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腳碰地痛到哭恐影響下半身 專家教簡單2招改善足底筋膜炎



圖文/每日健康
專題報導/葉韋廷

女性比男性更常有小腿的困擾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 林立峯技術長表示,女性的身體構造天生就與男性不同,骨盆會比較寬,再加上女許多女性又比較喜歡高跟鞋等有跟的鞋子,諸多原因常讓小腿處於無法放鬆的狀態,自然那些女性常見的困擾就容易出現,如小腿水腫、靜脈屈張、小腿肌肉肥大、小腿容易抽筋等。

每日健康

高跟鞋、平底鞋都會影響足部健康

我們多少都聽過「穿鞋不要穿有跟的」,但技術長表示,其實最適合人體的鞋子還是要有跟的,但是不能太多,5公分以上就是太高。但也不建議大家穿平底鞋,平底鞋會把阿基里斯腱拉得太長、帶來壓力;相反的若能穿有一點跟的鞋子,能夠讓阿基里斯腱多加放鬆。

每日健康

足底筋膜炎的影響不只有腳底

技術長建議,有足底筋膜炎的朋友要多做小腿的伸展運動。因為筋膜是串在一起,是會連動的,即所謂「動力鍊原理」。也就是說足底的筋膜太緊,特別是大拇趾,其會連動上來經過小腿、大腿、臀部,引起腰酸。

每日健康

舒緩筋膜炎可從「按摩」、「伸展」著手

舒緩小腿筋膜很重要,技術長建議,舒緩小腿筋膜可以做些自我按摩或是伸展運動。而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網球按摩」及小腿的伸展運動,如「弓箭步伸展」等。如此便能舒緩痠痛、水腫等問題。

網球按摩

(如下圖,可參考影片00:45處)

.網球可以挑金黃色的網球,有點硬但不會太硬。

.放在小腿肚上,並將雙腳交叉。

.用自己的體重壓網球,並前後左右的按摩。

每日健康

小腿伸展運動-弓箭步伸展

(如下圖,可參考影片02:20處)

.雙手叉腰,並前腳彎後腳打直,呈現前弓後箭之勢。

.注意不要外八,盡量讓雙腳能呈一直線。

.左右腳互換,每次5~10秒,便能有效伸展小腿。


《延伸閱讀》足底筋膜炎要改善不能靠少動、拔骨刺!朱家宏:「顧好筋膜」才是關鍵

《延伸閱讀》腳後跟一碰地痛到哭?鄭旭輝老師一招根治「足底筋膜炎」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不料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累計開罰新台幣27萬元,昨第八度前往稽查,又發現多項缺失,不排除處以停業處分。

2025年09月18日 11:4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疑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疑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操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藉改名持續執業,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