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來了!出海東南亞 台灣行銷人的優勢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圖文/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從15年開始中國政策性推廣「一帶一路」到「中國製造2025」,大環境鼓勵中國當地企業出海,許多風口上的陸企紛紛響應。我第一次離開台灣、落腳廈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當時在美圖總公司的海外事業部裡,我負責橫跨歐美、亞洲各國市場用戶增長的任務。 接著,我轉換產業加入印尼金光集團與中資AI數據團隊聯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或稱FinTech金融科技),促使我更加深入東南亞市場。

印尼一直是陸企出海首站必爭之地,原因無他就是人口紅利。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排名第四;而許多中國企業本身就是依賴龐大的人口基數做起生意的,所以對他們來說,切入人口眾多的市場是最熟悉的做法,隨著簡單粗暴砸錢法在東南亞各市場漸漸出現瓶頸, 陸企出海也意識到落地的過程間如何面對文化落差、處理在地化議題會是核心的商業挑戰。

面對「百度地圖不能用?當地人用什麼?」 「Facebook好玩在哪裡? 到底怎麼玩啦?」等諸如此類的Culture Difference,企業更需要具有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人才,而台灣人的機會就出現了! 以下分享從我個人職場經驗中,觀察到三個台灣人才搭上陸企出海潮時的優勢:

更有文化包容,扮演跨國團隊內溝通橋樑

企業切入新市場時,如何快速讓商業模式達成在地化是關鍵。而台灣是個兼容非常多不同文化的所在,我們多數人身上已經天然具備著尊重、同理的能力。在一個多元文化共事的團隊中,台灣人才能夠明顯更快速適應、甚至扮演居中協調溝通的角色,協助縮減文化差異導致的任何誤會或溝通誤會。

舉個例子來說:因為我擔任Marketing Lead、負責印尼與菲律賓市場的推廣工作, 需要經常出差在當地去發掘用戶洞察,常常一待就是數十天。此時,我就由衷感謝台灣飲食的多樣性,相比中國同事可能很難接受不同口味或料理方式,我更能習慣並夠享受不同國家的在地美食帶來的驚喜。

放膽展現經歷,具第三語言更加分

近期因為要組織不同國家的行銷團隊,我有機會負責面試中國、印尼、菲律賓、 台灣等亞洲地區不同國籍的候選人,感受到面試也是種了解當地文化跟人才特質的管道。

比如說: 印尼人才在履歷撰寫時,會更著重凸顯自己在團隊中扮演要角,每件經歷的都要仔細詢問才能真正了解他實際負責執行的是哪部份,甚至偶爾會開玩笑說,「有些當地人才的履歷像是泡沫,一戳就破」。但令人意外的是,印尼大學畢業的求職者除了英語外,受到被殖民跟跨國貿易的環境影響,日文與韓文也有不少人具備此能力。

所以我會建議想要朝海外、特別東南亞領域求職的台灣人才,除了以英文作為基礎工具外,如果有機會熟悉當地或第三語種,那在求職的公司類型選擇上能夠大為提升。 而台灣人才的態度與綜合能力往往能讓共事的夥伴讚賞,那如何在求職期間「不太過謙虛」、適時展現觀點,是在與不同東南亞國家人才競爭時需要留意去「自我凸顯」的功課。

善用工具、累積自身觀點接軌大世界

過去曾有資深獵頭告訴我,行銷人職涯的薪資天花板往往相對其他職能要更低、更快碰到瓶頸。但過去3–5年中,我不願被隱形天花板限制,所以嘗試尋找更大的舞台; 同時,也運用過去在習得的台灣各種行銷經驗帶給我對市場分析工具以及海外媒體的了解,最終能在現階段陸企出海的互聯網產業中找到定位。

「如何獲客、如何在地化」是陸企出海很重要的一環,用戶增長部門一旦做出performance就相對容易被看見,這是讓我被挖去美國上市的FinTech公司擔任整合東南亞地區Marketing lead的重要轉折。

