療效,你的腸道菌決定?(圖/pixabay)

▲服用藥物後療效的差異,竟然與腸道微生物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相關性!(示意圖/pixabay)


同年(2019)6月3日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刊出耶魯大學微生物學系谷德曼(Andrew Goodman)教授的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利用76種常見腸道微生物,來研究271種常用藥物是否被腸道菌所影響,結果顯示,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藥物至少會被一種腸道細菌所代謝(吃掉),進而顯著降低藥物作用的濃度。研究人員也發現,每種腸道菌都可以代謝11~95種藥物。

之前,2017年6月4日美國微生物學會年度會議在阿拉巴馬州紐奧良市舉行,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格斯理(Leah Guthrie)教授發現治療大腸癌的藥物---伊立替康(開普拓,艾力),在某些患者中可以引起嚴重腹瀉,其原因是因為腸道菌會反向操作肝臟解毒功能,增加藥物的毒性反應。之前的動物實驗就發現,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s)會改變伊立替康和其他類似藥物之化學結構,將藥物轉變成肝臟難以代謝的毒性化合物。

此外,哈佛大學巴爾斯科斯教授早期在2014年3月發表在《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期刊的研究報告也發現腸道微生物會影響特定藥物的作用方式,像是在結腸中發現的遲緩埃格特菌(Eggerthella lenta)可以使心臟衰竭用藥-毛地黃(digoxin)失去活性。

▲藥物是否有療效,你的腸道菌決定?(圖/pixabay)

▲研究人員也發現,每種腸道菌都可以代謝11~95種藥物。(示意圖/pixabay)

綜上所述,腸道微生物影響藥效的情況非常顯著,因此讓我們就以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為例來讓大家了解,腸道菌是如何影響藥效的。首先,該篇研究報告發現,已經用了超過半個世紀治療帕金森氏病人的左多巴(levodopa,L-dopa)藥物,在抵達腦部前,早已被腸道菌群給吃掉近一半!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好發在60歲以上長者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全世界約有1% 60歲以上的人,受到帕金森氏症困擾(約700萬),最有效的治療藥物就是左多巴,理想情況是,左多巴服用後,在小腸被吸收,之後穿過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註一)抵達大腦,並在大腦中經由酵素轉變成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藉以提升帕金森氏病人腦中多巴胺濃度之不足,進而改善運動不能的症狀。

但病人服藥後,實際狀況卻是僅有1%~5%的左多巴會穿過血腦障壁,順利進入大腦,產生藥效,原因是它會在腸道中提前被轉變成多巴胺,而多巴胺除了本身無法穿透血腦障壁外,也會造成病人嚴重的腸胃道疼痛症狀及心律不整等副作用。所以長久以來,患者們在使用左多巴的同時,還必須同時服用另一個抑制藥物卡比多巴(carbidopa),專門抑制左多巴在腸道中提前轉變成多巴胺,期望它乖乖進入大腦。但即便是使用卡比多巴後,仍然有56%的左多巴不知去向,藥理學家一直納悶,不知道原因。

▲藥物是否有療效,你的腸道菌決定?(圖/pixabay)

▲病人服藥後,實際狀況卻是僅有1%~5%的左多巴會穿過血腦障壁,順利進入大腦。(示意圖/pixabay)

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病人在使用抗生素後,就有顯著增強左多巴在病人體內的療效,暗示腸道菌可能參與其中,所以哈佛大學教授決定對這些腸道菌一探究竟,尋求真相。首先進入腸道菌目前已建立的DNA資料庫,搜尋找到糞腸球菌(Enterococcus)和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中存在大量酪胺脫羧酶(tyramine decarboxylase),而這個酵素就會使得左多巴在腸道被消化成多巴胺,再接著進行實際共同培養後確定,糞腸球菌是真正吃掉藥物的主要元兇。

查出糞腸球菌是元兇之後,巴爾斯科斯教授進一步瞭解到原先阻止人類酵素在腸道把左多巴變成多巴胺的藥物卡比多巴,並不能阻止糞腸球菌吃掉左多巴藥物,所以才會仍有將近56%的左多巴藥物被糞腸球菌在腸道轉變成多巴胺,問題來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使用抗生素來殺死糞腸球菌,雖然是一種方法,但會產生兩個大問題,一是糞腸球菌不見了,不知會對腸道功能產生何種改變,二是使用抗生素也會殺死其他腸道菌,這又會造成更多問題。所以使用抗生素絕對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厲害的是,哈佛大學化學系竟然合成出了另一個藥物AFMT((S)-α-fluoromethyltyrosine),非但能夠只封住糞腸球菌的嘴巴(阻止它把左多巴變成多巴胺),同時還不會影響糞腸球菌的生存,實在是劃時代的貢獻。因此,這篇發表在《科學》的研究論文,奠定了它的學術研究價值。

綜上結論,藥物對每個人所產生的療效不同,原因有很多,包含年齡、性別、同時服用的藥物和飲食習慣,當然也包含遺傳基因的不同。由於我們的腸道微生物所擁有的基因數目,比我們人類本身的基因數目還要多出150倍。而這些不同的基因就會產生大量且不同於人類的酵素,進而影響藥效。《科學》期刊的這篇研究,不僅為左多巴個體差異療效提供了答案,同時也可以更加精準控制帕金森氏藥物的療效,更對降低毒性提出了解決辦法。將來我們也可以透過每個人的糞便菌群,來預測藥物的療效。

▲藥物是否有療效,你的腸道菌決定?(圖/pixabay)

▲藥物對每個人所產生的療效不同。(示意圖/pixabay)

科學真的是日新月異,腸道菌的研究也是一日千里,經常刷新了我們的眼界,唯有持續的吸收醫學新知,才能與時俱進喔!

