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呼吸也會胖? 最新研究發現「空汙」可能使你肥胖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最新研究發現「空汙」可能使你肥胖。(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連呼吸都會胖」這樣的一句話玩笑話,或許你我都聽過,但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發現,這可能不只是句玩笑話,因為空氣污染帶來的「髒空氣」可能真的會導致你的肥胖!

為肥胖鋪路,髒空氣讓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大減

2020年3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在《環境國際》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了髒空氣可能會透過損害腸道菌相,進而提高肥胖、糖尿病、胃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於南加州進行了這項觀察,募集了101名年齡介於17.7~21.8歲的年輕人,排除胰島素阻抗及葡萄糖代謝疾病患者,蒐集其糞便樣本進行腸道微生物的基因定序分析,並對比每個人過去一年居住環境的空氣質量資料(包含臭氧、懸浮微粒、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進行加權估算。

結果發現,空氣污染不僅與腸道微生物組成有關,其中臭氧造成的空氣污染更會導致腸胃道11.2%的微生物改變,並減少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其影響程度更甚於性別、種族或是飲食所帶來的差異。而過去的諸多研究也顯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將可能進一步導致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

PM2.5讓小鼠胰島素阻抗、內臟包油也增加

事實上,過去的動物實驗研究中也曾有類似的發現。2009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以「C57BL/6雄性小鼠」作為實驗對象,對其進行10週的高脂飲食餵食後,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共14隻)分別將牠們飼養於「濃縮的PM2.5空氣」與「過濾過的空氣」環境,進行連續24週的對比實驗。

實驗結果發現,暴露於PM2.5環境的小鼠不僅出現明顯的胰島素阻抗(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使血糖難以轉換為能量,為糖尿病常見的前期反應)情形,此外,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也有明顯的增加。

然而,儘管從這些實驗中,尚未能了解實際的機制影響,但從這些研究中卻也能觀察到空氣污染與肥胖之間的正向關係。但儘管如此,這也不代表你能把所有的肥胖原罪怪在全數賴在「空污」上,因為你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甚至於家族遺傳都可能對你的代謝表現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是需要盡量均衡飲食和控制熱量攝取,才能有效打擊肥胖問題!

延伸閱讀
抵抗空汙光靠戴口罩還不夠!這些食物幫助你排解體內汙染物!
面對空氣污染除了戴口罩,你還可以試試「青花菜芽」!
4招挑選美味梨子,秋冬潤肺去燥就靠它!

參考資料
Air pollution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gut microbiome as revealed by shotgun metagenomic sequencing
Ambient Air Pollution Exaggerates Adipose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a Mouse Model of Diet-Induced Obesity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