行銷人才常有機會接觸最新的工具、話題,更有機會運用在手上的專案裡嘗試落實,將經驗轉化成自己獨特的操作觀點會是關鍵。對於內容操作、渠道組合變化等經驗,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能在不同市場環境裡適應套用的。

最後希望分享我一直保有的觀點:

小島小國成就了我們包容與走出世界的基礎,這是我們台灣人的利器。風口、趨勢哪裡都有,最重要的是如何累積實力並快速應用。而每一次機會都有好壞雙面,必須評估風險是否在自己願意承擔的範圍內,為了機會又能夠犧牲、減少生活哪些要素。重要的是挺直腰桿不要為了五斗米出賣良心,保持開放、尊重的心態,不能被錯誤的價值觀所影響,維持我們與良善的距離才是最重要的。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橋昨發生溺水意外,勇消獲報前往救援時船艇意外翻覆,今日中午傳出第二名消防員殉職,台北慈濟醫院今(9)日下午出面說明,殉職消防員因腦部缺氧時間太久、受損嚴重且多重器官衰竭,經家庭會議決定撤除維生;最後還有一名義消仍在搶救中,同樣面臨缺氧過久,比較擔心腦部狀況,目前瞳孔稍有反應,後續觀察重點在於腦部神經功能是否恢復。

2025年07月09日 14:28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超慢跑」是近年來爆紅的一種養生運動,強調低強度、適合所有年齡層,且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就分享,他也曾嘗試過「超慢跑」一段時間,但是以赤腳、在硬地板上跑,沒想到某天醒來下床時,發現腳底相當疼痛,才知道是患上「足底筋膜炎」。

2025年07月09日 14:24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得越多就是越好嗎?董氏基金會提醒,適量睡眠才能有效守護大腦健康。根據2025 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2025年07月09日 14:21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花蓮地形狹長,出門總得翻山越嶺,交通不便讓看病變得困難,許多偏鄉長輩無奈地說:「不是不想看病,而是看病太難。」門諾醫院聽到這些呼聲,日前在院內舉辦「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勸募啟動以及健保30偏鄉醫療影像巡展記者會,正式啟動今年度偏鄉醫療計畫,向社會各界募集1273萬元經費,持續深入部落、海岸與山區,將醫療送進最需要的地方。

2025年07月09日 13:08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11歲的小六生張小弟弟,平日不時出現搖頭、點頭、聳肩等動作,甚至還會不自覺發出怪聲音,這些症狀不僅讓他在學校遭遇同儕嘲笑與排擠,也影響了他的學習表現與自信心。經精神科診斷為「妥瑞氏症」後,家長帶著他求助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醫師,透過中藥與針灸的調理治療,孩子的症狀有明顯改善,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與開朗笑容。

2025年07月09日 12:54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根據多項研究觀察,側睡在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對健康最有益的睡姿。相較於仰睡可能造成打鼾、呼吸不順,或趴睡對頸椎的壓迫,側睡有助於維持呼吸道通暢、減輕脊椎壓力,進而提升睡眠品質。

2025年07月09日 12:48

一天最多2片!酸痛貼布用錯恐傷肝腎、鬧中毒

一天最多2片!酸痛貼布用錯恐傷肝腎、鬧中毒

別看它只是小小一片酸痛貼布,裡面其實藏有中藥或西藥成分,使用方式不對,可能會對肝臟、腎臟、皮膚造成傷害,甚至引發藥物中毒。

2025年07月09日 11:49

長庚研究:長者睡眠差「腦中廢物排不出」 加速神經退化

長庚研究:長者睡眠差「腦中廢物排不出」 加速神經退化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今(9)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針對健康高齡長者腦部磁振影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主觀睡眠品質不好的人,其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指數越低,顯示腦淋巴系統清除功能下降,且記憶功能越差,無法排出代謝廢物的情況下,恐加速神經退化過程。

2025年07月09日 11:2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