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也能擦!專家破解「胜肽秘密」:別再相信速效保養品

照鏡子,擦乳液。(圖/記者李佳蓉攝)
▲你知道什麼是胜肽嗎?它除了能吃外,就連保養品中也有它的存在。(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市售保健品、保養品,皆可見「胜肽」成分,但大眾對它相當陌生,究竟何謂胜肽?其對人體的影響為何?東森-天美仕開發胜肽系列產品黃博士指出,地球上的生物體有很高比例由蛋白質組成,人體的頭髮、指甲亦同,而蛋白質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2個以上胺基酸合成一起即形成胜肽,它是介於胺基酸及蛋白質間的物質。除了飲食中的蛋白外,於護膚產品也可見它的身影。

黃博士指出,由於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中,有9個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由外界取得,因此人們一定得攝取蛋白質,提供細胞充足的胺基酸原料以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或酵素。但是,完整的蛋白質在腸道無法被吸收,必須先在胃及腸中被消化酵素切割成小的胜肽碎片,腸道細胞才能攝取吸收,後於腸道細胞中被切割成更短的胜肽或胺基酸,才排入血液中供細胞使用。

黃博士以營養角度解釋,這也是為什麼患者生病時必須攝取魚湯以補充營養,原因之一是熬煮後的魚湯會釋出很多結構鬆散的蛋白質或短胜肽,身體在虛弱狀況下補充,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讓細胞順利地合成所需的酵素,使身體代謝能夠正常運轉。因此老人、小孩,或是虛弱、熬夜者,適時補充胜肽會比直接攝取蛋白質得到更多營養;至於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取適量蛋白質即可,在消化道正常作用下,不需額外補充營養性的胜肽保健品。

鱸魚湯。(圖/記者趙于婷攝)
▲熬煮後的魚湯會釋出很多結構鬆散的蛋白質或短胜肽。(示意圖/記者趙于婷攝)

此外,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也越來越不滿意鬆垮、暗沉、長滿皺紋的肌膚狀況。黃博士解釋,肌膚要好,首先蛋白質攝取必須足夠,如此一來皮膚細胞才有原料將膠原蛋白製造出來,維持肌膚彈性緊緻的功效。而外部肌膚保養部分,胜肽也扮演很多的角色,最常用於保養品或清潔劑上的保濕成分。

除此之外,現今保養品更進階,藉由特殊的胜肽片段當作細胞「傳遞訊號」的使者,例如美白胜肽穿透皮膚後抑制黑色素生成,或抗老胜肽可調理肌膚細紋,多樣功能的特殊胜肽陸續在近20年被研發出來,並應用於化妝、保養品上,且經過學術驗證有效。

黃博士舉例,黑色素的存在能夠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因此當紫外線照射肌膚,皮膚表層的黑色素細胞受刺激分泌更多黑色素,能夠加強皮膚的「自我防禦」。但愛美女生想曬太陽又不要變黑,所以使用美白胜肽經皮表吸收,能夠阻斷黑色素分泌的訊號,使皮膚較不易變黑。經表皮吸收的胜肽,無論有無發揮作用,都會被身體的蛋白酶分解,最終以胺基酸形式供細胞內作為合成新蛋白質的原料,因此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黃博士提到,市售的美白產品中,其主要作用不外乎抑制黑色素形成或軟化角質加速其代謝,其中一大宗均含有不同果酸或酸類物質,雖然能幫助角質代謝,但長期使用下來卻可能使角質層越來越薄。角質層位於皮表最外層,能幫助人類抵禦外界有害物質;一旦失去了抵禦作用,皮膚將變得越來越敏感,使得許多化粧品、保養品等等皆無法繼續使用。

能吃也能擦!專家破解「胜肽秘密」:別再相信速效保養品。(圖/黃博士提供)
▲黃博士使用含有胜肽的保養品後,黑斑漸漸獲得調理。(圖/黃博士提供)

黃博士表示,除了掃除暗沉讓皮膚顏色均勻外,胜肽護膚產品還可調理皺紋。由於臉部常動的肌膚容易在特定部位擠壓產生皺折,年輕女性擁有較足夠的膠原蛋白,皺折程度自然不會太強。但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產生能力減少,能看出明顯皺折,並且在這些部位生成細紋,若不理會,恐慢慢加重變成深紋。而某些胜肽經皮表吸收後,能夠有助皮下組織產生更多膠原蛋白及玻尿酸,增大組織的體積而由內而外將細紋的凹溝往上撐平,撫平細紋。

此外,某些特定胜肽經表皮吸收後還可放鬆神經,放鬆如抬頭紋等「動態紋」。但黃博士也提醒,這些經表皮吸收幫助細胞進行反應的變化過程都是緩慢的,「絕對不可能在幾分鐘內就看到效果」,也呼籲大家要睜大眼睛挑產品,並了解產品特性,因為許多講求速效的保養品「洗完臉就打回原形」。

被問及胜肽保養品什麼時間擦最好?黃博士解釋,最好在早晚皮膚清理完後第一時間擦,使其能快速吸收。若覺得整天吹冷氣吹出乾燥肌,也可依個人需要再補擦有鎖水效果的面霜或乳液。胜肽保養品一年四季都可使用,唯一差別在較乾燥的冬季裡,可再依照個人膚質另外補擦乳液以達到滋潤效果。胜肽保養品除了能給細胞下特定命令外,也能提供肌膚補水保濕功能,對熬夜、疲勞者,肌膚狀態不好的使用者,擦了胜肽保養品後對上妝也有一定幫助。

黃博士說,「胜肽帶來的細胞生理活性改變是需要時間作用的,不要相信現在擦等等就有效的產品。」人體細胞的修復及生長本非幾十分鐘就可完成的進程,細胞接受到命令後,需要慢慢的作用,舒緩地改善,以持續性的作用方式,在不知不覺中讓肌膚恢復光彩緊緻。肌膚的保養如同照顧牙齒一樣,平常勤保養,醫生遠離我。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肩頸痠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中醫師指出,現代常見原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壓力和睡眠障礙、急性肌肉損傷、頸椎退化」,除了可以穴位按摩舒緩之外,也可常做拉筋伸展舒緩肩頸不適。

2025年09月16日 13:40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花蓮慈院日前舉辦「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在職教育訓練」,以實務經驗照護的分享,強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落實更優質的全人照顧方式,守護花東地區的母嬰。

2025年09月16日 11: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