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來了!出海東南亞 台灣行銷人的優勢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圖文/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從15年開始中國政策性推廣「一帶一路」到「中國製造2025」,大環境鼓勵中國當地企業出海,許多風口上的陸企紛紛響應。我第一次離開台灣、落腳廈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當時在美圖總公司的海外事業部裡,我負責橫跨歐美、亞洲各國市場用戶增長的任務。 接著,我轉換產業加入印尼金光集團與中資AI數據團隊聯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或稱FinTech金融科技),促使我更加深入東南亞市場。

印尼一直是陸企出海首站必爭之地,原因無他就是人口紅利。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排名第四;而許多中國企業本身就是依賴龐大的人口基數做起生意的,所以對他們來說,切入人口眾多的市場是最熟悉的做法,隨著簡單粗暴砸錢法在東南亞各市場漸漸出現瓶頸, 陸企出海也意識到落地的過程間如何面對文化落差、處理在地化議題會是核心的商業挑戰。

面對「百度地圖不能用?當地人用什麼?」 「Facebook好玩在哪裡? 到底怎麼玩啦?」等諸如此類的Culture Difference,企業更需要具有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人才,而台灣人的機會就出現了! 以下分享從我個人職場經驗中,觀察到三個台灣人才搭上陸企出海潮時的優勢:

更有文化包容,扮演跨國團隊內溝通橋樑

企業切入新市場時,如何快速讓商業模式達成在地化是關鍵。而台灣是個兼容非常多不同文化的所在,我們多數人身上已經天然具備著尊重、同理的能力。在一個多元文化共事的團隊中,台灣人才能夠明顯更快速適應、甚至扮演居中協調溝通的角色,協助縮減文化差異導致的任何誤會或溝通誤會。

舉個例子來說:因為我擔任Marketing Lead、負責印尼與菲律賓市場的推廣工作, 需要經常出差在當地去發掘用戶洞察,常常一待就是數十天。此時,我就由衷感謝台灣飲食的多樣性,相比中國同事可能很難接受不同口味或料理方式,我更能習慣並夠享受不同國家的在地美食帶來的驚喜。

放膽展現經歷,具第三語言更加分

近期因為要組織不同國家的行銷團隊,我有機會負責面試中國、印尼、菲律賓、 台灣等亞洲地區不同國籍的候選人,感受到面試也是種了解當地文化跟人才特質的管道。

比如說: 印尼人才在履歷撰寫時,會更著重凸顯自己在團隊中扮演要角,每件經歷的都要仔細詢問才能真正了解他實際負責執行的是哪部份,甚至偶爾會開玩笑說,「有些當地人才的履歷像是泡沫,一戳就破」。但令人意外的是,印尼大學畢業的求職者除了英語外,受到被殖民跟跨國貿易的環境影響,日文與韓文也有不少人具備此能力。

所以我會建議想要朝海外、特別東南亞領域求職的台灣人才,除了以英文作為基礎工具外,如果有機會熟悉當地或第三語種,那在求職的公司類型選擇上能夠大為提升。 而台灣人才的態度與綜合能力往往能讓共事的夥伴讚賞,那如何在求職期間「不太過謙虛」、適時展現觀點,是在與不同東南亞國家人才競爭時需要留意去「自我凸顯」的功課。

善用工具、累積自身觀點接軌大世界

過去曾有資深獵頭告訴我,行銷人職涯的薪資天花板往往相對其他職能要更低、更快碰到瓶頸。但過去3–5年中,我不願被隱形天花板限制,所以嘗試尋找更大的舞台; 同時,也運用過去在習得的台灣各種行銷經驗帶給我對市場分析工具以及海外媒體的了解,最終能在現階段陸企出海的互聯網產業中找到定位。

「如何獲客、如何在地化」是陸企出海很重要的一環,用戶增長部門一旦做出performance就相對容易被看見,這是讓我被挖去美國上市的FinTech公司擔任整合東南亞地區Marketing lead的重要轉折。

行銷人才常有機會接觸最新的工具、話題,更有機會運用在手上的專案裡嘗試落實,將經驗轉化成自己獨特的操作觀點會是關鍵。對於內容操作、渠道組合變化等經驗,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能在不同市場環境裡適應套用的。

最後希望分享我一直保有的觀點:

小島小國成就了我們包容與走出世界的基礎,這是我們台灣人的利器。風口、趨勢哪裡都有,最重要的是如何累積實力並快速應用。而每一次機會都有好壞雙面,必須評估風險是否在自己願意承擔的範圍內,為了機會又能夠犧牲、減少生活哪些要素。重要的是挺直腰桿不要為了五斗米出賣良心,保持開放、尊重的心態,不能被錯誤的價值觀所影響,維持我們與良善的距離才是最重要的。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聯新國際醫院25日指出,日前一名14歲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該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的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所造成。

2025年11月25日 23:38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食藥署今再度公布蘇丹紅化妝品最新清查結果,更新統計至今共涉及20項產品。食藥署今表示,除了要求所有受影響產品立即全面下架、不得販售之外,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新臺幣500萬元罰鍰。

2025年11月25日 19:32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近日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可能會有打噴嚏、鼻塞等情形。對此,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溫差性過敏」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型、脾腎虛型」,當外界溫差大於7度、相對濕度大於70%時容易誘發。

2025年11月25日 18:01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