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彥孝醫師/缺牙怎麼補? 淺談「植牙」二三事

▲植牙是怎麼進行的?(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植牙是怎麼進行的?(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潘彥孝 台北敦里牙醫診所 主治醫師

缺牙不補問題多,除了外表不美觀,失去了咀嚼功能,還會影響口腔甚至全身的健康。因此缺牙建議及早處理,有傳統牙橋、活動式假牙和植牙三種方法,其中植牙是現在我們常聽見,實際上也相當普遍的一種選擇。

為什麼要及早處理?

缺牙後,支持牙齒的骨頭勢必會萎縮,拖越久骨頭萎縮越嚴重。當牙齒骨頭的條件不好,例如太薄、深度不夠時,再做植牙就可能需要補骨粉,不只過程複雜、費用更高,後續照護也必須更注意。

為什麼有「缺一顆,補三顆」的說法?

在還沒有植牙技術的年代,缺牙處理大部分是搭建牙橋,先把缺牙區鄰接的兩顆牙齒磨小,再裝上牙橋,三顆一起套起來,這就是大家說的「缺一顆,補三顆」。

但牙橋是有壽命的,剛做好時牙橋與牙齦呈現密合的狀態,隨著時間過去,牙齦萎縮就會產生空隙,容易堆積食物殘渣、牙菌斑,如果患者沒有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做牙橋的三顆牙齒就容易蛀掉,最後陷入要拔牙的窘境,缺一顆變成缺三顆。

所以我會比較建議保存健康牙齒,避免把牙齒磨小的做法。而植牙可以很好地克服這個問題。

植牙如何進行?

植牙是一種手術,是手術就會有失敗的風險,植牙失敗的原因包括:牙齒本身條件不好、牙齒骨頭流失、牙齦發炎等,每個患者的狀況都不太一樣。

植牙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手術時會局部麻醉患者,把牙肉翻開,植入人工牙根,再縫合牙肉,此時牙根就像螺絲,埋在骨頭內,接著要等待3~6個月,讓牙根和骨頭結合好,才進入下一階段,將人工牙根接上柱心,裝上假牙。

植牙手術也可以用雷射進行,比較明顯的優勢為傷口復原快、疼痛感減少。

牙材好壞分別?會影響植牙成功率嗎?

植牙材料主要為鈦合金,廠牌選擇很多,歐洲、美國、韓國,台灣都有製造。選擇上必須說一分錢一分貨,各廠牌牙材的精密度、抗發炎能力會有些差別,費用可能差2~3倍,一般來說植牙一顆需花費6~10萬元不等。

至於植牙患者最在意的成功率問題,關鍵還是在「後續的照護狀況」。我想強調的是,如果患者本身保養沒做好、沒有定期回診追蹤,無論選用什麼牙材都可能植牙失敗。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把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早上10點,相關提案已有萬人響應。對此,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8點以後起床比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20%屬於晚睡晚起體質,頭腦才會比較清楚,但睡眠生理時鐘也因人而異,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統一處理。

2025年09月15日 12:34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心導管團隊致力於心臟照護26年,推動新醫材治療不遺餘力,因而屏東縣成為全台灣新一代心臟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最早正式上線的縣市,今年5月,屏基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正式上架「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Bioadaptor)治療,並在3個月內已累積完成 24 例病人植入,後續追蹤情況均良好,標誌著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向新階段。

2025年09月15日 12:14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一名45歲男性有「大便不成形且帶血絲」的症狀,但並未想過是大腸癌警訊,就算糞便潛血陽性,仍認為是檢查或飲食造成。半年後因肚子疼痛嚴重,經醫師苦勸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塞住腸道,確診大腸癌。醫師提醒,根據臨床統計,有症狀才檢查,有6成以上都已經是三、四期。

2025年09月15日 11:45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很多人其實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訊號,卻沒放在心上。醫師指出,當「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這些都可能與血糖失衡和器官老化有關,另外研究也發現,愛吃「超加工食品」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

2025年09月15日 11:17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機器人逐步進入醫療現場,從發藥、量體溫到外科手術都有應用,並延伸至精神照護領域。國內研究團隊首度嘗試讓機器人介入「娛樂治療」,結果發現真人互動的效果雖仍略勝一籌,但隨著療程推進,患者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逐漸提升,顯示未來深具應用潛力。

2025年09月15日 09:03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健康不是健檢報告「沒有紅字」,而是「狀態穩定」,像是醒來時精神飽滿,吃完飯不會忽然昏昏欲睡,這些感受才是日常健康的「真相」。

2025年09月15日 07:31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14日表示,臺灣自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飲食精緻化與生活作息改變,慢性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2025年09月15日 00:02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下個月就是一年一度中秋節,「柚子」是應景食物,但可要小心跟藥物交互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篤生指出,許多人以為間隔2小時即可,但柚子的酵素抑制效果可持續數小時至2-3天,研究顯示,吃一顆柚子或喝200 mL汁,4小時內影響最大,24小時後仍有餘效。他也進一步列出10類藥物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4日 17: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