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降低膽固醇 跟著這樣做就對了

文/龔善美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沛瀞指出,膽固醇從食物來源,占不到35%,其餘大多由人體自行產生,其中,肝臟製造約占50%、腸道製造約占15%, 而膽固醇不全然都是不好的,對身體有一定的功能,除了是建構細胞膜框架的材料,還負責脂溶性維生素的運輸以及維生素D、類固醇激素與膽酸的合成。

飲食控管三酸甘油酯較容易


不同於膽固醇大部分是從自體產生,回流肝臟會變成極低密度膽固醇的「三酸甘油酯」,其主要來源則大多是「吃進」體內。台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羅佳琳說,即使飲食沒有半滴膽固醇,身體仍會自行合成,約占7成以上,而任何人吃了食物後,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就會上升,食物消化變成脂肪酸,若是沒有立刻去活動使用掉,就會被脂肪細胞儲存起來,當腹部、臀部、手臂等各部位都存滿了,就會轉存到肝臟,因此,三酸甘油酯高的患者,通常還會合併有脂肪肝的問題。

三酸甘油酯過高,不只是吃得太油,羅佳琳表示,吃進過多甜食、澱粉、水果等轉變為醣類,三酸甘油酯就會上升很快,不過,只要減少飲食攝取,並藉運動增加消耗,通常也下降得很快,這也就是為什麼酗酒者最為典型,只要戒掉屬於高濃度醣類的酒,三酸甘油酯就會下降得很快。

藉由飲食控制加上運動來降低膽固醇,效果並不像降三酸甘油酯那般良好,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飲食控制加上運動,膽固醇平均只能下降8%左右,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則平均可下降約40%~50%;雖然飲食及運動控管效率不高,但其加成效果仍不可忽視,建議想要降低膽固醇的民眾,最好要遵循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少碰高熱量的食物及多運動這三大原則。

調控飲食3法


方法1→吃好油,烹調有道


避免膽固醇偏高,應攝取哪些好油脂?林沛瀞表示,油脂的攝取總量,每日以不超過飲食的30%為宜,根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10%~15%以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10%以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7%~10%以下的飽和脂肪酸(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宜控制在7%以下)。

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堅果類等,有助於清除與降低壞膽固醇,但缺點是油脂本身不穩定,發煙點低,遇高溫容易劣變產生自由基與癌化前趨物質,油脂發煙點如果低於180~200℃,烹調方式不宜用來高溫煎或炸,如炸肉、煎魚,長時間下來會造成慢性傷害。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油,可用於取代動物性飽和脂肪酸,但比例也不宜過多,雖然它具有降低壞膽固醇的作用,但是好膽固醇也同時會被降低;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牛、豬、雞油等,雖然比較穩定,用於煎、炸較不易劣變,但大多膽固醇含量高,會導致體內壞膽固醇增加,不宜多吃。

想要減少油脂量的攝取,林沛瀞建議,烹調時宜採用蒸、煮、燉、涼拌方式,或自己以健康天然食材製作滷汁,如此油脂攝取量降低了,飽和脂肪的攝取比例也會降低。

方法2→多吃膳食纖維很重要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羅佳琳表示,根據政府的建議量,國人每天應攝取15公克的膳食纖維,但台灣人飲食中平均纖維量只有7~8公克左右,普遍未能達到標準。

林沛瀞指出,根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應吃5~10公克水溶性纖維,以便將腸道中的膽酸包覆,從糞便中排出,身體的膽酸不足,便會啟動回饋利用機制,將膽固醇轉化合成為膽酸以彌補不足,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

方法3→別碰反式脂肪、少吃高膽固醇食物


想要避免膽固醇升高,除了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要少吃,更要小心反式脂肪。林沛瀞指出,植物油經氫化使油脂穩定、安定、可保存較久,但氫化的過程會產生反式脂肪,吃多了會使壞膽固醇升高,像是甜食中常見的鮮奶油、酥油、人造奶油、奶精等,都是反式脂肪偏高的食物,吃多了只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膽固醇高的人,真的不能吃蛋嗎?林沛瀞建議,最好每星期控制在2~3顆以內。一般沒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每日膽固醇的攝取量建議應在300毫克以內,以雞蛋為例,1顆雞蛋重量大約在60~70克之間,換算起來相當於含有250~270毫克的膽固醇,還在建議範圍內。不過,她提醒民眾,如果平日早餐已吃了蛋餅,午餐又吃番茄蛋炒飯,晚上還再吃荷包蛋,那可就一定超量了。

燕麥是降膽固醇聖品,吃太多讓三酸甘油酯上升


屬於五穀根莖類的燕麥,確實對於降低膽固醇有所幫助,但超量食用反而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對血脂造成負面影響。

林沛瀞表示,燕麥含有β葡萄聚醣以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有些人為求加速降膽固醇的效果,除了三正餐之外,連點心都以燕麥片為主,導致一整天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偏高,在飲食比例中超過75%~85%,導致血糖問題,雖降了膽固醇,卻讓另一種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變高。

食用燕麥片,建議可以一天一餐以燕麥片代替五穀根莖類主食,或是三餐將燕麥與五穀米混合替代白米飯當作主食,維持每日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55%~65%,才是正確食用燕麥的方法。

喝適量紅酒可護心?


