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喝完酒隔天怎麼更痛苦了? 酒後焦慮的真相!

▲喝完酒隔天怎麼更痛苦了?酒後焦慮的真相究竟是?(圖/食力 foodnext)

▲喝完酒隔天怎麼更痛苦了?酒後焦慮的真相究竟是?(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黃欣培

「我需要喝一杯來放鬆一下!」結束辛苦的工作或是恰逢週五晚上,很多人會選擇喝杯小酒幫助他們放鬆身心。然而,有些人在喝酒後的隔天早晨卻會感到焦慮和疲倦,甚至比喝酒前更嚴重,這是為什麼?酒精為什麼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

酒精是這麼影響你的大腦的!

在喝酒後,為什麼好像總是可以放鬆心情、忘卻煩惱?這是因為酒精可以結合GABA(γ-Aminobutyric acid,γ-胺基丁酸)受體,刺激大腦中GABA的產生,GABA是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皮質、海馬迴、下視丘、基底神經核和小腦都有重要作用,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使大腦平靜下來以及舒眠等作用,當人體缺乏GABA時,就容易焦慮不安、憂慮。

與GABA的情況不同,當你喝酒時,酒精會與作用於「NMDA(N-methyl-D-aspartate)受體」的「麩胺酸(Glutamate)」一起競爭NMDA受體,抑制麩胺酸。麩胺酸為一種「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功用為活化神經活動。

綜合以上,喝酒時使得焦慮以及壓力減輕,身體放鬆、笑聲不斷,聽起來似乎不錯?

別喝太多!大腦要保持平衡!

但是,在這個喝酒的夜晚,隨著酒精攝取越多,大腦會希望能夠維持生理平衡,所以當你腦中的GABA濃度變高、麩胺酸被抑制,大腦為了維持正常的神經活性,會嘗試調節回到正常的水平。因此,當你停止喝酒時,GABA功能就會減弱、麩胺酸增強,如此一來使得焦慮以及痛苦的情緒會比喝酒之前的程度還高。且若是在長期飲酒、酗酒的情況下,GABA濃度長期偏高、NMDA受體長期被酒精佔據,戒酒時後續引發的症狀會更嚴重。

許多人常常透過喝酒來減輕焦慮,一杯兩杯倒是影響不大,但卻沒想到越喝越多後可能會使得焦慮變得更嚴重,酒精引起的焦慮對所有人的影響程度不同,有些人更容易在宿醉後產生這些影響,但隨著時間過去症狀會自行消退。若是只是想暫時放鬆身心、不想面臨宿醉醒來的痛苦,可別喝太多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獻給勞苦時代的零食產物:GABA越多、心越寬
從機能食品趨勢聽見OL的心聲:讓我美!讓我好睡!
貪杯之後該怎麼解酒?科學解酒7式報你知!

參考資料
The truth about “hangxiety”
What causes hangovers, blackouts and ‘hangxiet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lcohol these holidays
GABA and glutamate in the human brain.
酒癮及戒斷症候群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補充保費改制挨批 石崇良試算講解:領50萬獎金只收2千

補充保費改制挨批 石崇良試算講解:領50萬獎金只收2千

衛福部長石崇良接受專訪時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其中高額獎金扣費門檻由投保資薪的4倍調整為最低工資的4倍。對此,石崇良也試算,以4倍投保薪資起徵,例如每個月10萬,獎金單筆超過40萬,才會開始徵收補充保費,如果是50萬,會以10萬部分徵收2000塊補充保費。

2025年11月06日 13:20

胃癌術後「調身體」疑中毒 臉歪嘴斜昏迷3天險喪命

胃癌術後「調身體」疑中毒 臉歪嘴斜昏迷3天險喪命

一名70歲胃癌患者開刀後回家休養,卻突然全身麻痺、口齒不清,家人擔心癌症轉移或中風,緊急送醫後,檢查卻發現腦部、神經均無異常,3天後病人轉醒,才坦承為了「調身體」,有飲用朋友推薦的草藥;醫師說,術後切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或補品,因某些食物與植物恐造成麻痹、中毒,吃了得不償失。

2025年11月06日 11:49

嘆氣可以放鬆! 研究證實:助於肺部健康、穩定情緒

嘆氣可以放鬆! 研究證實:助於肺部健康、穩定情緒

根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與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深呼吸與嘆氣能幫助肺部「重置」,維持健康狀態。因此若感到疲憊時,緩緩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不僅能讓心情放鬆,還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幫助肺部更健康地運作。

2025年11月06日 11:13

胃癌「早期無症狀」留意5大徵兆 醫示警「1狀況」風險增6倍

胃癌「早期無症狀」留意5大徵兆 醫示警「1狀況」風險增6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2024年共奪走約2,200條性命,居第8位,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兩倍。研究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約為未感染者的6倍,此外,高鹽、醃漬或煙燻飲食、吸菸、飲酒、家族史與慢性胃炎等,更是重要的危險因子。

2025年11月06日 11:02

脖子痛真兇非「滑手機」 研究曝久坐、睡不好才是主因

脖子痛真兇非「滑手機」 研究曝久坐、睡不好才是主因

許多民眾經常感覺頸部痠痛,但真兇未必是低頭使用手機,而是「沒睡好、沒運動」。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研究,指脖子痛與姿勢的關聯不如想像中密切,反而和休息、活動不足更有關,若長期苦於此問題,不要急著使用矯正器,透過規律運動及高品質睡眠,便可能有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06日 10:41

演藝人員「非法用藥比一般人高5成」 美調查揭成癮5大風險因子

演藝人員「非法用藥比一般人高5成」 美調查揭成癮5大風險因子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謝侑芯命案,且涉用毒品,讓不少民眾感嘆演藝圈實在複雜。針對演藝人員類似事件,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一份美國演藝事業的調查報告,超過13%的從業人員過去一個月有「非法藥物使用」行為 ,比一般人高出5成,生活高壓、同儕影響等因素,使相關現象不易改善。

2025年11月06日 10:03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泌尿科醫師黃冠鈞表示,聽說上翹GG惹人愛?越彎真的越舒服?評價因人而異。他也提醒,陰莖若過度彎曲,可能導致性交時疼痛,亦可能增加陰莖骨折的風險。

2025年11月06日 07: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