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這2種食物 小心順暢力與情緒受影響



圖文/常春月刊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游芷欣專員引述國健署最新《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國人飲食不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在含較多膳食纖維的食物中(如全穀、蔬菜、水果、豆類),19歲以上國人的蔬果攝取分別只有不到2成攝取足量,尤其是水果較難入菜,更容易忽略攝取!另外,還有超過4成民眾天天攝取甜飲料;根據董氏《2018上班族工作效率與點心補充調查》顯示,大約有9成上班族在下午茶時間,會選擇餅乾、甜點、飲料、油炸品,顯示國人飲食觀念有待加強。

游芷欣表示,不均衡的飲食習慣,除了會影響腸道的健康,也會對身心健康帶來負擔;根據2012年發表於《Public Health Nutrition》的西班牙研究顯示,經常攝取不健康的高油糖食物,像是漢堡、披薩、甜甜圈、可頌等,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提升49%。而董氏基金會2019年調查也發現,國小學童攝取越多零食、油炸物、含糖飲料,就越容易亂發脾氣、肚子不舒服,而且明顯呈現正相關。

董氏基金會進一步於2020年2月針對台灣15~69歲國人進行身體快樂指數網路調查,有效問卷共1068份,詢問民眾關於排便、便秘、腹瀉、腸胃不適等順暢力相關問題,結果發現順暢力和水果攝取量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分析順暢力表現佳比較好的人,每日都有吃足2份水果者是吃不到1份者的4倍。

腸道不順暢引發三大隱憂 多水果打造腸道好環境!

人體的共生菌99%居住在腸道內,數量高達數百兆,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彥博指出,腸道菌叢及腸道環境的不穩定,可能引發健康問題:腸胃功能性障礙,如:腸躁症,腹瀉、便秘、腹痛等症狀。



.影響免疫力,人體七成免疫細胞在腸道,共生菌影響宿主免疫功能,今年身體快樂指數也指出,民眾免疫力:「常感冒」及「常感覺身體不舒服」者較往年增加。

.腸道菌落多元性經由自律神經系統、中央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影響身心平衡。

如何透過水果維持順暢力?

多項國內外文獻指出水果可以幫助緩解腸道不適症狀、從內而外影響身心健康,王彥博提醒應選擇:

低腹敏水果,緩解腸躁:食物中特定類型碳水化合物-FODMAPs(腹敏),已知可能是造成腸胃道敏感的關鍵,研究指出,腸道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尤其是餐後不適症候群與特定食物如高油脂、辛辣、碳酸飲料、或麥製品等相關。尤其腸胃不適的症狀常見於年輕、女性、運動員族群,經研究證實,半數以上的運動員曾表示,排除至少一種腹敏食物,可改善八成腸道不適症狀;相較於標準飲食,86%的腸躁症患者在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王彥博醫師舉例說明,在腸躁症患者中,持續4周每天攝取2顆奇異果,可增加排便頻率,也可減少將近2成的結腸運輸時間,進而改善腸道功能。

高營養密度水果,均衡健康、調節免疫:根據一項針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飲食干預研究結果,發現增加蔬果攝取量可以為人體帶來更好的免疫反應。腸道生物薄膜是人體自然的物理屏障,可有效阻止病源菌等入侵體內,水果中的豐富營養帶來腸道菌種的良好改變之外,也能幫助調節免疫,像是營養小金礦奇異果,擁有維生素C、膳食纖維及抗氧化物、植化素等,2015年發表於《Nutrients》的論文指出,每天兩顆黃金奇異果,持續四星期後,可增強嗜中性白血球的功能;對於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如:兒童,定期食用黃金奇異果,也可整體降低感冒和流感疾病的發生率。

 

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建立腸道益菌生環境:膳食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營養來源,王彥博醫師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25-31克膳食纖維,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木瓜、藍莓、奇異果等,例如奇異果已證實其多酚萃取物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病原體,並促進益生菌生長。

加拿大一項2013年的研究亦指出,腸道菌叢改變會影響類焦慮及憂鬱行為。王彥博醫師進一步指出,腦與腸有著雙向影響的密切性稱為「腦腸軸」,腸道健康、飲食與身心狀況密切相關,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就發現,每日食用兩顆黃金奇異果,對情緒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提升31%活力感;負面情況更是大幅改善。

腸道健康新主張:水果當點心,健康美味可兼得,腸道健康人健康!

