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孩子用橡皮擦換來名牌手表 妳會怎麼做?

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成人的規則在孩子的世界往往無用武之地

當我還是孩子時,一天到晚聽到身邊的大人對我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薑還是老的辣。」大人不斷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模式灌輸給孩子,要求孩子永遠走在他們認定「正確」的道路上,但很多時候,成人的規則在孩子的世界往往無用武之地,只是大人不想承認而已。

孩子的世界:交換東西是交朋友最快的方法

開始上學之後,雙胞胎就很熱中和其他小朋友交換東西。小朋友嘛,都喜歡一些新奇的小東西,五顏六色的貼紙啦、橡皮擦啦,都在他們交換的範圍之內。一開始,我有點反對這種利用物質建立友情的方式,希望孩子用非物質的方式交朋友,例如關心、幫助等。

有天孩子放學回家後,我發現雙寶妹的書包滿滿的都是糖果,便問她:「這是誰送給你的?」

「XXX啊!」她一派輕鬆。

「媽咪不是跟你說不要再和小朋友交換東西嗎?」我有點生氣。

「可是媽咪,交換東西才能很快交到朋友啊!」雙寶妹一臉委屈。

女兒的話讓我很震驚,仔細一想,大人的世界不也是如此嗎?人際交往在本質上就是一個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對方所需要的。俗話說:「若是酒肉之友,須得帶禮封小人之口;若是君子之交,更要帶禮表兄弟情。」這不僅僅是人性,更是人際交往時要注重的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在這個部分,其實孩子的世界與成人規則是一樣的。

問題出在拿出來交換的是物質還是非物質。在我認定的成人規則裡,用物質建立友誼就是錯誤的,用非物質才是正確的,但孩子的世界裡並沒有這種是非觀念,尤其幼兒園孩子的行為更無法用「道德」來判斷。根據皮亞傑的兒童發展理論,四到六歲的孩子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一定的判斷,父母若以道德為出發點勸說孩子要遵守成人規則,往往沒什麼用處。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父母越是想盡辦法禁止交換物質的行為,孩子越會暗地裡進行,不讓父母發現。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瞞天過海這方面,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個中高手。不過,孩子也可能要好久好久以後才會發現,父母只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小孩的行為全部在父母的眼皮底下發生,畢竟一山還有一山高。嘿嘿!親子間的江湖,水也滿深的嘛!

在那之後,我決定仿效大禹治水的精神來教養孩子,面對孩子的情緒和欲望,不能嚴堵,只能疏通。於是,我火速召開家庭會議,跟雙胞胎約定好交換的「三不條件」:「不拿貴重的東西交換」「交換後不能後悔」「不拿家裡其他人的東西交換」。

孩子的世界:怎樣交換才公平?

過沒幾天,我又在雙寶妹的書包裡發現一支名牌手表。

「這支手表又是誰給你的?」我沒好氣地問她。

「就是XXX啊。」女兒眨著大眼,一臉無辜。

「我們上次不是約定好了,不拿貴重的東西交換嗎?」我耐著性子提醒她。

「為什麼?媽咪,我拿我最喜歡的橡皮擦跟他換的!」雙寶妹語氣充滿委屈。

「橡皮擦和手表的錢不一樣,手表很貴知道嗎?要好幾百個橡皮擦的錢才能買一支手表,這樣的交換不公平。明天把手表拿去還給人家,好不好?」我好言相勸。

「怎樣交換才公平?我們都拿出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來交換啊!我覺得這樣很公平,我不想還給他。」雙寶妹的眼淚就要奪眶而出。

女兒的話讓我又忍不住思考起來。同一件事情,如果放在成人的世界裡會是怎麼樣呢?例如,職場常見的交換禮物活動往往會規定交換的東西要在多少價格以內,這是成人認定的「公平交換」原則,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能遵守這個規則,知道分寸和界限在哪裡,不會故意觸犯。但孩子的世界並沒有金錢的概念,他們拿出來交換的東西是自己或對方最喜歡的,喜好就等於貴不貴重;也就是說,孩子與大人對「公平交換」的定義不一樣。

難怪我用成人規則企圖干預女兒的世界時,她會覺得委屈。但為了避免日後引起爭議,我抱著忐忑的心,決定找對方的媽媽聊聊,結果反而被她安慰:「你太緊張了!不過是支手表,我甚至不知道這件事!」兩個媽媽最終一起決定以關心取代干擾,以觀察代替命令,尊重孩子自己的江湖規矩。

其實,孩子每交換一次東西,就是學一次經驗,同時在其中經歷各種情緒感受,例如「換回來一個壞的玩具,生對方的氣、埋怨對方,也氣自己沒想清楚,感到後悔」「換回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那種成功的喜悅」「對自己的物品有掌控權,可以自由決定的那種長大的感覺」等等。當父母只是帶著關心去傾聽孩子分享自身感受,孩子就會自己累積,建構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並發展出判斷的能力。

事後,我和雙寶爹分享這件事,他聽完居然面帶驚喜稱讚女兒:「哇塞,做得好!沒想到我家女兒居然有經商的頭腦,能用便宜的東西換貴重的東西,不錯不錯!」嘖嘖嘖,這是什麼評論、什麼爸爸啊!差點沒讓我暈倒。「唉呀!你真的要放輕鬆一點,教養小孩又不是只有一種方法。」雙寶爹拍拍我的頭說。

灰色地帶才是常態

或許在教養孩子的時候,我太容易緊張了,總是強調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要符合所謂的道德標準,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然後用這種過度簡化的二分法去教導孩子。問題是,我能確保自己的每個信念都能夠正確指導行為嗎?我的行為能夠永遠溫良恭儉讓,然後一路保持幸福快樂地往「為社會奉獻」的方向走去嗎?如果連我自己都常常背離這種期待,而且是在毫無覺察或別無選擇的狀況下,那麼我就要摒棄二分法,相信教養有更多選擇。

灰色地帶才是常態,而不是非黑即白。孩子漸漸長大就會發現,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也許會做壞事,壞孩子也可能有善良的一面;一直用道德教導孩子的大人,私底下可能比小孩還不如,而看似單純可愛的孩子,使壞起來連大人都感到驚恐。這個世界很少有什麼是絕對的,有時只要換個角度看事情,結局就跟原先判斷的截然不同。

當孩子按照他的生命軌跡努力成長的時候,不要在第一時間就用成人規則去要求他,打亂孩子的成長。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調整眼光,看清楚孩子世界裡的灰色地帶,同時也要調整我們自己偏執的刻板印象,了解孩子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認為那樣做是對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許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親子關係就是一場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你會以怎樣的狀態去影響另一個生命呢?相信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

【延伸閱讀】
寫功課症候群!你家孩子是屬於哪一種?

本文擷取自「別只教孩子善良與光明:其實孩子的世界是一場江湖」作者 雙寶娘(譚惋瑩) ,由 方智 出版 授權轉載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