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與不出海 ? 過來人用一篇故事告訴你解答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圖文/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感謝XChange(*1)的邀請讓我有動機與各位分享有關我從20歲第一次踏上日本,來來去去在這邊生活了一共9年。今年32歲,在一家日本股票上市公司擔任大中華圈區域經理。

我來自一般的家庭,我不是一個很會念書的人,更不是天才,但我不服輸!希望透過乾乾淨淨最直接的分享,讓許多在交叉口上「猶豫」的年輕人,能有下決定與前進的力量。

我感覺到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透過網路資訊、身邊朋友的經歷、、、等等,開始思考「我是不是也該出國?」,關於「海外就職」這一個題目,可以分成很多個層次,第一篇,我希望跟大家分享我對於出海的前置觀念。

*1 : https://www.facebook.com/XChange.tw/

■ 「出海」對你來說是「夢想」還是「手段」?
(在這裡我定義「出海」為夢想,而不是目標,因為我認為目標需要定量,但夢想則不用)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我下定決心出國唸書的時候是18歲。當時大一,家庭環境一般,看到校園公布欄公布台日獎學金交換制度,我心想:「TMD,就是你了!」,這個種子決定了之後14年每一天的生活。

當時的我,「出海」對我來說是「夢想」,不是「手段」。

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出國要幹嘛!」,只想「跟別人不一樣」,「幹一波屌的來證明自己」。 聽起來很蠢,但這熱血改變了我一生。

如果出國對你來說是「手段」,那我想你的目標明確,猶豫或許是現實面的問題。這部分我們可以在之後的文章中,將話題切成不同的主題來分享。

這裡希望傳達給各位,「出海」可以單純只是一個「夢想」。 如果人生的故事看看身邊大上自己20,30歲的長輩們就可以想像,那不叫冒險。「出海」是一個「冒險故事」,而你我就是主角。

如果已經決定好冒險,接下來則是考驗「執行力」。

這個階段我們要先釐清猶豫的點在於

「夢想」的確立,還是「執行」的勇氣。

這一篇的下一個Part中先跟大家分享,我怎麼思考「夢想」這一件事情。
關於「執行」出海將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我經歷過的故事,在之後的文章慢慢與大家分享。

註:「夢想」不等於「目標」,我定義「目標」是從「夢想」衍伸出來的定量指標。 關於「目標」,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如何從「夢想」前進到「目標」設定。

在進去下一Part之前,想推薦大家一首我最近在思考方向時,很喜歡聽的一首歌 Jose Gonzalez 的 Step out 。

youtu.be/jGPGFIC1q2U

■ 「夢想」從「羨慕」開始在80年代出生的我們,一個充滿資源的年代。 比起父母的年代,我們少了現實的壓迫,多了是選擇。 選擇生活方式,選擇態度,選擇工作。 當然,我們不是人人都能過著富裕無煩惱的生活,這裡想表達的是年代的不同,面臨的環境與挑戰也不一樣,但大部分的我們多了選擇。

這兩年,面試了超過50位以上20幾歲的年輕人,以講者身份參加了4場職涯分享,以及現在與團隊部下的溝通過程中,很多人發問:「人生的目標要怎麼定下來 ?」,或是煩惱的對我訴說:「我覺得我人生沒什麼目標,該怎麼辦 ?」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登山隊正在征服橫跨西班牙與法國的比利牛斯山脈時遭遇了大雪崩,一半以上的登山員遭到活埋,剩下3位隊員在失去意識後醒來,失去了身上所有重要的裝備,隊員們趕緊找上全身所有的口袋,抱著微微的希望,盼望能找到支持活下去的線索/食物。3位隊員手上只剩下幾根火材,幾條能量補給巧克力。最慘的是連指南針都沒有。 雪崩早已把走過的痕跡覆蓋,周圍一片白雪。受滿傷連走動都有困難的隊員們很清楚:要活著回到山谷下小木屋的機率連1%都不到。

▲(圖/翻攝自Medium/erictung_37953)

▲(圖/翻攝自Medium/erictung_37953)

此時其中一位名叫奧斯的隊員,從膝蓋的口袋拿出了一張破破的地圖,大喊:「有了!!有了!!」,於是奧斯招集兩位隊員,指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對照地圖的地形說著:「這是東邊,我們從西南方一路爬上來,如果這是我們所在的位置,直接往南走,有一個離我們最近的村落。」,三人看到了生機,一路往南……..,最後奇蹟的生還。

