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高度近視、年紀大易得白內障? 防失明眼部保養從日常作起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器官也不斷的老化,眼部退化也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如視力退化等,而視力退化往往也是讓許多人忽略了其他更為嚴重的眼部疾病的死角,如嚴重恐有失明危險的白內障,如何保養及防範便是個重要的課題。

白內障有哪些症狀?為何常見患者延誤就醫?

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醫師表示,白內障常見的主要症狀除了視力急速退化之外,患者也常會出現看東西霧霧的、畏光、閃光等症狀,但不會有疼痛感。不過若是因白內障所誘發的其它併發症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等不適症狀,如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此時眼壓升高便有可能帶來疼痛;或是因白內障所誘發的虹彩炎,當眼睛發炎時也可能帶來疼痛。

而沒有疼痛感、往往只有視力退化等症狀是白內障最麻煩的問題之一,患者常因此誤以為只是普通近視,到了眼鏡行換個眼鏡便罷,延誤了就醫。特別是在現在3C產品發達的時代,即便白內障常是以視力500度急速惡化至1000度、甚至是2000度的速度在惡化,也常讓人忽略。王孟祺醫師表示診間就不乏許多有單眼白內障問題的患者,但因沒有疼痛僅視力退化便用單眼看東西,直到發現眼部狀況越來越不對勁才就診檢查,也才發現原來是白內障惹得禍。

白內障主要成因有哪些?高度近視也是高風險群?

白內障的成因分成先天及後天兩種,最常見的成因就是高度近視(500度)和老化。王孟祺醫師表示,高度近視者不只是白內障,其他如黃斑部退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問題也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而另一個白內障常見主因則為人體老化,就如隨年紀增長會長白髮一般,白內障也是,通常約40歲至50歲之間就有可能會出現,若平時沒有做好相對應的防範措施及預防就很有可能找上門。

先天性白內障有許多患者是一出生就有,其主要是因為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特殊疾病所致,如德國麻疹,不過現在多有相關疫苗對應,所以情況較為少見;較為常見的則是遺傳性的白內障,所以家中若有白內障的患者,自然也必須多加留意。

後天性白內障則如當眼部受過強烈的撞擊、穿刺等外傷,其風險就有可能上升;而慢性疾病如高血糖、糖尿病等也都有可能提早引起白內障;至於藥物方面,如許多有免疫疾病的患者常會服用類固醇藥物,這樣長期服用也可能會使白內障提早報到;原本就有青光眼、虹彩炎等眼部疾病的患者,白內障提早發生的機率也會上升;而抽菸者罹患眼部方面疾病的機率也相對比一般人還要高上許多。

白內障治療成功率高嗎?會復發嗎?術後如何保養?

而白內障如其他疾病一樣越早發現越有利治療,越晚發現成功率、復原率較差,且危險性也較高。目前治療方式會以超音波或超音波合併雷射的治療方式為主,主要是將硬化的水晶體搗碎後用超音波將其清洗出來,因此若是較為嚴重的、晚期的白內障,水晶體硬化程度較高時便難以搗碎,也就相對不易。醫師提醒,現在醫學進步白內障的手術治療相當安全,若明顯感受到視力退化,甚至影響到生活或工作,便要盡早檢查以便接受治療。

雖然白內障手術將天然的水晶體換成了人工水晶體,但也還是有可能復發,不過王孟棋醫師表示,當白內障經手術後二次復發時,僅要前往一般眼科門診做雷射手術即可,不僅節省時間,安全性也高,因此民眾如遇復發情況不必太擔心。

在術後的保養,王孟祺醫師提醒需特別留意眼壓及水晶體固定,因此應避免激烈的活動,包括搬重物等,也應避免水中活動,應於一個多月確認恢復後再進行。而若以微小傷口的白內障手術進行治療,其因傷口較小傷口癒合的時間較快,術後的活動等雖還是應多加留意,但比較不受眼壓的侷限。

平常如何防範白內障?多久要做一次檢查?

如前述所提到,白內障是人人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但不代表無可避免,王孟祺醫師表示其實預防白內障平常就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如外出配戴太陽眼鏡、寬沿帽子等為眼睛做好防曬,太陽眼鏡又以褐色、墨綠色、黑色等深色系為佳,並且留意太陽眼鏡能抗紫外線(UV400),並不是隨便一個太陽眼鏡都可以,此可至眼鏡行做檢測。而運動員因深色墨鏡會影響到視覺,可改戴橘色、黃色的墨鏡。

而除了平時的眼部防曬,民眾也應養成定期做眼部檢查的習慣。王孟祺醫師建議,一般40歲的民眾應每年做一次檢查,而糖尿病、高血糖、青光眼、虹彩炎等族群則建議約3~6個月檢查一次,高度近視者則每年應做一次散瞳檢查。

在飲食方面王孟祺醫師則建議可多攝取「黃、綠、紅」三色的抗氧化蔬果,其類胡蘿蔔素、葉黃素成分都較高,如橘黃色的胡蘿蔔、深綠色的花椰菜、紅色的牛番茄等。而平常許多民眾也常見會以葉黃素等營養食品做保養,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