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你知道你常吃的髮菜曾經是來自沙漠的嗎?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而其諧音又似「發財」二字,更使得它成為年夜飯討吉利的必備食材,許多中式羹湯料理中也不難見到它的身影。

髮菜、海髮菜,平平都長得像頭髮還有這兩種?

但其實目前常食用的「頭髮菜」主要有兩種,一種來自沙漠,也就是我們傳統認知的「髮菜」,另一種則來自於海洋,常又被叫做「海髮菜」。

其中生長於沙漠的這種「髮菜(Nostoc flagelliforme)」,主要歸屬於「藍菌門(Cyanobacteria)」的陸生藻類,具有耐高溫、寒冷與抗乾旱的生長特性,多生長在中國甘肅、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等乾燥貧瘠的沙漠地區。經採收、挑選、風乾及整形包裝後,最後才會變成黑色如毛髮的模樣。

▲髮菜是傳統年夜菜常會使用的食材之一,在許多中式羹湯中也常可見到它的身影。(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髮菜是傳統年夜菜常會使用的食材之一,在許多中式羹湯中也常可見到它的身影。(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而另外一種「海髮菜(Bangia atropurpurea)」,又名「紅毛苔」,同樣屬於藻類,但在生物學的分類卻是屬於「紅藻門(Rhodophyta)」的水生藻類。生長的環境多是在浪花衝擊拍打的飛沫帶或海水高潮帶的礁石上,除了廣布於北太平洋、大西洋暖溫帶海域,在台灣北部、東北部沿海、澎湖區域同樣能見到這種海髮菜的身影。而在海髮菜生長旺盛的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更容易能見到紅褐色細毛狀的海髮菜在礁石上形成薄膜的樣子。

討吉利卻害到環境?沙漠髮菜是水土保持重要功臣!

在2000年以前,其實我們所常吃的髮菜羹材料多數使用的是這種來自沙漠的髮菜。本身雖然沒有任何特殊風味、充其量只是討吉利用,但它對生態環境卻極其重要。不僅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的角色,減緩沙漠化的情形發生。

但也由於多是透過野生採收而來的關係,不僅耗費人力,每16個足球場面積的土地,頂多只能採集到約2兩(約75.6公克)的髮菜,更讓它的價格曾飆漲到每公斤125元美金。也導致了中國許多地區過度採收、髮菜大量減少,使得沙漠化情形更加嚴重。

因此直到2000年,中共國務院才因為考量水土流失、沙塵暴問題,不僅將髮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保護級別二級提升為一級,嚴格禁止採集,也禁止了髮菜及其相關製品的收購、加工與銷售、出口。

少吃沙漠髮菜,或選擇髮菜替代品!

而現在我們所吃到的髮菜料理,除了多以海髮菜作為取代外,亦有少數發展人工種植的髮菜產品在市面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市售髮菜產品,卻也發現有部分不肖業者以澱粉、海藻酸鈉或玉米鬚加以染色,藉以矇騙消費者。因此其也建議民眾,在支持環保的角度下,除了少吃髮菜、選擇髮菜替代品外,選購時也應多加確認產品標示、來源,以免求吉利不成,先影響健康。

延伸閱讀
一場刮了10年的沙塵暴 促使美國走上永續農業之路
救人也能救土地!古老神秘的生命之果「沙棘」!
來自天堂、越過沙漠與海洋的高級調味料——天堂椒

參考資料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頭髮菜(Bangia atropurpurea)
頭髮菜(Bangia atropurpurea)-國立台灣博物館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支持環保 少吃髮菜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器官移植可以續命,也可能出現感染引發的慘劇!國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近日發布一篇罕見醫療個案,美國一名61歲男子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體內竟爬滿寄生蟲,從肺、腹部一路爬到皮膚,造成他感到噁心、嘔吐和口渴,住院治療卻病情惡化,還一度休克;最終男子在注射專門對抗該寄生蟲的藥物後,身體得以康復。

2025年07月07日 01:49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孕期出血」總是讓人多孕媽咪相當緊張,中醫師指出,大約有2~4成的孕婦都可能發生過孕期出血情況,造成出血的原因眾多,以中醫觀點來看,引發原因可能是「氣血虛弱」或是「血熱」,若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同時伴隨腹痛,一定要前往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2025年07月06日 19:29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婦人突發右側肢體癱軟,家人以為是中風緊急送醫,進行一連串神經影像與心臟血管檢查後,意外找出真正元凶不是一般的血管性中風,而是一顆超過5公分、長在左心房的「心臟黏液瘤」。醫師指出,儘管心臟黏液瘤屬良性,但位置與特性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阻斷血流就會造成急性威脅,但只要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預後通常良好。

2025年07月06日 16:11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一名懷孕21週的準媽媽,在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中被發現胎兒體重小兩週,雖未出現其他症狀,卻在中期「子癇前症」篩檢中驗出,胎盤功能異常程度超標7倍,屬於高風險族群,所幸經監測與用藥,一路安胎到29週,寶寶順利出生。醫師指出,子癇前症全球每年造成超過7萬名孕婦死亡、胎兒死亡更逾50萬例,導致早產約260萬例。

2025年07月06日 14:52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吃甜品也能減重?減重醫師蕭捷健透露,當大腸裡的擬桿菌遇上由高纖食物、抗性澱粉發酵而來的乙酸,可減少肝臟與內臟脂肪,效果如同進行低碳飲食,而綠豆富含抗性澱粉與β-葡聚醣,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煮成綠豆湯食用,「更棒的是,這一切不需你忍受極端斷澱粉的痛苦與煎熬。只要換一下主食,你就能輕鬆地啟動身體天然的燃脂模式。」

2025年07月06日 13:50

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及相關文獻統計,全球失眠盛行率約為10–3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50–60%,失眠已經是僅次於感冒的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師指出,2023年台灣安眠藥開立總數超過11億6,000萬顆,使用量居亞洲之冠,失眠的原因並非單一,其中壓力是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其他也會受到「生理時鐘」與「睡眠債務」兩大因子影響。

2025年07月06日 12:13

「異常出血」最常見!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異常出血」最常見!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早期徵兆以「陰道異常出血」最常見,包括「停經後再次出血、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增多、持續性的紅色分泌物」,且國際研究指出BMI超過30,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大增。

2025年07月06日 11:42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醫師,我感覺心臟蹦蹦跳,還忽快忽慢怎麼辦?」小心,這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規劃心律不整衛教活動,在7月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謝仁哲主任、陳威佐醫師,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2025年07月06日 10:5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