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蛋白商品怎麼挑?維生素C、蝦紅素很重要!營養師這樣說

▲▼保健食品(示意圖/記者陳世昌攝)
▲營養師建議,可購買含有維生素C、蝦紅素、魚油等成分的膠原蛋白商品,效果較其他未含有的商品效果好一些。(示意圖/記者陳世昌攝)


記者崔至雲/採訪報導

隨著年紀增長,膠原蛋白的合成速率減緩、流失率增加,導致許多膠原蛋白流失的問題慢慢浮出來,因此追求膠原蛋白一直以來都是很熱門的話題。但是到底要怎麼吃,才能讓膠原蛋白真正吸收?營養師指出,可購買含有維生素C、蝦紅素、魚油等成分的膠原蛋白商品,其效果會比其他未含有的商品效果好一些。

營養師Angela指出,為了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習慣,市面上確實有很多方便食用的膠原蛋白飲品或藥品,小小一杯膠原蛋白確實也沒有太多負擔,其中可觀察成分中是否有蝦紅素、維生素C等,其成分都有助於提升體內膠原蛋白。

Angela針對蝦紅素進一步說明,蝦紅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在惡劣環境下也能保持活力的特性,它的環境適應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能更加穩定地幫助身體排除不良物質,有助調理體質與膚質。

另外,針對維生素C,Angela也說,維生素C屬於抗氧化成分的一種,也被視為是保養肌膚的關鍵營養素之一,根據研究指出,維生素C有保護皮膚、促進皮膚細胞修復與再生的作用。日常飲食適量攝取維生素C,有助美白、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形成,因此,平時可以多攝取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番石榴、奇異果、柑橘等。

▲▼維他命C,膠囊,藥丸,維生素C,檸檬。(圖/翻攝自pixabay)
▲營養師指出,日常飲食適量攝取維生素C,有助美白、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形成。(圖/翻攝自pixabay)

Angela也提供一個小技巧,膠原蛋白飲品盡量在睡前或空腹食用,有些膠原蛋白飲若有添加魚皮或魚麟,也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汁一起飲用,這樣會更順口,營養也不會減分喔。

Angela表示,除了健康食品外,平時也可從飲食中獲得膠原蛋白,像是豬皮、雞腳、牛筋、魚肚、海參等食物中吃到,但也提醒,雖然膠原蛋白有助於皮膚保持水潤、有彈性,但這類含膠原蛋白的動物性食物,脂肪與熱量通常也較高,攝取太多反而不利健康。

Angela提醒,為了不讓本身擁有的膠原蛋白流失,平時也要做好防曬,避免在豔陽下紫外線造成的膠原蛋白損失,另外,飲食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均衡、加工製品、高脂肪食物過量攝取及新鮮蔬果攝取不夠多導致維生素C不足,都會造成膠原蛋白流失,因此平時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元素。

但Angela也強調,均衡飲食、做好防曬、多補充維生素C,如此,不需要特別補充膠原蛋白,另外,保健食品只是輔助角色,並非讓你依靠或偷懶的藉口,不能因為吃了方便的膠原蛋白飲品,就放縱亂吃、作息不正常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才是健康又美麗的根本方法。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機器人逐步進入醫療現場,從發藥、量體溫到外科手術都有應用,並延伸至精神照護領域。國內研究團隊首度嘗試讓機器人介入「娛樂治療」,結果發現真人互動的效果雖仍略勝一籌,但隨著療程推進,患者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逐漸提升,顯示未來深具應用潛力。

2025年09月15日 09:03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健康不是健檢報告「沒有紅字」,而是「狀態穩定」,像是醒來時精神飽滿,吃完飯不會忽然昏昏欲睡,這些感受才是日常健康的「真相」。

2025年09月15日 07:31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14日表示,臺灣自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飲食精緻化與生活作息改變,慢性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2025年09月15日 00:02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下個月就是一年一度中秋節,「柚子」是應景食物,但可要小心跟藥物交互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篤生指出,許多人以為間隔2小時即可,但柚子的酵素抑制效果可持續數小時至2-3天,研究顯示,吃一顆柚子或喝200 mL汁,4小時內影響最大,24小時後仍有餘效。他也進一步列出10類藥物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4日 17:12

郭富城固定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郭富城固定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繼天后蔡依林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每天早上6點睡的生理時鐘再度引起關注。對此,醫師指出,日夜顛倒即使睡飽,對身體健康仍然會有負面影響,郭富城的狀態比較「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S)」,這是一種常見的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生理時鐘比一般人慢,另基因變異也會讓人傾向晚睡晚起。

2025年09月14日 15:44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早上起床發現臉腫腫、鞋子變緊?許多人以為是「胖了」,其實可能是水腫上身!現代人外食多、重口味,鈉攝取超過建議量,長期下來不只容易水腫,還會讓身體累積慢性病風險。本篇就由好食課營養師解析為何要減鈉?並分享減鈉適合族群、好處與飲食建議!

2025年09月14日 15:15

大醫院醫生不給問!她不解「難道要重複掛號」 網揭殘酷真相

大醫院醫生不給問!她不解「難道要重複掛號」 網揭殘酷真相

「誰希望自己問題一堆,只能一直麻煩問醫生?」一名女網友觀察,去大醫院看診,其實很看醫師的個性,遇到很有個性的,連問都不能問,還會直接被趕出去,「如果不能問醫生,我們還能怎麼辦,其實也是很無能為力啊!」

2025年09月14日 13:42

尚未填入標題

尚未填入標題

總統賴清德13日表示,今年已替公立醫院醫護與醫事人員加薪7%到11%,但遭到基層批評「此波加薪無感」。對此,衛福部今表示,公立醫院醫事人員本俸於今年配合整體公務人員調薪已調增3%,專業加給部分,行政院於今年4月22日核定調增7%~11%,於5月1日實施並追溯自今年1月。

2025年09月14日 12:2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