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說明,均衡飲食、攝取足量膳食纖維是「腸道健康人健康」的不二法門。膳食纖維是讓腸道益菌生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其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因具有保水性,可以使糞便柔軟,進而緩解便祕,維持腸道順暢;也有助於減緩醣類的吸收,進而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讓血糖穩定,因血糖不穩時較易發生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等現象,因此血糖穩定對降低負面情緒也有幫助。飲食中膳食纖維的來源包含:未精製全榖雜糧類、蔬菜、水果及豆類等,但因水果較少入菜烹調,加上民眾生活忙碌多外食,最容易忽略攝取。

三族群如何遠離三大隱憂?

尤宣文營養師特別針對三種族群提供建議,包含:

一、排便不順、易腸道不適(如:腸躁)的族群:常見於孩童、女性、20-39歲上班族、銀髮族等,攝取足量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可緩解便祕、縮短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保持腸道健康。

二、牙口不好影響營養攝取的族群:如銀髮族,補充好入口、柔軟且營養密度高的蔬果,讓營養均衡進而維持及調節免疫功能,降低生病的機會。

三、生活忙碌、想滿足口慾及身材的族群:如飲食不均的上班族,以低熱量、低GI、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代替高油糖的點心或下午茶,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降低身體負擔和改善負面情緒,在忙碌之餘兼得健康與美味,增進身心平衡。

董氏基金會也以「腸道健康新主張」的角度提醒民眾,別忘了在日常飲食中(如:兩餐之間)補充高營養密度、富含膳食纖維、酵素、植化素的水果,如:柳橙、奇異果、木瓜、鳳梨、藍莓、葡萄等;讓健康與美味可以同時兼得,不用在兩者中做選擇,其中水果中的酵素能幫助分解肉類、豆類蛋白質,促進消化吸收;植化素也能抗氧化、調節免疫力,均衡營養、增進健康。董氏基金會再次呼籲,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打造健康的腸道環境,享受美味更能顧「腸」顧健康!

延伸閱讀:
夏天吃西瓜消暑! 內行人都知道新鮮多汁要這樣挑
纖維質比蘋果和水梨還高! 吃太多靠「棗子」防便秘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蓋問題困擾,常因傳統治療的反覆循環而疲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細胞治療臨床及研究團隊合作,退化性關節的問題以細胞再生療法的方式,喚醒病患身體內的修復工程隊,達成「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案,不僅幫助病友獲得具提改善,成效已獲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驗證,並發表於權威期刊《轉譯醫學雜誌》。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59歲的電子業女主管陳女士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足跟潰瘍難改善,傷口一度有半個棒球大,且深可見骨,曾被醫師建議膝下截肢,讓她焦慮萬分,後來到亞東醫院治療,經「血循再灌流」手術合併脂肪幹細胞治療,再加入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輔助,成功保住足部,並重拾自力行走能力。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衛福部今(28)日公布12月3項新制,都是健保給付藥物相關,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劑要價億元」的罕病新藥納入給付,創下健保給付藥物單價最高紀錄。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之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

2025年11月28日 15:46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醫界紛紛表達哀思與遺憾。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出身三軍總醫院體系,也是馬辛一前輩,他不捨說,馬患病有一段時間,日前車禍受傷需開刀,因免疫較弱,術後易感染,最終不幸離世,「本來大家都說他可以長命百歲,真的非常可惜」。

2025年11月28日 13:58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旅客Atom日前到台北市象山踏青,突發生心肌梗塞倒下,周遭民眾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並取得鄰近的傻瓜電擊器AED,但他仍失去心肺功能、陷入OHCA狀態,所幸消防人員及時將其送醫,經使用葉克膜等治療後不僅保命,且無後遺症;Atom說,心肌梗塞是「寡婦製造者」,感謝所有伸手救命的台灣人。

2025年11月28日 12:16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吃保健食品、吞藥注意不要吃完就睡!一名70多歲男性,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吃20多顆保健品,近期因胸痛、吞嚥有不適感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有些藥物、健康食品有腐蝕性或是酸鹼值較高,在食道中停留過久產生溶解,有可能破壞食道組織,引起潰瘍、糜爛。

2025年11月28日 11: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