註一、所謂血腦障壁是指大腦被一層緊密的毛細血管壁(內皮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所形成的屏障所覆蓋,這個屏障位於血漿與腦細胞之間,屬於半通透性(semi-permeable),僅允許某些物質(如胺基酸、氧、葡萄糖、水)穿透,能夠選擇性的阻止某些物質(通常是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組織。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每天走1萬步就能瘦?你可以靠4招開啟「燃脂模式」多數人第3點都搞錯

每天走1萬步就能瘦?你可以靠4招開啟「燃脂模式」多數人第3點都搞錯

搭公車提早一站下、故意走去遠一點的便利商店、午休多繞幾圈再回辦公室……,這些台灣人日常熟悉的「偷走步數」行為,其實真的有用!不過你知道嗎?每天走1萬步「不等於」一定會瘦。來自英國《Women's Health》的報導指出,想靠走路減肥,不是「走得多」而已,而是要「走得對」!

2025年07月08日 14:48

年輕人染梅毒連4年暴增 「學生、24歲以下」即起可免費快篩

年輕人染梅毒連4年暴增 「學生、24歲以下」即起可免費快篩

年輕族群染梅毒激增!疾管署監測顯示,國內愛滋病毒感染、淋病疫情均持續下降,但梅毒疫情仍上下波動,其中13至24歲梅毒通報數已連續4年上升,2024年較2023年上升19%,今年上半年較2024年同期上升13%。為強化性病防治,疾管署即起和13家醫院合作啟動「性病匿名諮詢」及「年輕族群(學生或24歲以下)免費梅毒快篩」服務。

2025年07月08日 14:01

喝一杯不會怎樣啦?她一戒酒就瘦9公斤「開啟人生新副本」還找出過度飲酒的原因!

喝一杯不會怎樣啦?她一戒酒就瘦9公斤「開啟人生新副本」還找出過度飲酒的原因!

下班小酌一杯、週末來點微醺時光,已經是不分男女的放鬆日常儀式。但一定也有很多人想過,這杯酒下肚,可能也默默把你的健康目標全打回原點,卻還是執意喝下手中那杯酒!

2025年07月08日 13:36

土城男當街砍妻 醫分析「心理狀態極端」:存在強烈毀滅慾

土城男當街砍妻 醫分析「心理狀態極端」:存在強烈毀滅慾

新北市土城46歲謝姓男子殺妻和小姨子一案,引發社會關注。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加害人在已有保護令的情況下,仍殺害妻子和小姨子,顯示出極端且複雜的心理狀態,行為並非單純衝動,而是經過一定程度的預謀,反映出內心深處可能存在著強烈的報復心或毀滅慾。

2025年07月08日 13:36

網路突狂冒「中草藥師」證書!藥師怒批違法 衛福部要查

網路突狂冒「中草藥師」證書!藥師怒批違法 衛福部要查

近期有民眾在社群媒體上公開貼出「中草藥師證書」,宣稱具備中草藥專業資格,引發藥師團體質疑違反法規,恐危害民眾用藥安全。對此,衛福部中醫藥司表示,目前正在向發證單位了解,並釐清是否有違反《藥事法》。

2025年07月08日 12:31

勒頸是家暴致命警訊 醫:伴侶出現6行為快求助

勒頸是家暴致命警訊 醫:伴侶出現6行為快求助

謝姓男子當街砍殺妻子與小姨子,家暴負面影響震驚全台。專家表示,國內現有「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2.0」,原本設計是供醫療相關人員使用,但研究證實準確度高,民眾也可參考以加強自保,不過「家暴零容忍」,即使量表分數不高,心中仍覺驚恐,一樣要積極求助,以免釀成無可挽救悲劇。

2025年07月08日 12:17

裕毛屋「生魚片醬油」防腐劑超標 越南榴槤農藥殘留違規

裕毛屋「生魚片醬油」防腐劑超標 越南榴槤農藥殘留違規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裕毛屋」自日本進口的「生魚片醬油」被檢出防腐劑超標。食藥署表示,由於裕毛屋近半年來已累計二批不合格,將提高同產地、同號列產品抽驗比例,必須100%查驗合格才准放行。

2025年07月08日 11:08

天熱吃很少卻變胖?醫揭「3大關鍵原因」

天熱吃很少卻變胖?醫揭「3大關鍵原因」

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提醒,雖然夏天經常讓人食慾不振,但有調查顯示,夏天發胖人數卻是變瘦人數的3倍。診間就曾經遇過一位女大學生,暑假才過一半就胖了5公斤,肚子上多出的「游泳圈」讓她不好意思在同學面前穿上準備已久的比基尼。

2025年07月08日 11: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