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吃錯藥也會害命! 食藥署署長教你如何安全用藥

▲吃藥為了救命,吃錯就會害命!食藥署署長教你如何安全用藥!(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吃藥為了救命,吃錯就會害命!食藥署署長教你如何安全用藥!(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口述/吳秀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
採訪撰文/《食力foodNEXT》編輯部

在美國,每天至少1人死於用藥錯誤,每年約有130萬人因而受到傷害;全球因用藥錯誤所付出的成本,相當於全球衛生總支出的近1%。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17年3月底正式將「降低用藥錯誤」列入全球性病人安全的第三大挑戰。與國際同步的臺灣,如何從民眾生活中著手推動「用藥安全」呢?

善用藥師和注意用藥安全,自我照護觸手可及

日前,被孩子傳染感冒的千菱,雖感到昏沉又頭痛,但為了趕公司重要專案不敢請假,心中猶豫是不是要去醫院或診所看病?這樣的情景,很多人都覺得十分熟悉,但仔細想想,你是不是忽略了什麼?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提醒民眾,當你有一般感冒、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時,不一定要馬上找醫師,可先到社區藥局購買非處方藥,仔細把病症告訴藥師,請他確認這些藥品是否適合自己,以減緩輕微病症所帶來的不適,「但一定要遵循藥師指示,以確保自己的用藥安全。」

「用藥安全真的很重要,也是現今世界衛生組織重視的議題。你一定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不要人云亦云。若對藥品有不清楚的地方,記得善用社區藥師」,署長吳秀梅苦口婆心地再三叮嚀。

國內藥品有嚴格分級,「非處分藥」不需醫師開立便能購買

署長吳秀梅進一步表示,國內藥品已有嚴格分級,一般民眾無須醫師開處方籤,便能購買的藥品稱作非處方藥,而非處方藥又分為指示藥與成藥,「如普拿疼止痛藥、伏冒熱飲等指示藥,只須獲得醫師或藥師的指示同意就能購買使用;甲類成藥,如胃腸藥、紅藥水等,於藥局或藥粧店也能自行選購,而綠油精、曼秀雷敦軟膏等乙類成藥則在一般商店都買得到,想做到自我照護觸手可及,但一定要注意用藥安全。」



非處方藥新包裝2019年底全面改裝完畢,讓民眾更易看、易讀、易懂

自2016年起,民眾應該已經陸續看見新包裝的非處方藥品。有鑑於新規範的規定,產品外盒的重要資訊:「有效成分及含量、其他成分(賦形劑)、用途(適應症)、不得使用族群、用法用量、類別和諮詢專線」等六大項資訊一目了然,都必須寫在最大面積且為固定位置,字體也不能小於電腦7級字,民眾再也無須四處翻找;產品內附的說明書必須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比如:「胃食道逆流」改為「溢胃酸、心窩灼熱」,讓一般民眾都能容易理解。



非處方用藥資訊怎麼看?署長不藏私教你6大招

署長吳秀梅提供民眾6招如何善用非處方用藥資訊:
1. 購買前,先看藥品標示,尤其重要資訊都在新包裝最明顯的位置,一定要先了解。
2. 再依據自己的症狀找尋相對應的藥品。
3. 購買後,應遵循藥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及用量規定。
4. 同時注意藥品的保存期限和儲存方式。
5. 服用後,一旦出現不正常反應,如對某項藥品成分過敏,或是服用2~3天後症狀均無改善,應至診所就醫。
6. 記得保留藥品包裝,若有突發狀況時還能做進一步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食藥署特別注意到視障和銀髮族等視力不佳的族群,增加了解藥品資訊的輔助措施;「新包裝的藥盒都增設QR Code,民眾只要用手機一掃便能獲得藥品資訊,字體也能自由放大,有些藥品的QR Code還提供語音服務,方便年長者或視力不好的民眾使用」,署長吳秀梅補充說明。

署長再三叮囑:讓藥師站在第一線,善用自我照護能力

自2007年,藥師職責增加「藥事照護相關業務」,至2014年建立「優良藥事執業規範」打造友善諮詢環境,民眾若有任何用藥疑問,皆能詢問社區藥師獲得正確的用藥指引,現再加上「西藥非處方藥仿單外盒格式及規範」,以及多年來食藥署努力宣導「用藥安全」的健康識能,民眾將能從看非處方藥品的包裝仿單資訊、詢問及聆聽藥師囑咐之三步驟,有效提升用藥安全性。

署長吳秀梅不忘再次叮囑民眾:「大家要珍惜現有的醫療資源。除了善用社區藥師,讓藥師站在第一線協助你,也要記得善用自我照護能力。」

延伸閱讀
食藥署署長:為了幫臺灣保健食品走出國際,推動保健營養食品GMP勢在必行!
化粧品新法上路讓臺灣接軌國際、消費者保護更升級
吃藥配柚子真的會要命!別讓一時貪吃害了你!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提醒,從日本回來出現「蘋果臉」?近日真的在診所看到很多「蘋果病」(傳染性紅斑),最近「蘋果病」在日本確實有增加趨勢,近期旅遊回來的孩子出現「蘋果臉+網狀紅疹」的機會也會相對變高。

2025年11月19日 06:28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抽菸喝酒、生活放縱的人」醫師黃軒18日發文指出,他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40歲男性病患卻完全不同,這位病人不抽菸、不喝酒,自認飲食清淡,但生活卻充斥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體檢發現,竟為早期大腸癌。

2025年11月19日 00:10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縣萬丹鄉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個案分布屏東、高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特別南下屏東視察當地防治情形。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在屏東縣府積極防疫動員防治,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最近7日也無新增病例,預計需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也會持續派員加強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

2025年11月18日 18:02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一名32歲王姓司機與太太結婚2年卻數度求子失敗,到台中茂盛醫院求助,經抽血檢驗發現,王男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胰島素分泌當機,已患糖尿病導致不孕,細問才知,王男幾乎每天一杯珍奶!經家醫科醫師呂昀珊施打胰島素,2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2025年11月18日 17:26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近期氣溫明顯下降,而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尤其「體質寒、血瘀」的心臟問題特別多,
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

2025年11月18日 17:00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為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為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週主要病毒改為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主要感染對象也轉為幼兒為主,疫情預期會持續到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6:50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台灣少子化加劇,過敏兒卻增加,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家裡孩子愈多,晚生的小孩過敏風險愈低,生到3胎或以上,孩子不論是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全都明顯低於老大,例如氣喘,便可下降26.9%。

2025年11月18日 16:28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秋冬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5萬313劑,較113年同期接種量增加13%,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6歲以下幼兒施打率僅分別為40%及49%。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18日 16: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