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解酒偏方都無效 真正解酒的方法只有這一個



圖、文/常春月刊

在歡樂的節慶氣氛下,大家難免多喝了酒,也因此酒駕的事件頻傳,酒駕被抓到,白花花的銀子充公入國庫事小,如果酒駕發生事故,事情就大條了,也因此市面上很多號稱可以解酒的產品,網路上也流傳許多解酒偏方,但是,真有效嗎?

只要是拿「解酒」的題目去問醫師或專家,通常都只能得到「沒效、是騙人的」之類的答案。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認為,大部分流傳的「解酒」效果,並不是「快速讓酒精值降低至標準值以下」,而是「解除宿醉的不適」,例如喝蜂蜜水是解除酒後頭痛,而生薑則是解除酒後噁心不適症狀,吃番茄等食物,解的也是酒後的頭暈頭痛。這是因為人體胃中有酒精的分解酶,只要能促進胃中酒精分解酶的作用,就能幫助酒精代謝得更快。

有些偏方是要在喝酒前先吃某些食物,何一成表示,有一些研究發現空腹喝酒容易醉,所以若在飲酒前先吃一點脂肪、蛋白質食物、乳製品、果汁,可以讓酒精的吸收變慢,或和酒精結合而讓酒精不易吸收,例如纖維質就可以暫時與酒精結合,讓酒精快速通過胃及小腸,吸收量降低。

至於像茶或咖啡因等飲料中的單寧酸等多酚類則會抓住酒精,咖啡因讓酒精代謝稍微加快。像許多解酒產品都會添加維他命B群、維他命C、氨基酸、天然食品抽取物、果糖、茶萃取物、礦物質等,這是由於缺乏維他命B群會讓肝臟代謝酒精的作用變差,因此補充維他命只是讓肝臟代謝酒精的功能可以更正常而已,所以有些幫助,但是幫助應該不大。

其實,水是酒精代謝很重要的因子,因為光喝水就能讓酒精更快排出了,而且事實上各種有助酒精代謝功能的作用,大多只有增加1~2成的代謝速度,即使是一次吃到最多的有效成分,也只能加快30的代謝速度。

以人體一般代謝純酒精每小時8c.c.到10c.c.來說,一瓶300c.c.的啤酒,酒精濃度在3~5來說,平均一瓶約有10c.c.的純酒精,代謝完約要90分鐘,如果可以加快30的代謝速度,也要63分鐘才能代謝掉,所以就算真的能助解酒,也不可能像魔法般,馬上讓酒測值掉到安全範圍。

不過,也有一些解酒偏方可能會造成危險,何一成提醒,像過去電視台記者實地測試的喝蜂蜜水或喝茶,發現可以使酒測值從0.70降到0.44,濃茶甚至降到0.26,他認為大部分應該是裡面的水的作用。

以蜂蜜來說,因含有糖分,如果喝過多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上升,而人體代謝酒精時的三酸甘油酯本來就會激增了,兩者的作用加在一起,血中三酸甘油酯飆高,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太濃的茶也會刺激胃黏膜,兩者加起來更易引起胃部不適而咖啡因因為有提神作用,會讓人一時無法警覺已經醉了而發生危險。

而且很多成分其實是保護肝臟,結果被誤以為可以解酒,一些草藥如葛根、葛花,或是牛奶薊,事實上研究發現它們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肝細胞不被酒精破壞,並不是加快酒精代謝的速度。

此外,如果經常利用外來物來加速肝臟代謝酒精,反而是一種傷肝的行為。有許多研究發現,女性分解及代謝酒精的速率比男性快10~20,但同時也發現酒精對女性肝臟的傷害也比男性高,因此大家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肝臟代謝酒精愈快,對肝細胞的傷害愈大」,因此,目前已知有保肝作用的成分或藥,絕大部分都沒有加速酒精代謝的作用。

其實,要解酒沒有撇步,就是「等」,只要飲酒不要過量,等一、兩個小時,酒精就可以代謝掉了。另外,也建議喝酒前後要多喝水,可增加酒精代謝排出的作用,飲酒前吃些食物,也能延緩酒精快速吸收。

解酒偏方TOP7 無法降酒測值

1、喝蜂蜜水:喝太多酒引起頭痛,喝一杯溫的蜂蜜水,據說有助解除宿醉頭痛。
2、喝濃茶:喝完酒要出門前喝一杯濃茶,據說茶裡的多酚可以保肝,還能降低血中濃度。
3、喝咖啡:覺得有醉意立刻停止,馬上喝杯濃咖啡,據說咖啡因能消除酒精的作用。
4、喝鹽水:有醉意時快喝淡鹽水,據說可稀釋胃中及血液中的酒精濃度。
5、解酒液、解酒糖:酒後上路前趕快喝瓶解酒液、解酒糖。
6、生薑解酒:酒醉後有噁心、嘔吐者,取一小片生薑含於口中,可止嘔吐。
7、吃番茄:酒後吃幾顆新鮮番茄或番茄汁,可緩解酒醉的頭暈症狀。

延伸閱讀:
喝酒就起酒疹? 當心你是對下酒菜過敏了
喝酒喝到斷片? 除了傷肝腎還可能損害你的腦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聯新國際醫院25日指出,日前一名14歲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該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的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所造成。

2025年11月25日 23:38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食藥署今再度公布蘇丹紅化妝品最新清查結果,更新統計至今共涉及20項產品。食藥署今表示,除了要求所有受影響產品立即全面下架、不得販售之外,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新臺幣500萬元罰鍰。

2025年11月25日 19:32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近日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可能會有打噴嚏、鼻塞等情形。對此,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溫差性過敏」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型、脾腎虛型」,當外界溫差大於7度、相對濕度大於70%時容易誘發。

2025年11月25日 18:01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