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孩子用橡皮擦換來名牌手表 妳會怎麼做?

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成人的規則在孩子的世界往往無用武之地

當我還是孩子時,一天到晚聽到身邊的大人對我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薑還是老的辣。」大人不斷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模式灌輸給孩子,要求孩子永遠走在他們認定「正確」的道路上,但很多時候,成人的規則在孩子的世界往往無用武之地,只是大人不想承認而已。

孩子的世界:交換東西是交朋友最快的方法

開始上學之後,雙胞胎就很熱中和其他小朋友交換東西。小朋友嘛,都喜歡一些新奇的小東西,五顏六色的貼紙啦、橡皮擦啦,都在他們交換的範圍之內。一開始,我有點反對這種利用物質建立友情的方式,希望孩子用非物質的方式交朋友,例如關心、幫助等。

有天孩子放學回家後,我發現雙寶妹的書包滿滿的都是糖果,便問她:「這是誰送給你的?」

「XXX啊!」她一派輕鬆。

「媽咪不是跟你說不要再和小朋友交換東西嗎?」我有點生氣。

「可是媽咪,交換東西才能很快交到朋友啊!」雙寶妹一臉委屈。

女兒的話讓我很震驚,仔細一想,大人的世界不也是如此嗎?人際交往在本質上就是一個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對方所需要的。俗話說:「若是酒肉之友,須得帶禮封小人之口;若是君子之交,更要帶禮表兄弟情。」這不僅僅是人性,更是人際交往時要注重的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在這個部分,其實孩子的世界與成人規則是一樣的。

問題出在拿出來交換的是物質還是非物質。在我認定的成人規則裡,用物質建立友誼就是錯誤的,用非物質才是正確的,但孩子的世界裡並沒有這種是非觀念,尤其幼兒園孩子的行為更無法用「道德」來判斷。根據皮亞傑的兒童發展理論,四到六歲的孩子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一定的判斷,父母若以道德為出發點勸說孩子要遵守成人規則,往往沒什麼用處。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父母越是想盡辦法禁止交換物質的行為,孩子越會暗地裡進行,不讓父母發現。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瞞天過海這方面,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個中高手。不過,孩子也可能要好久好久以後才會發現,父母只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小孩的行為全部在父母的眼皮底下發生,畢竟一山還有一山高。嘿嘿!親子間的江湖,水也滿深的嘛!

在那之後,我決定仿效大禹治水的精神來教養孩子,面對孩子的情緒和欲望,不能嚴堵,只能疏通。於是,我火速召開家庭會議,跟雙胞胎約定好交換的「三不條件」:「不拿貴重的東西交換」「交換後不能後悔」「不拿家裡其他人的東西交換」。

孩子的世界:怎樣交換才公平?

過沒幾天,我又在雙寶妹的書包裡發現一支名牌手表。

「這支手表又是誰給你的?」我沒好氣地問她。

「就是XXX啊。」女兒眨著大眼,一臉無辜。

「我們上次不是約定好了,不拿貴重的東西交換嗎?」我耐著性子提醒她。

「為什麼?媽咪,我拿我最喜歡的橡皮擦跟他換的!」雙寶妹語氣充滿委屈。

「橡皮擦和手表的錢不一樣,手表很貴知道嗎?要好幾百個橡皮擦的錢才能買一支手表,這樣的交換不公平。明天把手表拿去還給人家,好不好?」我好言相勸。

「怎樣交換才公平?我們都拿出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來交換啊!我覺得這樣很公平,我不想還給他。」雙寶妹的眼淚就要奪眶而出。

女兒的話讓我又忍不住思考起來。同一件事情,如果放在成人的世界裡會是怎麼樣呢?例如,職場常見的交換禮物活動往往會規定交換的東西要在多少價格以內,這是成人認定的「公平交換」原則,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能遵守這個規則,知道分寸和界限在哪裡,不會故意觸犯。但孩子的世界並沒有金錢的概念,他們拿出來交換的東西是自己或對方最喜歡的,喜好就等於貴不貴重;也就是說,孩子與大人對「公平交換」的定義不一樣。

難怪我用成人規則企圖干預女兒的世界時,她會覺得委屈。但為了避免日後引起爭議,我抱著忐忑的心,決定找對方的媽媽聊聊,結果反而被她安慰:「你太緊張了!不過是支手表,我甚至不知道這件事!」兩個媽媽最終一起決定以關心取代干擾,以觀察代替命令,尊重孩子自己的江湖規矩。

其實,孩子每交換一次東西,就是學一次經驗,同時在其中經歷各種情緒感受,例如「換回來一個壞的玩具,生對方的氣、埋怨對方,也氣自己沒想清楚,感到後悔」「換回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那種成功的喜悅」「對自己的物品有掌控權,可以自由決定的那種長大的感覺」等等。當父母只是帶著關心去傾聽孩子分享自身感受,孩子就會自己累積,建構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並發展出判斷的能力。

事後,我和雙寶爹分享這件事,他聽完居然面帶驚喜稱讚女兒:「哇塞,做得好!沒想到我家女兒居然有經商的頭腦,能用便宜的東西換貴重的東西,不錯不錯!」嘖嘖嘖,這是什麼評論、什麼爸爸啊!差點沒讓我暈倒。「唉呀!你真的要放輕鬆一點,教養小孩又不是只有一種方法。」雙寶爹拍拍我的頭說。

