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曬太陽皮膚就癢 這些因素是關鍵



文/鍾碧芳

小乖和朋友去冬山河踏青,才不到15分鐘,手臂與肩膀部位就出現一片片的紅疹,又腫、又癢,求助醫師後才發現,原來不常曬太陽的小乖是對陽光敏感,只要一接觸太陽,就會誘發過敏反應,出現類似蕁麻疹的發炎現象,而這就是所謂的「陽光性蕁麻疹」,也是常聽到的光過敏現象。

夏季到了,一到假日往往是全家出遊的季節,在外面曝曬陽光久了,回來後慢慢出現紅疹發癢的情況,到了週一,症狀反而愈來愈厲害,多數紅疹分布在陽光曝曬處,這就是所謂「多形性光疹」,也是一種光敏感相關的皮膚疾病。

台灣氣候高溫濕熱,愈到夏季日照也就愈發強烈,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皮膚曬傷,但在夏天,炙熱的太陽除了可能導致曬傷外,也有部分體質敏感的人,只要一曬到太陽,皮膚就會開始又熱又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多形性光疹的原因

「夏季高溫多濕,原本就是皮膚病的好發季節,至於為什麼會曬到太陽就覺得癢?主要是與體質有關,」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醫師鄭惠文指出。

一般來說,光敏感相關皮膚炎致病機轉,主要還是和基因有關,也就是所謂「體質」 ,有些可能和DNA受損有關,有些則可能和服用藥物或接觸到內外因性產生的光敏感物質有關。本身具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因為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刺激,令負責傳導壓覺與痛覺的C型神經纖維,把外界對皮膚造成的輕微刺激傳導為癢感,再加上C型神經纖維和肥胖細胞,都會因為體表溫度偏高,而快速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如組織胺等,造成血管擴張,也是產生紅紅腫腫且發癢現象的主因。

鄭惠文進一步解釋,陽光性蕁麻疹,說穿了就是對陽光過敏,就像某些會對食物出現過敏反應的患者一樣,只要接觸過敏源,就會出現程度不一的過敏發炎反應。而對陽光出現過敏反應的症狀,通常都是在曝曬炙熱的陽光約數10分鐘之後,身上就出現一顆一顆、或一整片又紅又癢的疹子,分布在衣服內或外,狀況有點像類似蚊蟲叮咬過的膨疹及蕁麻疹。而且症狀出現之後,就會經常反覆出現,令人不勝其擾。

要診斷是否為陽光性蕁麻疹,主要是看症狀,通常要和多形性光疹做鑑別診斷。鄭惠文分析,前者主要為曝曬陽光後幾分鐘內出現,有時幾小時後症狀就會消失,後者常在光曝曬後幾小時到幾天才出現,而且疹子的形態比較多變化。陽光性蕁麻疹可藉由光敏感測試做確定診斷。

藥物、食物都會造成光敏感

陽光性蕁麻疹的高危險群,除了本身為過敏體質外,另有一些患者是因為經常曝曬在烈日下工作,又沒有做好保濕、防曬等措施所造成。鄭惠文另外提及,可能導致對陽光敏感的因素很多,有時是經由接觸化學物質或藥物,而增加皮膚對光的敏感度,如服用消炎藥物、精神科藥物、利尿劑、高血壓藥物及心律不整藥物等,外用藥物中的果酸、第一代A酸、抗生素等藥膏,或是化妝品、消毒水等,都有可能造成對陽光產生敏感。

食物中也有可能成為另一種致病來源,包括芹菜、紅蘿蔔、小白菜、茄子、花生、韭菜、香菜、芒果、檸檬、葡萄柚、柳橙、鳳梨及茶葉、巧克力、紅酒等,都有可能因其中的帶光物質,經過人體代謝吸收後,轉化成光毒物質,再經過日曬後,使得過敏症狀在皮膚上反應出來。

也因此,若得知本身就有光過敏反應的患者,除了要掌握防曬工作外,也要避免食用過多可能導致光過敏的食物。

止癢與治療方式

鄭惠文指出,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皮膚搔癢,都不建議搔抓,以免色素沉澱或產生更嚴重的續發性感染。而對於陽光型蕁麻疹的患者更應該要避免,否則不但會愈抓愈癢,當皮膚表皮受損後,皮膚愈熱也會變得更加敏感,如此將陷入反覆發作的惡性循環。

