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來無影去無蹤 行動餐車真能吃的安心?

▲【食安問題】來無影去無蹤!行動餐車真能吃的安心?(圖/記者食力 foodnext提供)

▲【食安問題】來無影去無蹤!行動餐車真能吃的安心?(圖/食力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採訪·撰文=蔡幸儒

假日走進許多夜市、觀光地區都不難看見行動餐車的身影,而所經營的餐點從早點、油炸食品到窯烤披薩甚至拉麵等地方小吃可說是琳琅滿目,但這些在路上開來開去的行動餐車的衛生上有何隱憂?現在又是如何管理呢?

行動餐車營業型態不同,遵循規則也大不同!

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1項規定,「食品業者之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衛生管理及其品保制度,均應符合食品之良好衛生規範(Good Hygienic Practices,簡稱 GHP)準則」。而各縣市地方主管機關亦可依據中央所訂定的各類衛生標準,制定符合各縣市轄區公共飲食場所的衛生管理辦法。而行動餐車無疑也攸關我們的飲食安全,故也應遵守相關的食品衛生法規規定。

根據GHP規定,食品業從業人員每年需要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外,亦需要參與衛生講習等。但依據食藥署說法,根據業者實際營運型態,若有從事調理餐食或飲料供現場立即食用者,即屬於「餐飲業」;而若是單純販賣食品而沒有調理製作行為時,則屬於「食品販賣業」,兩者所需遵循的規定也不太相同。

▲(圖/記者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記者食力 foodnext提供)

行動餐車衛生比照餐飲業規定?困難度激增!

然而以普遍多數見到的行動餐車多屬於餐飲業來説,在空間狹小的行動餐車上很多時候除了承載設備、食材就已經讓人窒礙難行外,更多時候因為水源及電源的關係,不管在食材的保存或是調理時的相關操作上也顯得格外困難。

▲(圖/記者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記者食力 foodnext提供)

沒有水源:餐具用免洗的可以解決!但弄髒雙手該如何解決?

在行動餐車上,因為水源問題,幾乎無法如一般的餐飲業業者設置充足的流動自來水。雖然使用用畢即丟的餐具可以不用洗碗盤。但當不小心弄髒雙手、烹調器具甚至食材時,便會成為一件麻煩又帶來食品安全風險的事情。

沒有電源:食材存放、揚塵問題!看不見的食安隱憂!

此外,關於廚房處理油煙的相關設備,若挑選擺設攤位的地點無法供給電源,勢必得另以發電機等供電設備協助,然而這樣也可能帶來額外的噪音污染問題。而食材要如何在行動餐車上以適當溫度存放,且妥善防塵、防蟲,也是目前大多數行動餐車所需要克服的問題!

且以現階段來說,行動餐車或是大多數攤販的食品衛生查驗及取締工作,主要還是由各縣市地方政府衛生局負責。然而,撇除在合法攤販集中區列管的餐車之外,仍有許多行動攤販在大街上四處流竄,根本難以納入管理,在未登記許可的狀況下,光是要知道究竟有哪些正在營業都難以達成了,更不用說是要做到定期追蹤了!對於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行動餐車,幾乎無法可管的窘境也使得他們成為食安隱憂!

延伸閱讀
18億商機的行動餐車創業熱!背後潛藏5大問題!
從備料、擺攤到收攤,行動餐車的一天到底在忙什麼?!
好膽「賣」走!行動餐車真的能開到哪賣到哪?

參考資料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

▲行動餐車: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行動經濟。(圖/記者食力 foodnext提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確定終結!衛福部今(26)日晚間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醫美加強管理,在接近3小時會議之後做出兩點共識,其中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108年之後醫學系畢業生,需完成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成執行醫美業務,未完成者則需要補訓;至於醫美診所是否要納入評鑑,會請醫界提出相關配套,下週會議再次協商。

2025年11月26日 20:39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