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身體4大毒素問題 醫教4招在家自己改善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夏天天氣炎熱,常常不用多作什麼事就讓人滿頭大汗,但許多民眾卻也有流不出汗來,或明明沒特別吃什麼食物,卻感到渾身搔癢不舒服、長痘痘的情況。要當心囉,這很有很能是體內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的警訊。

毒素累積分4大類型,宿便就是其中一種

再生診所院長黃鼎殷醫師在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就表示,身體的健康、疾病和血管的微循環息息相關,微循環若不順暢便容易將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囤積在體內,毒素累積久了便容易生病,像是汗排不出來、宿便等都是一種毒素累積的問題,再更深層的問題接下來是淋巴,其後就是肝膽;也就是民眾常聽到的表皮毒素、腸道毒素、淋巴毒素、肝膽毒素等,累積越多越深層,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嚴重。因此若想要身體保持健康,排毒、使微循環通順相當重要。

黃鼎殷醫師更進一步指出,毒素的累積對人體影響非常廣,從表皮出現的皮膚問題,到常見的慢性疾病,甚至到睡眠、精神問題都有可能出現。人體排毒的第一道防線就是皮膚,約有85%的毒素會從皮膚順著排汗排出,前述提到的排不出汗的情況,就屬於第一層最表淺的毒素累積問題,而同樣會發生在皮膚上的情況也包含了搔癢、紅疹等,這些情況最常見的族群之一就是習慣待在冷氣房的族群,因為汗腺不發達使得汗排不出來,毒素也就容易累積。

到了第二層的腸道問題,也就是宿便,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飲食偏好肉、蛋、奶、甜的民眾身上,一天當中排便次數若少於兩次,就相當有可能有宿便的情況。腸胃道在消化吸收前述這些類型的食物時,容易產生出黏液,黏液容易將下一批要排出的糞便黏在腸道裡,久了就形成宿便,其如同水管長出了青苔一樣,會不斷累積,腸道之中總是堆積著身體不要的廢物、毒素,又不斷的吸收,身體自然也就容易發炎、生病,最表淺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青春痘,其如同腸道裡糞便的毒素跑到皮膚上一般,因此醫師也建議,若皮膚有青春痘遲遲無法改善的問題,可先從排除宿便開始著手進行改善。

毒素累積進入到第三層淋巴之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出現在表皮,例如蕁麻疹、乾燥症、異位性皮膚炎等,因此若有這些問題的民眾,除了找皮膚科醫師進行檢查外,也要合理的懷疑自己是否有排毒的問題,從根本解決。進入到第四期肝膽階段時,情況就會變得更加棘手,最常見的對身體有害的疾病,就是各種慢性病,例如肥胖、三高、癌症等。

4招改善排除體內毒素

了解前述4大類型後,黃鼎殷醫師也提供了幾種解決、改善的方式供民眾參考。像是許多就算運動也不易流出汗來的民眾,最簡單的改善方式就是平常腳可以多泡泡熱水,或用熱蒸氣蒸腳等,以促進微循環通暢。林鼎殷醫師特別指出,為什麼是鼓勵泡腳而非三溫暖,其主要是因為三溫暖的熱度對身體而言強度太高,一般人往往待不到幾分鐘就受不了,且對心臟而言刺激較強,相對的泡腳的強度就比較親民些,能持續的時間也較久,也因此鼓勵民眾多以泡腳促進微循環的方式為主較佳。

改善宿便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優化飲食。林鼎殷醫師表示,許多對身體健康有利的食物,通常都不是那麼美味,但為了健康還是得把「腸道的掃把」吞到肚子裡進行大掃除,而「粗纖維的食物」就是非常優秀的腸道掃把,常見像是芹菜、空心菜等植物性食材的菜梗都是非常良好的粗纖維食物,其有利將黏著在腸道上的宿便刮除下來,對於清除宿便相當有幫助。而像是愛玉籽等,如同海綿一樣,也有助於吸附腸道中宿便並排出的可溶性纖維,也對於改善宿便相當有利。除此之外,喝水自然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一般市售的益生菌普遍也對於清除宿便有許多幫助,不過醫師表示,其主要是因為在製作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會加入天然的清瀉劑,有助於排便,單靠益生菌本身是不具有這樣的效果。乳酸菌也對排便有利,其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乳酸菌是從乳製品而來,而東方人多有乳糖不耐症,自然也就容易排便。

若想改善淋巴及肝膽毒素的問題,可以適量飲用黑咖啡和橄欖油,黑咖啡是相當健康的排毒工具,有利於軟肝、排放毒素,且並不像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容易會有失眠的情況,反而有助於睡眠。林鼎殷醫師指出,一般喝咖啡會有心悸、失眠的情況,往往是因為加糖或加奶的情況,因此喝黑咖啡就別再加糖加奶了。好的橄欖油林鼎殷醫師建議可挑選初榨的,初榨的橄欖油在製作過程中是以冷壓、不加熱的方式製作,其對於膽汁排放相當有利,自然也有助於排毒。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兒忘記沖馬桶!媽一看嚇壞 1家3口都確診罕見遺傳病

兒忘記沖馬桶!媽一看嚇壞 1家3口都確診罕見遺傳病

大陸浙江一戶人家小孩小勇(化名)因為忘記沖馬桶,媽媽一看發現不對勁,這一留心,小勇被診斷出尿毒症,結果一家三口都得了罕見遺傳病,而他和哥哥都接受腎移植手術,媽媽還在洗腎中。

2025年09月16日 01:27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明明吃得不少,卻經常疲倦、不專心。營養師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這恐怕不是偷懶,而是青少年正陷入「隱藏營養危機」,最新數據顯示,超過六成14至17歲青少年缺乏鈣、膽鹼、鎂、維生素D與E,嚴重影響骨骼發育、免疫力與專注力。

2025年09月15日 17:43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再度近視?」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詳細分析這個大家最關心的術後問題,讓準備手術或已完成手術的人都能安心!

2025年09月15日 17:00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是父母最在意的寶貝,除了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也同樣需要關心。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學習困難,或特別衝動,這些都可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及早理解與陪伴,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合適的支持。

2025年09月15日 15:22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全台近200萬人具憂鬱傾向,其中有5.2%是重度憂鬱症患者,近7成透過治療可妥善控制病情,但其餘2、3成患者則會反覆發作。有研究發現,這部分可能和基因有關,有些人先天帶有「落井下石型」基因,不僅對外界較敏感,還會直接影響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多寡。

2025年09月15日 14:45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把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早上10點,相關提案已有萬人響應。對此,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8點以後起床比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20%屬於晚睡晚起體質,頭腦才會比較清楚,但睡眠生理時鐘也因人而異,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統一處理。

2025年09月15日 12:34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心導管團隊致力於心臟照護26年,推動新醫材治療不遺餘力,因而屏東縣成為全台灣新一代心臟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最早正式上線的縣市,今年5月,屏基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正式上架「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Bioadaptor)治療,並在3個月內已累積完成 24 例病人植入,後續追蹤情況均良好,標誌著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向新階段。

2025年09月15日 12:14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一名45歲男性有「大便不成形且帶血絲」的症狀,但並未想過是大腸癌警訊,就算糞便潛血陽性,仍認為是檢查或飲食造成。半年後因肚子疼痛嚴重,經醫師苦勸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塞住腸道,確診大腸癌。醫師提醒,根據臨床統計,有症狀才檢查,有6成以上都已經是三、四期。

2025年09月15日 11:4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