灰色地帶才是常態

或許在教養孩子的時候,我太容易緊張了,總是強調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要符合所謂的道德標準,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然後用這種過度簡化的二分法去教導孩子。問題是,我能確保自己的每個信念都能夠正確指導行為嗎?我的行為能夠永遠溫良恭儉讓,然後一路保持幸福快樂地往「為社會奉獻」的方向走去嗎?如果連我自己都常常背離這種期待,而且是在毫無覺察或別無選擇的狀況下,那麼我就要摒棄二分法,相信教養有更多選擇。

灰色地帶才是常態,而不是非黑即白。孩子漸漸長大就會發現,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也許會做壞事,壞孩子也可能有善良的一面;一直用道德教導孩子的大人,私底下可能比小孩還不如,而看似單純可愛的孩子,使壞起來連大人都感到驚恐。這個世界很少有什麼是絕對的,有時只要換個角度看事情,結局就跟原先判斷的截然不同。

當孩子按照他的生命軌跡努力成長的時候,不要在第一時間就用成人規則去要求他,打亂孩子的成長。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調整眼光,看清楚孩子世界裡的灰色地帶,同時也要調整我們自己偏執的刻板印象,了解孩子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認為那樣做是對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許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親子關係就是一場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你會以怎樣的狀態去影響另一個生命呢?相信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

【延伸閱讀】
寫功課症候群!你家孩子是屬於哪一種?

本文擷取自「別只教孩子善良與光明:其實孩子的世界是一場江湖」作者 雙寶娘(譚惋瑩) ,由 方智 出版 授權轉載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蔡世仁認為,他與團隊在學術領域最具突破性的發展,是從免疫學角度來理解精神疾病,並以系統性整合研究方式,釐清「發炎」與憂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的關聯,立下重要里程碑。

2025年11月08日 10:03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一項最新發表於《The Lancet》的全球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悄然成為全球第九大死因,每年奪走約150萬條人命。專家警告,這項「沉默殺手」往往在病情惡化到危險階段前毫無症狀,全球約有七億八千八百萬人受到影響,相當於全球成年人口的14%,也就是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

2025年11月09日 13:04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衛福部金門醫院發生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疏失,原本應施打水痘疫苗及流感疫苗第二劑,實際施打為水痘疫苗及A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則未施打。對此,疾管署表示,已請醫院正式函報預防接種異常事件及調查,立即啟動院內調查及醫療疏失調查機制,並持續追蹤該名幼兒健康監測,另也再次呼籲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嚴謹核對疫苗品項與接種對象。

2025年11月09日 13:03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最近一名營養師指出,連續喝3000毫升水一周後,代謝變快、水腫消、體重下降,但也有上班族抱怨頻尿太煩,甚至有人喝過頭導致腎炎。專家劉博仁提醒,喝水要少量多次、掌握時機,睡前2至3小時應減少攝取,避免頻尿影響睡眠。每天需水量以「體重×30毫升」計算,喝對時間才能護腎又助代謝。

2025年11月09日 12:13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約有四分之一出現勃起障礙,60歲以上更超過半數。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指出,勃起障礙依照嚴重程度與成因治療不同,甚至可選擇人工陰莖植入,適合「攝護腺癌術後、中風導致神經損傷或長期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等患者,但術後硬度為固定狀態,性行為體位也有限制,例如不適合進行女上男下,以免折斷。

2025年11月09日 11:14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早上起來覺得「腦霧」,記憶力變差、反應力下降,擔心自己是不是提早老化,有失智的風險?張家銘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提醒,現代人長期睡不好、熬夜或壓力大導致淺眠,讓大腦內的「膠淋巴系統」無法出來工作,導致廢物累積,引發慢性發炎與神經退化,他建議透過生活習慣改善,「讓腦流動起來,記憶就會回來。」

2025年11月09日 09:13

30多歲男胸部大到B罩杯 醫揭「男性女乳症」常見成因

30多歲男胸部大到B罩杯 醫揭「男性女乳症」常見成因

台中一名30歲的男性,從國中青春期時就發現自己胸部異常隆起,外觀宛如女性胸型,讓他不敢抬頭挺胸,甚至曾經努力減脂瘦身到51公斤,胸部仍沒有縮水,還一度大到B罩杯,「男性女乳症」長年下來造成陰影,後來透過手術才順利解決困擾。醫師指出,男性女乳症的原因可能與慢性腎衰竭、肝硬化、甲狀腺亢進等因素有關,提醒大家別輕忽。

2025年11月09日 09:03

長輩每3人就有1人身陷肌少症危機 北醫大AI模型監測揪早期異常

長輩每3人就有1人身陷肌少症危機 北醫大AI模型監測揪早期異常

根據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人口肌少症盛行率達34.1%。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調查也指出,每3位長者就有1位具肌少症風險。專家指出,肌少症恐增加跌倒、骨折、失能及慢性病等風險,但早期預測不易,容易被忽略為正常老化現象。北醫大研究團隊建立AI模型加以監測日常步態、姿勢等變化,發現身體功能可能異常,盼透過數據搜集建立優化骨骼肌肉健康的建議措施。

2025年11月08日 20:5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