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少年和Y世代健康影響最大 你一定猜不到居然是「這種疾病」



圖文/健康星球

根據BCBSA(藍十字藍盾協會)的《美國健康報告》(Health of America Report)來看,從2013年到2016年這幾年間,憂鬱症的診斷病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和Y世代中,是對健康影響最大的疾病。

這個報告是基於BCBSA健康指數的醫療理賠數據,此數據可以說是美國各州的健康衡量指標,它涵蓋了200多種影響健康的疾病,並確定了那些對於商業保險人群影響最大的健康狀況。另外,這個研究報告還顯示了憂鬱症診斷與其他慢性健康狀況之間的關聯性。

青少年族群憂鬱症診斷率上升63%

其中有嚴重憂鬱症的診斷率為4.4%,尤其從2013年到2016年間,診斷率上升了33%。以罹患族群來看,青少年族群中上升了63%,在Y世代(又稱千禧世代,一般指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則上升了47%。若以性別來看的話,女性被診斷出患有嚴重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女性與男性被診斷出憂鬱症的比例分別為6%和3%。



根據BCBSA健康指數的測量,被診斷出患有嚴重憂鬱症的人的健康狀況,平均比未被診斷出患有嚴重憂鬱症的人低了30%。而且慢性病與嚴重憂鬱症密切相關,因為被診斷為罹患嚴重憂鬱症的人當中,有85%的人罹患至少一種或多種嚴重的慢性疾病問題。

電子產品使用率頻繁,增加憂鬱症發病率

BCBSA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Trent Haywood表示,憂鬱症的診斷正在迅速增長中,尤其是在青少年和Y世代這個新世代族群。憂鬱症在這個族群的診斷率高,可能對未來幾十年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教育和研究,以確保可以有效治療重度憂鬱症的方法。



羅德島州Emma Pendleton Bradley醫院精神科醫生Karyn Horowitz博士則指出,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病率增加,可能與電子產品使用率頻繁,以及因健康狀況不佳而產生的睡眠障礙有關,因此懷疑,社群媒體可能使本來就容易受到疾病困擾的人加重憂鬱症病情。

延伸閱讀:

家人罹憂鬱症該怎辦? 精神科醫師傳授6招.

產後很憂鬱一直哭,怎麼辦?

10大癌症統計報告出爐 癌症時鐘加快16秒 大腸癌連續12年蟬聯首位
白內障懶人包 成因、預防、治療一次搞懂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