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好髒皮膚也遭殃 「神經醯胺」很重要!美容師說保養品要這樣挑

▲▼化妝品,按摩霜,保養品,素顏霜。(圖/翻攝自pixabay)

▲美容師指出,不管是中性、混合性還是乾性皮膚,保養品的使用順序均是由清爽質地的先使用,質地厚重後使用。(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崔至雲/採訪報導

空氣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細懸浮微粒、霧霾不僅傷害呼吸道、肺部,更是造成肌膚敏感、老化的隱形殺手。如何在空氣不佳的情況下,保有健康的膚質?美容師指出,神經醯胺是一種存在於肌膚角質層的細胞間隙的物質,它的存在,角質層才可以發揮保濕功能,建議購買保養商品時可挑選含有神經醯胺的保養商品。

學者指出,長期暴露在高汙染的環境下,不只會造成肌膚敏感,還會加速老化,造成皺紋與斑點。美容師李淑寶解釋,理想的肌膚要時常保溼,而正確的保濕步驟就是「補水+鎖水」。以濕潤劑來說,該功能屬抓水、補水,需要搭配親油性的鎖水保濕,如玻尿酸、果酸、甘油、尿素、丙二醇、山梨醇等,常見在化妝品成分中,作用是吸收水分並將其保持在角質層中。

「密封劑」則是鎖水功能,防止水分蒸發,屬於油性保濕成分,包括凡士林,礦物油,羊毛脂,及含矽靈或環甲矽脂等,原理是把水分封鎖在皮膚內,避免蒸散。「角質修復劑」則是修復皮膚角質,包括維生素E、維他命原B5泛醇、蘆薈、燕麥、洋甘菊等。

李淑寶說,市售保溼產品的劑型,從最清爽的水到凝膠、乳液、一直到濃稠的乳霜、油膏都有,保溼力通常隨濃稠度遞增,但不是越濃越好,反而會有黏膩感或引發粉刺,建議可從清爽劑型開始使用,逐次調整。

李淑寶進一步分析,「凝膠」特性是快乾、不油膩,治青春痘的藥膏常用此劑型。「乳液」是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劑型。「Cream」較乳液來得濃稠,適合肌膚狀況較乾燥,適用於出國坐飛機、高緯度國家、年紀較長者。「油膏」則雖較保濕,但有油膩感。「精華液」屬於較不黏膩的保養品,多為水狀、凝膠狀,質地介於化妝水和乳液之間,含有對皮膚有益的成分,如透明質酸、神經醯胺,可保濕、美白、抗皺、修護上。

▲▼乳液,保養品,防曬乳,保濕。(圖/翻攝自pixabay)

▲美容師建議,購買保養商品時可挑選含有神經醯胺的保養商品。(圖/翻攝自pixabay)

李淑寶說,保濕不是只有乾性皮膚的專利,油性肌的民眾常太過注重去油、控油,而忽略保濕,保護皮膚的重點應該是讓膚質都需要油、水平衡,臉油,不代表臉保濕足夠,而當過度清潔導致皮脂膜破壞時,水分流失會導致皮膚健康細胞衰退,影響油水平衡,痘痘更嚴重。因此,油性膚質應選擇清爽型凝膠或凝露,像是可使用玻尿酸等保濕成份,再加上清爽型的乳液。

李淑寶也說,不管是中性、混合性還是乾性皮膚,保養品的使用順序均是由清爽質地的先使用,質地厚重擺在後面,例如,液狀化妝水>凝膠狀精華液>乳液>乳霜,若在白天,則在最後加上防曬或者隔離霜,除非因為擦藥兩頰較乾燥,才可用較滋潤的面霜或油膏取代乳液。

李淑寶最後也強調,幫皮膚「鎖水」的鎖水劑,最重要的是「神經醯胺」,該元素在近年被很多醫美品牌陸續添加在保養品中,連吃的保養品也強調有添加。該元素是一種存在於肌膚角質層的細胞間隙的物質,是角質層中最重要且比例最高的成份,約佔細胞間脂質的40~55%。由於它的存在,使得角質層才可以發揮保濕功能及其結構完整性,可說是皮膚的家庭醫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