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解酒偏方都無效 真正解酒的方法只有這一個



圖、文/常春月刊

在歡樂的節慶氣氛下,大家難免多喝了酒,也因此酒駕的事件頻傳,酒駕被抓到,白花花的銀子充公入國庫事小,如果酒駕發生事故,事情就大條了,也因此市面上很多號稱可以解酒的產品,網路上也流傳許多解酒偏方,但是,真有效嗎?

只要是拿「解酒」的題目去問醫師或專家,通常都只能得到「沒效、是騙人的」之類的答案。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認為,大部分流傳的「解酒」效果,並不是「快速讓酒精值降低至標準值以下」,而是「解除宿醉的不適」,例如喝蜂蜜水是解除酒後頭痛,而生薑則是解除酒後噁心不適症狀,吃番茄等食物,解的也是酒後的頭暈頭痛。這是因為人體胃中有酒精的分解酶,只要能促進胃中酒精分解酶的作用,就能幫助酒精代謝得更快。

有些偏方是要在喝酒前先吃某些食物,何一成表示,有一些研究發現空腹喝酒容易醉,所以若在飲酒前先吃一點脂肪、蛋白質食物、乳製品、果汁,可以讓酒精的吸收變慢,或和酒精結合而讓酒精不易吸收,例如纖維質就可以暫時與酒精結合,讓酒精快速通過胃及小腸,吸收量降低。

至於像茶或咖啡因等飲料中的單寧酸等多酚類則會抓住酒精,咖啡因讓酒精代謝稍微加快。像許多解酒產品都會添加維他命B群、維他命C、氨基酸、天然食品抽取物、果糖、茶萃取物、礦物質等,這是由於缺乏維他命B群會讓肝臟代謝酒精的作用變差,因此補充維他命只是讓肝臟代謝酒精的功能可以更正常而已,所以有些幫助,但是幫助應該不大。

其實,水是酒精代謝很重要的因子,因為光喝水就能讓酒精更快排出了,而且事實上各種有助酒精代謝功能的作用,大多只有增加1~2成的代謝速度,即使是一次吃到最多的有效成分,也只能加快30的代謝速度。

以人體一般代謝純酒精每小時8c.c.到10c.c.來說,一瓶300c.c.的啤酒,酒精濃度在3~5來說,平均一瓶約有10c.c.的純酒精,代謝完約要90分鐘,如果可以加快30的代謝速度,也要63分鐘才能代謝掉,所以就算真的能助解酒,也不可能像魔法般,馬上讓酒測值掉到安全範圍。

不過,也有一些解酒偏方可能會造成危險,何一成提醒,像過去電視台記者實地測試的喝蜂蜜水或喝茶,發現可以使酒測值從0.70降到0.44,濃茶甚至降到0.26,他認為大部分應該是裡面的水的作用。

以蜂蜜來說,因含有糖分,如果喝過多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上升,而人體代謝酒精時的三酸甘油酯本來就會激增了,兩者的作用加在一起,血中三酸甘油酯飆高,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太濃的茶也會刺激胃黏膜,兩者加起來更易引起胃部不適而咖啡因因為有提神作用,會讓人一時無法警覺已經醉了而發生危險。

而且很多成分其實是保護肝臟,結果被誤以為可以解酒,一些草藥如葛根、葛花,或是牛奶薊,事實上研究發現它們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肝細胞不被酒精破壞,並不是加快酒精代謝的速度。

此外,如果經常利用外來物來加速肝臟代謝酒精,反而是一種傷肝的行為。有許多研究發現,女性分解及代謝酒精的速率比男性快10~20,但同時也發現酒精對女性肝臟的傷害也比男性高,因此大家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肝臟代謝酒精愈快,對肝細胞的傷害愈大」,因此,目前已知有保肝作用的成分或藥,絕大部分都沒有加速酒精代謝的作用。

其實,要解酒沒有撇步,就是「等」,只要飲酒不要過量,等一、兩個小時,酒精就可以代謝掉了。另外,也建議喝酒前後要多喝水,可增加酒精代謝排出的作用,飲酒前吃些食物,也能延緩酒精快速吸收。

解酒偏方TOP7 無法降酒測值

1、喝蜂蜜水:喝太多酒引起頭痛,喝一杯溫的蜂蜜水,據說有助解除宿醉頭痛。
2、喝濃茶:喝完酒要出門前喝一杯濃茶,據說茶裡的多酚可以保肝,還能降低血中濃度。
3、喝咖啡:覺得有醉意立刻停止,馬上喝杯濃咖啡,據說咖啡因能消除酒精的作用。
4、喝鹽水:有醉意時快喝淡鹽水,據說可稀釋胃中及血液中的酒精濃度。
5、解酒液、解酒糖:酒後上路前趕快喝瓶解酒液、解酒糖。
6、生薑解酒:酒醉後有噁心、嘔吐者,取一小片生薑含於口中,可止嘔吐。
7、吃番茄:酒後吃幾顆新鮮番茄或番茄汁,可緩解酒醉的頭暈症狀。