到了村落,奧斯失溫昏了過去。 直到醒來時,奧斯已在一間溫暖的木屋,看著眼前的熱牛奶與麵包,流下眼淚。與身邊的夥伴有說有笑時,奧斯拿出地圖說:「如果沒有它,我們將永遠消失在白雪中」。此時,奧斯的夥伴驚訝:「誒?!等等! 這張根本不是比利牛斯山脈的地圖,這….這不是阿爾卑斯山的地圖嗎?!」

● 從夢想倒算,夢想不需要定量,但要最明確

當看到這篇故事時,我彷彿回想到我從離開台灣到現在,這14年發生的事情,達到的階段性目標,即便這些是我曾經模模糊糊渴望的,但直到達成後才感到如此明確與真實。彷彿如上面的登山隊員們,規劃固然重要,但信念與執行是創造奇蹟的重要因素。

這一路上,有一半以上的目標是我14年前未預想到的。但唯有「夢想」,14年來沒有變過,那就是
成為一位在國際上被認可的人才,對社會做對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寫出Original的故事。(而我現在還在前往的路上。而這是許多夢想的其中之一,夢想可以不只一個)

●「夢想」從「羨慕」開始

如果你正在迷惘怎麼立下目標,我們可以先從「羨慕」開始。
你羨慕在海外累積經驗的台灣人嗎?
你羨慕在公司年輕就幹到主管的前輩嗎?
你羨慕周遭同年齡卻有著成熟思想的朋友嗎?

對! 如果你認為自己沒什麼目標,沒什麼夢想,但又想改變。
從「羨慕」開始。 而我的出國夢想,也是從羨慕開始。

你確定你真的想出海嗎? 出海是你的夢想嗎?

如果你已確立夢想,如何實現「夢想」,以下是我自己定出來的循環。

「羨慕」 -> 「夢想」-> 「計畫」 -> 「目標」 -> 「執行」

未來有時間再與大家慢慢分享每一個階段的想法。

■ 總結

從來不存在「出海」與「不出海」的疑問,而在於自我內心的「夢想」以及對於夢想的渴望。

19世紀號稱帝國世紀,世界發展以「帝國」為單位區分,
20世紀是國家世紀,而21世紀的現在是城市世紀
既然如此,我們的觀念不該以國家劃分生活與職涯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南投縣幅員遼闊、各種醫療資源明顯匱乏,如全縣只有88家牙醫診所,牙醫師也未超過 200位;縣政府衛生局與南投縣牙醫師公會及臺中市牙醫師公會合作推動「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及「中寮鄉北中寮牙醫醫療站」,今日揭牌啟用,為完善南投縣偏鄉醫療再跨進一大步。

2025年11月17日 19:48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隨著秋冬接近,兒科醫師提醒,氣候溫度轉換下,日夜溫差變化成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正進入高發期,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幼兒氣喘發病年齡因現今生活習慣因素正逐年下降,以往常見於3、4歲以後確診的氣喘病,現在也有不到1歲就發作。醫師建議,久咳不癒、餵食困難出現嘔吐、活動力差都是關鍵警訊,若長期曝露空污環境更會刺激呼吸道,呼籲新手爸媽要重視。

2025年11月17日 16:42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亞東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今正式啟用,其中跨科整合的「全女醫女性乳房特別門診」備受關注。院方指出,該門診從報到、檢查到諮詢,皆由女性醫療團隊處理,並設置獨立候診區及專屬檢查動線,陪同男性僅能在報到區等候,希望女性在接受檢查、治療的過程中都能感到安心。

2025年11月17日 16:19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醫師指出,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以及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染,除未施打疫苗世代外,包括洗腎、免疫不全、 器官移植、家人有B肝感染以及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等都要主動進行篩檢。

2025年11月17日 16:04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度美食外送平台暨雲端廚房餐飲業稽查專案」結果,針對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的餐飲業者,基隆的「人从众厚切牛排」1件紅茶腸桿菌科超標;基隆的「川崎拉麵」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不符規定;台南「早安美芝城(西門概念店)」產品責任保險不符規定、台東「六扇門時尚湯鍋」基因改造資訊標示不符規定,已全數開罰。

2025年11月17日 14:16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透露,陳耀昌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老師是首席顧問。他語帶難過直說「我真的覺得很惋惜,我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2025年11月17日 12:53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有助大腸癌死亡率下降。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最新瘦瘦針相關研究,發現大腸癌病人使用後,5年死亡率僅1成5左右,未使用者則超過3成7,差距達1倍以上,引起各界關注。

2025年11月17日 12:10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

2025年11月17日 11: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