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高度近視、年紀大易得白內障? 防失明眼部保養從日常作起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器官也不斷的老化,眼部退化也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如視力退化等,而視力退化往往也是讓許多人忽略了其他更為嚴重的眼部疾病的死角,如嚴重恐有失明危險的白內障,如何保養及防範便是個重要的課題。

白內障有哪些症狀?為何常見患者延誤就醫?

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醫師表示,白內障常見的主要症狀除了視力急速退化之外,患者也常會出現看東西霧霧的、畏光、閃光等症狀,但不會有疼痛感。不過若是因白內障所誘發的其它併發症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等不適症狀,如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此時眼壓升高便有可能帶來疼痛;或是因白內障所誘發的虹彩炎,當眼睛發炎時也可能帶來疼痛。

而沒有疼痛感、往往只有視力退化等症狀是白內障最麻煩的問題之一,患者常因此誤以為只是普通近視,到了眼鏡行換個眼鏡便罷,延誤了就醫。特別是在現在3C產品發達的時代,即便白內障常是以視力500度急速惡化至1000度、甚至是2000度的速度在惡化,也常讓人忽略。王孟祺醫師表示診間就不乏許多有單眼白內障問題的患者,但因沒有疼痛僅視力退化便用單眼看東西,直到發現眼部狀況越來越不對勁才就診檢查,也才發現原來是白內障惹得禍。

白內障主要成因有哪些?高度近視也是高風險群?

白內障的成因分成先天及後天兩種,最常見的成因就是高度近視(500度)和老化。王孟祺醫師表示,高度近視者不只是白內障,其他如黃斑部退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問題也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而另一個白內障常見主因則為人體老化,就如隨年紀增長會長白髮一般,白內障也是,通常約40歲至50歲之間就有可能會出現,若平時沒有做好相對應的防範措施及預防就很有可能找上門。

先天性白內障有許多患者是一出生就有,其主要是因為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特殊疾病所致,如德國麻疹,不過現在多有相關疫苗對應,所以情況較為少見;較為常見的則是遺傳性的白內障,所以家中若有白內障的患者,自然也必須多加留意。

後天性白內障則如當眼部受過強烈的撞擊、穿刺等外傷,其風險就有可能上升;而慢性疾病如高血糖、糖尿病等也都有可能提早引起白內障;至於藥物方面,如許多有免疫疾病的患者常會服用類固醇藥物,這樣長期服用也可能會使白內障提早報到;原本就有青光眼、虹彩炎等眼部疾病的患者,白內障提早發生的機率也會上升;而抽菸者罹患眼部方面疾病的機率也相對比一般人還要高上許多。

白內障治療成功率高嗎?會復發嗎?術後如何保養?

而白內障如其他疾病一樣越早發現越有利治療,越晚發現成功率、復原率較差,且危險性也較高。目前治療方式會以超音波或超音波合併雷射的治療方式為主,主要是將硬化的水晶體搗碎後用超音波將其清洗出來,因此若是較為嚴重的、晚期的白內障,水晶體硬化程度較高時便難以搗碎,也就相對不易。醫師提醒,現在醫學進步白內障的手術治療相當安全,若明顯感受到視力退化,甚至影響到生活或工作,便要盡早檢查以便接受治療。

雖然白內障手術將天然的水晶體換成了人工水晶體,但也還是有可能復發,不過王孟棋醫師表示,當白內障經手術後二次復發時,僅要前往一般眼科門診做雷射手術即可,不僅節省時間,安全性也高,因此民眾如遇復發情況不必太擔心。

在術後的保養,王孟祺醫師提醒需特別留意眼壓及水晶體固定,因此應避免激烈的活動,包括搬重物等,也應避免水中活動,應於一個多月確認恢復後再進行。而若以微小傷口的白內障手術進行治療,其因傷口較小傷口癒合的時間較快,術後的活動等雖還是應多加留意,但比較不受眼壓的侷限。

平常如何防範白內障?多久要做一次檢查?