比較理想的處理方式,則是以冰敷的方式止癢,或者可以塗抹含有甘草萃取物、蘆薈凝膠類等保養品,就能有效達到舒緩鎮定的作用。如果是在家裡,可以先將這類保養品放在冰箱中冰鎮過後再使用,效果較佳,此外,面速力達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有時到了戶外,身邊臨時找不到可以立即止癢的藥品時,防蚊蟲的藥物也多少有點止癢的效果。鄭惠文指出,即使癢到受不了,也應該用指腹拍打的方式來代替搔抓。

有時皮膚的癢感會出現遠端性的連鎖反應,擴及到全身,使得一些沒有被太陽照到的部位都陸續出現癢感,形成全身性的症狀。因此,鄭惠文表示,一旦皮膚癢得無法控制、甚至影響生活作息時,又或者已經出現發炎、潰瘍等現象,就必須立即找醫師加以治療,以緩和症狀。而在治療上,通常是以外用類固醇及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為主,且兩者同時進行的效果為佳。

防曬、保濕功課不可少

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大,不僅可能導致皮膚癌、曬傷、黑色素沉澱及令黑斑、雀斑更形惡化外,更會使得皮膚的老化速度加快,且這些傷害是日積月累而來,因此,夏日的防曬工作的確不可少。

對於體質過敏的患者來說,更是應該做好防曬工作,畢竟陽光的照射會讓症狀更加惡化,鄭惠文建議,如果皮膚真的非常敏感時,最好是使用物理式的防曬(如撐傘、穿著長袖衣物等),或選擇物理性成分(成分如氧化鋅、二氧化鈦)的防曬用品。平日也可多吃一些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包括新鮮蔬果如黃綠色蔬菜、多喝水、綠茶、大蒜、紅酒、番茄及芝麻等,這些食物能讓被釋放而出的自由基還原,並達到修補的效果。

夏天常見的皮膚疾病

一到夏天,不但溫度高、濕度也跟著上升,甚至是蚊蟲或黴菌都大肆其道,皮膚症狀也跟著接踵而至,這時要特別留意容易在這個季節出現惡化的皮膚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異位性皮膚炎等。至於夏天常見的皮膚疾病則包括下列幾種:

1 汗斑:因皮屑芽孢菌的黴菌感染造成,皮膚會出現紅色或棕色輕微脫屑的斑塊,通常不大會癢。

2 皮膚癬疾:因黴菌或細菌所感染的皮膚疾病,如香港腳、股癬、頭癬等。

3 蚊蟲叮咬:如隱翅蟲叮咬抓破後,而形成的過敏性皮膚炎。

4 曬傷:因過度日曬所出現的紅斑、水皰等症狀。

5 痱子:毛細孔遭汗液堵塞而形成的小丘疹。

6 光敏感:對紫外線過敏所引起,光照部分出現類似蕁麻疹或小丘疹。

7 汗疹:因汗腺阻塞發炎所引起的癢疹。


延伸閱讀:

芒果吃多皮膚癢? 原因可能出在「太甜了」
皮膚癢自行買藥擦? 3種情況恐留下永遠印記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不少藝人將陸續舉辦演唱會,民眾紛紛準備「搶票」。醫師指出,搶票其實會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可視為一種「大腦的極限運動」,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場激烈的「靜態運動」,但對健康來說也有好壞,好處是能讓人感到興奮,壞處則是預期的獎勵落空,多巴胺水平會瞬間低於基準線,導致極度的失落、空虛,甚至憤怒。

2025年11月23日 18:08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被喚醒,人得過水痘後,病毒就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甦沿著神經活動,造成皮疹與劇痛。醫師提醒,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也屬高風險族群。

2025年11月23日 16:58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泰國一名醫師警告,冬季洗澡切勿做出5大錯誤習慣,否則恐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可能引發心悸、血壓飆升,甚至在浴室內頭暈昏倒,進而受傷或導致身體危害。

2025年11月23日 16:12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想讓身體維持年輕狀態,其實不需要複雜做法,從日常作息就能著手,包括規律睡眠、適度斷食、少糖飲食、增加運動量等,這些都能啟動身體內「長壽基因」的修復模式。他強調,只要生活節律穩定,細胞會自動進入更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2025年11月23日 15:3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死亡,引發關注。疾管署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民眾要避免接觸禽畜,落實「5要6不」。

2025年11月23日 14:42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