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糖尿病不能吃甜水果? 3重點告訴你:錯的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張越評

對於糖尿病到底要怎麼吃,很多人都會謹守著要以「清淡、天然」的原則來選食,但有時這樣的想法還不夠完整,甚至有些誤解,因為大家給予「清淡」兩個字的詮釋角度不同,所造成的結果不同,才會大有認為「只吃稀飯不吃配菜」或「以水果代替正餐」比較養生等的誤解一直存在。

吃得規律最重要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長久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而且十分個人化,包括習慣的用餐場所、用餐頻率與時間點、喜愛的食材搭配等等,一般醫師會依照個人用餐習慣及預估的血糖波動來投藥,短、中、長效藥劑的選擇與劑量調整因而不同,所以糖尿病並不是不能吃,只是要吃得規律些,才能幫助調節血糖的藥物發揮更精準的效果。

謹記三少還要一多:多纖維

除了吃的規律,對於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況,多活動與適度減肥是大有幫助的兩項重點,「清淡」飲食適度地少油、少鹽、少糖確實有助減重,但謹記糖尿病飲食不只三少、還有一多,也就是「多纖維」。

湯湯水水的稀飯進入消化系統很快就被吸收,造成的血糖波動絕對比吃飯配菜還要劇烈,只吃水果也不會更養生,六大類食物還是要均衡攝取,而水果的吃起來的甜度與升糖指數其實也不全然相符,關鍵就在「纖維量」多寡帶來的差異。

甜度與升糖指數不相符

湯湯水水的稀飯比精白米飯升糖指數高、精白米飯又比糙米高。西瓜與香蕉怎麼選呢?答案是選香蕉,因為這意同稀飯與糙米之間的差別,西瓜湯湯水水的,而香蕉其實內含水溶性纖維豐富,因此影響升糖指數的關鍵就都在於這相同體積內所含的「纖維量」多寡。此外,有些水果中的有機酸較豐富,也會一定程度降低甜味的感受,因此就味覺上的感受來評斷水果是否會對血糖帶來較大的影響,並不準確。



台灣人口趨向高齡化,建立正確的銀髮飲食知識越發重要,食藥署委託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針對銀髮族為對象進行的飲食知識調查,就發現「罹患糖尿病的病人絕不能吃甜的水果」名列課程學習前後答對率成長最多的題目之一,也顯示民眾飲食知識上可特別強化的重點方向。

糖尿病不代表不能吃甜水果,但也不能看見水果排名而頒給葡萄柚一塊免死金牌開始狂吃葡萄柚,依據性別、體型與活動量的不同,每個人一天可食用的水果份數約2到4份,桃子、奇異果等小型水果1顆為1份,葡萄柚等半顆為1份,大原則是切塊後大約是1碗的量。

總結,甜水果還是可以吃的,更重要的是三少記得還有多纖維,飲食規律、多活動,都能夠對糖尿病病況帶來一定的益處。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糖?營養師說給你聽
秋葵水幫助控制血糖?使用前必須知道的風險!
以粥為主食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確定終結!衛福部今(26)日晚間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醫美加強管理,在接近3小時會議之後做出兩點共識,其中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108年之後醫學系畢業生,需完成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成執行醫美業務,未完成者則需要補訓;至於醫美診所是否要納入評鑑,會請醫界提出相關配套,下週會議再次協商。

2025年11月26日 20:39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壯年台男成愛滋大宗!醫示警「年輕化趨勢」:別以為口交就沒事

壯年台男成愛滋大宗!醫示警「年輕化趨勢」:別以為口交就沒事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台中光田綜合醫院感染科醫師羅仕傑指出,儘管台灣近年HIV通報數整體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感染者仍以「25至39歲本國籍男性」為最大宗,且臨床觀察有年輕化趨勢,顯示年輕族群的防治意識仍需加強。

2025年11月26日 14: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