如前述所提到,白內障是人人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但不代表無可避免,王孟祺醫師表示其實預防白內障平常就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如外出配戴太陽眼鏡、寬沿帽子等為眼睛做好防曬,太陽眼鏡又以褐色、墨綠色、黑色等深色系為佳,並且留意太陽眼鏡能抗紫外線(UV400),並不是隨便一個太陽眼鏡都可以,此可至眼鏡行做檢測。而運動員因深色墨鏡會影響到視覺,可改戴橘色、黃色的墨鏡。

而除了平時的眼部防曬,民眾也應養成定期做眼部檢查的習慣。王孟祺醫師建議,一般40歲的民眾應每年做一次檢查,而糖尿病、高血糖、青光眼、虹彩炎等族群則建議約3~6個月檢查一次,高度近視者則每年應做一次散瞳檢查。

在飲食方面王孟祺醫師則建議可多攝取「黃、綠、紅」三色的抗氧化蔬果,其類胡蘿蔔素、葉黃素成分都較高,如橘黃色的胡蘿蔔、深綠色的花椰菜、紅色的牛番茄等。而平常許多民眾也常見會以葉黃素等營養食品做保養,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台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台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眾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2025年05月09日 17:02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男「不碰甜食」仍罹嚴重糖尿病! 只因天天午餐吃一物

男「不碰甜食」仍罹嚴重糖尿病! 只因天天午餐吃一物

一般人容易將「吃甜食」與糖尿病連結在一起,事實上並非只有吃甜的東西才會生病!家醫科醫師李唐越分享一起病例,一名50歲男子不吃甜食,每天中午都吃便當,體重卻突然掉了10公斤,就醫才發現罹患嚴重糖尿病;李唐越說明,不只有便當,炒飯、炒麵等外食也都有「爆糖危機」。

2025年05月12日 00:01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坊間流傳不少生髮妙方,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用生薑塗抹頭皮」,但醫師警告,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有效,生薑刺激性強,直接塗抹反而容易導致頭皮敏感、紅腫發炎,傷害毛囊健康,使脫髮情況更惡化,建議日常可自製「養髮枸杞芝麻糊」,透過食療來幫助養髮。

2025年05月11日 17:24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許多人為了在一大早補充營養,早餐都會喝牛奶和豆漿。不過,醫師透露,其實比起牛奶、豆漿,芝麻飲是更健康、更多營養密度的選擇,她習慣用黑芝麻和白芝麻「2:1」的比例,不加水、不加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濃稠的芝麻糊,每天早上挖一匙用熱水沖開,就能立刻變成一杯香濃又溫暖的早餐飲品。由於芝麻的含糖量低、鈣質含量高,也沒有精製碳水,非常適合糖尿病族群或是低醣飲食者。

2025年05月11日 15:15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為提升照顧服務員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居家照護中協助受照顧者進行口腔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清潔等技能,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與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攜手合作,於5月3日及10日舉辦「口腔內(懸壅垂之前)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之清潔、抽吸與移除」課程。共計19名照顧服務員參與此次訓練,強化其執行呼吸道照護的實務技巧。

2025年05月11日 14:23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根據統計,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這時會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藥師建議,可適度透過保健食藥品來緩解不適,包括「大豆異黃酮、性荷爾蒙前驅物、魚油、鈣片」。另外,更年期婦女定期乳癌與子宮頸癌篩檢是必要的,由於骨質流失速度增快,也建議更年期婦女能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並留意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

2025年05月11日 14:17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孕期口腔保健也不可忽視!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台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指出,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容易忽略口腔照護,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牙齦炎、蛀牙和口臭」,之前就曾遇過一名個案從懷孕後期開始就牙痛,但一直強忍,直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發現蛀牙嚴重感染牙髓神經,出現嚴重牙髓炎。

2025年05月11日 13:10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不少人都知道「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會馬上臉紅,但到底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醫師指出,除了喝酒會馬上臉紅之外,也可以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就是高度疑似有酒精不耐症,此方式準確率約有70%。

2025年05月11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