延伸閱讀:
喝酒就起酒疹? 當心你是對下酒菜過敏了
喝酒喝到斷片? 除了傷肝腎還可能損害你的腦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今年是八仙塵暴10周年,那場災難造成近500名年輕人燒燙傷,重傷患者換藥過程宛如酷刑,而孫維仁醫師身為台灣麻醉醫學專家,當時力倡「止痛等於生命支持」,推動急診開放嗎啡不限量,結果成功協助大量傷患獲得充分鎮痛,且無人因此成癮,他的努力不僅實際造福民眾,也締造台灣醫療重要突破。

2025年08月29日 10:04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一位71歲的老翁因長時間食慾不振與全身搔癢,並且經常感覺到甜點有苦味,直到就醫後才得知自己已罹患肝癌末期。這名老翁的案例引起醫界關注,醫師錢政弘提醒民眾,肝臟疾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不明的症狀,包括味覺改變、皮膚異常等,應儘早進行檢查。

2025年08月30日 23:39

一票人早餐常吃!「把它當燕麥片」以為健康 醫喊母湯

一票人早餐常吃!「把它當燕麥片」以為健康 醫喊母湯

以為很養生,但卻是在吃垃圾食品!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有患者早餐都吃燕麥泡牛奶配水果,但他所謂的燕麥卻是玉米片,可能讓血糖飆升,對他來說就像垃圾食品。他也提醒,燕麥片對血糖有問題的人來說仍會有劇烈影響,建議選擇原形、無加工的燕麥。

2025年08月30日 19:22

母乳、配方奶糖份都是「乳糖」 專家:有助腦部、神經發育 

母乳、配方奶糖份都是「乳糖」 專家:有助腦部、神經發育 

母嬰品牌「媽媽餵」影片指稱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高,可能導致過動,引起家長恐慌。國際泌乳顧問澄清,母乳與配方奶中的主要糖份以乳糖(lactose)為主,其性質與飲料中的添加糖(added sugars)或蔗糖(sucrose)不同,不能混為一談。且哺乳方式沒有標準答案,依醫囑與家庭現況,選擇全母乳、混合餵養或配方奶,只要寶寶健康、媽媽安穩,就是對的選擇。

2025年08月30日 18:43

設計師熬夜畫圖手痛到不舉 中醫揭五十肩分4類「年輕人也中招」

設計師熬夜畫圖手痛到不舉 中醫揭五十肩分4類「年輕人也中招」

一名32歲男性室內設計師,因長時間熬夜畫圖,某天突然右手抬不起來、肩膀劇烈疼痛,起初誤以為是肌肉拉傷,經診斷為典型五十肩。中醫師指出,五十肩不是一般的肌肉拉傷,而是肩關節囊慢性發炎與沾黏,臨床觀察有4種體質類型,而現代人久坐辦公、滑手機、缺乏運動,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若輕忽不治療,可能導致肩關節日漸僵硬,影響日常生活。

2025年08月30日 17:56

糖尿年輕化!28歲酒店妹「腎病變」水腫臉發黑 洗腎過一生

糖尿年輕化!28歲酒店妹「腎病變」水腫臉發黑 洗腎過一生

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高雄一名28歲酒店妹有家族糖尿病史,年僅22歲就罹患糖尿病,因工作處於高壓環境,又沒有規律服藥,近一年體重稍增、出現泡泡尿,就醫檢查時發現腎功能嚴重低下,3個月前開始洗腎人生。腎臟科醫師表示,年輕型糖尿病不只罹患得早,惡化程度還更快,若未適度控制血糖,恐提早8年就得開始洗腎。

2025年08月30日 17:48

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升至35.6% 研究:伴侶互相扶持有助戒菸成功

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升至35.6% 研究:伴侶互相扶持有助戒菸成功

根據衛福部最新「國人吸菸行為調查」,113年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35.6%,相較111年28.9%有上升趨勢。國健署提醒,研究指出,戒菸能有效守護同住家人健康,並降低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風險;若伴侶能互相扶持,更能提升戒菸成功率。

2025年08月30日 17:35

被貓抓傷險截肢!寵物美容師「手指整塊化膿」 恐怖感染照曝

被貓抓傷險截肢!寵物美容師「手指整塊化膿」 恐怖感染照曝

泰國一名專業寵物美容師日前在工作時不慎遭貓咪抓傷,他本來並未在意,怎知手指卻嚴重化膿感染,甚至差點面臨截肢命運,所幸及時就醫,動手術將膿液清除,才並未惡化。他也分享了自己手指化膿的照片提醒貓奴,即使不是被貓咪咬,只是輕微抓傷也可能造成嚴重感染,務必多加注意。

2025年08月30日 16:13

孩童暑假作息失控 醫示警恐錯過「長高關鍵期」還易胖

孩童暑假作息失控 醫示警恐錯過「長高關鍵期」還易胖

放暑假不少孩子都作息失控,醫師提醒,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多出現在夜間深層睡眠時段,若孩子長期晚睡、熬夜,將直接影響生長的表現,不僅可能會讓孩子錯失最關鍵的成長黃金期,更可能讓體重大幅增加,出現肥胖問題。

2025年08月30日 14: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