有研究顯示,紅酒中含多酚類,經動物實驗證實,對動脈粥狀硬化有幫助,但尚未見人體實驗成效,因此,並不鼓勵原本沒有喝酒的人開始喝紅酒護心。

不過,針對習慣每日飲酒的人,為避免飲酒過量反而影響心血管健康,林沛瀞建議,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以1個酒精當量以內為原則。所謂酒精當量,以含酒精濃度10%~15%的紅酒來換算,1個酒精當量約為150c.c.;含酒精濃度4%左右的啤酒,1個酒精當量約為370c.c.;酒精濃度達40%的烈酒則1個酒精當量約為40c.c.。

延伸閱讀:
三酸甘油酯超標了! 3種NG飲食你犯了幾項?
三酸甘油酯異常的三大凶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台大啟動「無創碎腫瘤」臨床試驗 超音波震碎腫瘤

台大啟動「無創碎腫瘤」臨床試驗 超音波震碎腫瘤

台灣癌症醫療迎來劃時代突破。博惠生技攜手遠方未來醫學基金會成功引進台灣首部由美國 Histosonics 公司研發、備受全球醫界矚目的 Edison Histotripsy System 組織碎化刀,並已在台大醫院啟動臨床試驗。這項被譽為革命性的非侵入性腫瘤消融設備正式在台落地,象徵台灣癌症治療從此邁向嶄新的「無創時代」。

2025年11月24日 18:46

35歲女會計師手肘痛!3年找不出原因 醫揪「隱藏病灶」才根治

35歲女會計師手肘痛!3年找不出原因 醫揪「隱藏病灶」才根治

一名長時間伏案工作的35歲女會計師,3年前開始察覺右手肘外側不時傳來像被針刺般的痠痛。因身為會計師,每天與鍵盤、滑鼠為伍,原以為只是姿勢不良,休息一下就會好轉,沒想到疼痛逐漸頻繁,甚至連拿水杯、提資料袋都會一陣抽痛,讓她工作與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2025年11月24日 17:17

快訊/18化粧品驗出蘇丹紅「濃度極高」 歐萊德、古寶無患子都有

快訊/18化粧品驗出蘇丹紅「濃度極高」 歐萊德、古寶無患子都有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食藥署今公布第二批檢驗結果,同時也公布18項產品清單,其中包括「歐萊德男用養髮液/女用養髮液」、「未來美超級A醇緊緻煥膚卸妝膏」等產品都在清單內。

2025年11月24日 17:13

旗魚、海膽「鎘」超標 食藥署抽驗食品重金屬8件違規

旗魚、海膽「鎘」超標 食藥署抽驗食品重金屬8件違規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度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計畫7-9月執行結果」,總計有8件產品檢出重金屬鎘超標,包含「日本百合、巴西蘑菇、澎湖丁香魚、旗魚、海膽」等。食藥署表示,有業者無法提具來源資料,所轄衛生局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共裁處新臺幣15萬元整罰鍰。

2025年11月24日 16:23

心肌梗塞僅5成有徵兆 醫:疼痛放射肩背「逾10分鐘」叫119

心肌梗塞僅5成有徵兆 醫:疼痛放射肩背「逾10分鐘」叫119

根據氣象預報,氣溫自今晚起下降,到11月26日甚至只有14度。醫師說,高血壓等高危險群對於低溫要多注意,尤其提防心肌梗塞;根據國外資料,心肌梗塞病人僅約半數在發病前有症狀,預防不易,但如有胸悶或感覺疼痛往肩或背放射,且超過10分鐘沒改善即應警覺,這時不宜自行就醫,最好叫救護車。

2025年11月24日 15:05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許多人都知道吃藥時應避免飲酒,但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錯開時間」即可無虞。對此,藥師洪正憲近日提醒,大眾對「藥與酒間隔2小時就沒事」的觀念是一大迷思,實際上即使間隔數小時,藥物與酒精仍可能在體內相遇產生交互作用,輕則藥效失衡,重則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休克。

2025年11月24日 14:38

近親禁婚擬放寬至四親等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近親禁婚擬放寬至四親等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立法院法制局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引發關注。不孕症治療權威醫師對此堅決強調「萬萬不可」,除了有倫理問題,近親結婚生下的寶寶更容易有先天疾病、畸形風險。

2025年11月24日 14:15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直美風波」再度點燃社會對醫美安全的焦慮,衛福部日前已預告修法,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政策。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指出,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因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來處理診所,現行衛生局每年的督導考核已經足夠。

2025年11月24日 12:4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