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讓走路變惡夢! 4退化元凶你中了幾項?

圖文/常春月刊

高齡96歲劉奶奶,自主生活能力強,總是笑口常開,子孫們常暱稱「陽光阿嬤」,直到最近左膝關節嚴重退化,痛到猶如骨頭炸裂,幾乎快忘了怎麼笑,讓子女十分不捨,劉奶奶也不想坐輪椅造成子女照顧負擔,進而決定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後劉奶奶恢復良好,能繼續四處走動串門子,保持腿部一定的肌肉量,延續自給自足的養生生活。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副院長黃揆洲表示黃揆洲指出,膝退化關節炎是一種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與老化、體質、關節受傷和過度使用有關,當關節面軟骨因嚴重磨損破壞,使得硬骨直接摩擦,往往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和行走不便。

黃揆洲也表示,三年半來僅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的患者中,85-90歲佔5%,90歲以上約佔2%,這些患者術後功能大多可以恢復,病痛也大多減緩。因此對於這些超高齡長者,術前只要詳細評估身體狀況,麻醉手術前特別小心,大多數均可以有不錯的結果;唯有對這些超高齡患者,兩側同時置換風險較多,必須仔細評估,可加速恢復狀況。

門診也時常見到許多長輩,長年飽受膝關節炎所苦,仍遲遲不敢接受手術治療,除了擔心年事已高,也害怕無法承受術後疼痛,便選擇與疼痛共處,往往使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黃揆洲提醒,現今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發展日新月異,建議患有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長者,可赴醫評估治療,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運動容易損膝蓋? 日常3動作殺傷力更大
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先搞清楚是不是這6原因引起的症狀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最近瘦瘦針熱度高,但施打後若發現懷孕,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家庭醫學科、肥胖專科醫師王姿允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指停藥後若懷孕,孕期比較容易體重上升、代謝異常,但未必是瘦瘦針本身造成,可能與原本就偏高的代謝風險及停藥後復胖有關,提醒若曾用藥,備孕或已懷孕時,記得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2025年11月25日 14: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