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如何讓孩子喜歡吃飯?食器和食物擺放方式很重要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擺盤很重要。(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你常為了孩子不愛吃飯而困擾嗎?家中有小孩的家長應該都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心有戚戚焉,每餐都在苦思解決的辦法。然而,美國康乃爾大學一份關於食物擺放的研究,或許能給我們一點不同的思考方向。

食物擺放方式不同 直接影響孩童食慾

康乃爾大學的研究指出,兒童和成年人所偏好的食物擺放,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在孩子看來,具有7種不同食材和6種不同顏色的餐點,是最具吸引力的食物擺設;而大人們偏好的少得多,僅有3種食材和3種顏色就能感到愉悅。換句話說,孩子們喜歡看到他們的餐盤裡色彩繽紛、種類豐富,才會覺得想吃、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孩童也喜歡主菜越靠近自己越好,以及具有設計感的擺設,例如將盤裡的豌豆排成一道笑容。

目前市面上的兒童餐盒,大都只劃分為3個區塊。也就是說,這只是依照成年人的思考,而不是真正使用者-孩童的偏好去設計的。那到底什麼樣的餐盒才適合孩童呢?「日式便當盒會更符合我們的研究,因為它們顯然有更多的分隔。」康乃爾研究的共同作者Kevin Kniffin表示。

美學教育從生活開始 謝榮雅打造動態餐盤

致力推動飲食教育的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發起「營養5餐」改造計畫,其中的一個重點便是「食器改造」。

受邀參與計畫的「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設計師就表示,之前在日本近距離觀察日本小學校的營養午餐時發現,對他們來說,營養午餐是生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只是食的教育,更是美學教育。

因此,與其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不如在生活中就培養學生一些基礎的美學觀念。餐盤是日常必用的重要器具,因此從這點下手是非常貼切的。現在台灣的校園午餐,學童除了要多帶一個碗用來喝湯之外,通常只帶一個餐盤或大碗,將所有飯菜全部混合裝在一起。這樣一來,除了很難真正地享受到食物的原味,食物的擺放也十分缺乏美感,看起來混雜在一起的食物,也會影響食慾。更別提,學童還需要將餐具帶回家清洗,如果密封性不足,也會有滲漏的問題。

為了解決現況 改造餐盤一定要兼具機能性

為了創造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餐盤,謝榮雅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

1、密封性:為了避免餐盤在帶回家清洗的途中,產生湯汁滲漏的問題,餐盤需要能完全密封。

2、攜帶便利:餐盤是日常用品,因此體積不能太大,否則學生會攜帶不便。

3、易於打菜:要能將菜順利地盛裝入餐盤,而不在打菜的過程中漏出,因此也不能太小。

4、容量精確:每一格餐盒的容量都需要特別設計,才能符合學童每日午餐所需的營養比例。為了達到這部分完全的精確,謝榮雅前前後後修改了2、3個月才完全確認。

▲謝榮雅設計的動態餐盤具有強烈的機能性,方便學童日常使用。(圖/灃食教育基金會)

▲謝榮雅設計的動態餐盤具有強烈的機能性,方便學童日常使用。(圖/灃食教育基金會)

食器融入生活美學 讓用餐也是一種享受

「我認為生活的美學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淺移默化,一點一滴地去感染,所以我認為餐盤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謝榮雅說。作為美學教育的一環,餐盤不僅要好用實用,還要好看。抱持這樣的理念,他採用了完全不同以往的作法-正方形餐盤。

謝榮雅表示,將餐盤設計成正方形,是希望讓享用營養午餐這件事能擁有全新的面貌。因為現在市售的便當盒、甚至是自助餐的餐盒,都是長方形居多,看到長方形餐盒,就容易想像到這類型大量製備餐點的滋味。為了從這樣的想像中跳脫出來,謝榮雅將整個餐盤設計為精準的正方形,就算是其中一個小餐盒是長方形,但它也是由兩個正方形所組合而成,比例精準、一毫不差。

▲餐盒設計為精準的正方形,跳脫以往的用餐想像。(圖/灃食教育基金會)

▲餐盒設計為精準的正方形,跳脫以往的用餐想像。(圖/灃食教育基金會)

從使用者角度思考 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Kevin Kniffin在研究中討論關於餐盤擺放問題時,曾提到:「簡單來說,我們不應該認為兒童對世界的看法和我們一樣。」過往的餐盤設計,常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下手,以「大人」方便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並沒有真正思考孩子的需求與喜好,也因此難以碰觸問題核心。

這次灃食教育基金會和謝榮雅所共同打造的餐盤,就是希望能真正站在孩童的角度看事情,才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營養午餐的難題,讓台灣的學生們都能吃得健康又開心。

延伸閱讀:

大挑戰! 怎麼設計菜單引發孩子興趣、愛上吃飯?
食育不只透過教材 還必須創造引發學習興趣的場域
餐桌上的科技產品:智能餐盤搭配遊戲,讓熊孩子也愛吃蔬菜!

參考資料:
Kids prefer lots of choices and colors on their plates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東西堆滿家不是懶!日研究揭捨不得丟的心理關卡 實用整理技巧一次看

東西堆滿家不是懶!日研究揭捨不得丟的心理關卡 實用整理技巧一次看

根據日本《Saison生活研究》的報導,看似簡單的「丟東西」行為,其實藏著難以跨越的心理關卡,報導指出,許多無法丟棄物品的人,往往因為情感依附、回憶牽絆,甚至對未來的焦慮而囤積不必要的物品,本篇也整理出幾種常見心理特徵與實用整理技巧。

2025年07月02日 15:07

日本失智症諮詢AI問世!不只給建議還會安慰人「感覺被理解了…」崩潰家屬暖哭

日本失智症諮詢AI問世!不只給建議還會安慰人「感覺被理解了…」崩潰家屬暖哭

隨著高齡化社會加速發展,失智症成為台灣各界越來越重視的健康議題。不論是中央政策推動、地方照護服務建置,或是民間關注與支持,相關需求正快速上升。對此,日本的一項創新做法或許值得台灣參考。

2025年07月02日 15:05

不只變胖還可能變禿?日研究揭「高脂飲食」與掉髮有關

不只變胖還可能變禿?日研究揭「高脂飲食」與掉髮有關

近年來在台灣,因掉髮問題求助門診的民眾逐年攀升,不少人擔心髮量會影響職場形象與人際關係,積極尋求預防掉髮的解方。不過,除了遺傳與年齡,日本最新研究竟指出,飲食習慣也可能讓人髮量堪憂。

2025年07月02日 14:28

北市抓「喪屍煙彈」翻倍 專家示警:黑數一定更大

北市抓「喪屍煙彈」翻倍 專家示警:黑數一定更大

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情形於短期內大幅攀升,114年依托咪酯類毒品比率占29.53%,相較於113年全年度10.35%,呈現翻倍成長。專家指出,今年依托咪酯的檢辦數是倍數的增加,查獲的煙彈數跟總量也都倍數成長,這只是警方正式的數字,沒有查獲的黑數一定是更大。

2025年07月02日 14:15

快訊/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快訊/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確認一起瘧疾境外移入病例,還是20年來首見的「諾氏瘧」。個案30多歲外國籍男性,今(2025)年6月上旬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自述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且於當地進行自然生態旅遊活動時曾被蚊子叮咬,19日入境台灣後出現頭痛、茶色尿等5症狀,兩度就醫確診。因應此案,疾管署已經提升菲律賓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

2025年07月02日 14:05

捐血年齡放寬!「16歲、70歲以上」都可捐

捐血年齡放寬!「16歲、70歲以上」都可捐

國內《捐血者健康標準》已經將近20年未修,衛福部修正調整捐血者年齡上限,放寬讓70歲以上長者,在取得醫師同意後,也能捐血。

2025年07月02日 13:05

「小暑」常見4大不適症狀 醫推多按3穴位緩解

「小暑」常見4大不適症狀 醫推多按3穴位緩解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真正的盛夏。中醫師指出,處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影響人體氣血運行,常見「暑熱傷津、濕困脾胃、心火旺盛、皮膚問題」,建議可進行穴道按摩幫助清心火、健脾胃。

2025年07月02日 13:03

工會抗議衛福部長「跑餐會卻拒見基層」 改革承諾不及格

工會抗議衛福部長「跑餐會卻拒見基層」 改革承諾不及格

「天天跑餐會,拒絕見基層!」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2)日上午聚集衛福部疾管署門口抗議,怒批衛福部長邱泰源擅自終止一季一次與工會開會協商的承諾,是「史上最不溝通的部長」;且「上任一年多,改革一場空」,工會現場評鑑衛福部6大項目改革全數不及格。邱泰源後續出面溝通,強調並未終止協商,每季一次會議一定會持續,也承諾最快8月召開下次會議。

2025年07月02日 12: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