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降低乳癌復發-捷癌寧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一的癌症。(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禮來製藥公司(Eli Lilly)的乳癌標靶藥物捷癌寧(Verzenio)自從2017年9月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核准上市以來,在治療晚期以及轉移性乳癌的市場佔有率上,比起名列第一同類型標靶藥物的輝瑞藥廠(Pfizer)愛乳適(Ibrance),差距非常大。這是因為愛乳適早在2015年2月就已經核准上市,所以有兩年以上的市場獨佔優勢。但因為2020年6月路透社報導,捷癌寧最近的臨床結果證明,捷癌寧除了原本可以治療乳癌的功效外,現又再加上一項降低乳癌復發的功效,這項大大的意外“驚喜”,將大幅度翻轉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使得禮來公司的捷癌寧終於可以出一口怨氣,在乳癌標靶藥物的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我們可以從去年(2019)三個乳癌標靶藥物的銷售額,就可以看出它們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第一名是輝瑞藥廠的愛乳適,憑藉其早兩年上市的優勢,2019年全年的銷售額高達49.6億美元。第二名就是今天討論的主角,禮來公司的捷癌寧,雖然高居第二名,但卻只有第一名愛乳適銷售額的1/8,約5.8億美元。第三名是諾華公司的擊癌利,銷售額為4.8億美元。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定期追蹤能有效降低乳癌復發風險。(示意圖/123RF)

目前禮來公司的臨床實驗數據已經證明,將捷癌寧添加到標準的手術後內分泌療法中,可以明顯降低荷爾蒙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陰性的乳癌復發風險。這類型的乳癌患者大約會有30%復發的風險,而所有乳癌患者在經過種種辛苦的治療過程後,最擔心的事情也就是復發,所以如果可以降低復發的風險,可以想見的是市場佔有率絕對會快速的增加。當然,每個人的復發風險會因個人臨床或病理上的特徵而有所不同,例如癌症是否已擴散到淋巴結,腫瘤大小和腫瘤期別等等。禮來公司這個捷癌寧標靶藥物可望在2021年7月擴大藥物的適用範圍,這比原先預期的時間足足提前了將近一年,禮來公司的銷售額預估將每年多出約2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徹底翻轉目前的市場佔有率,而禮來公司的股價也因此應聲大漲了11%。

其實輝瑞藥廠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就開始臨床研究它的標靶藥物愛乳適是否也具有防止乳癌復發的功效,但因為當初設計實驗時,研究目標是同時涵蓋兩個族群,包含中度和重度復發風險的乳癌病人,結果沒有統計上的意義,也就是說不能防止乳癌復發,因此宣布失敗。而禮來公司的捷癌寧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一開始設計臨床實驗時,就僅僅是針對重度復發機率的乳癌患者,因此比較容易得出顯著的差異。分析師認為這將使得原本銷售第一名輝瑞公司的愛乳適在未來的銷售額減少約35億美元,輝瑞公司的股票遂瞬間重挫7%。

▲標靶藥物。(圖/Pixabay)
▲標靶藥物的研發讓患者能夠更有效的對抗癌症。(示意圖/Pixabay)

輝瑞公司本身並未氣餒,仍然在持續努力,它的標靶藥愛乳適正在進行另一項臨床3期研究,主要族群是手術前化療後具有高復發風險的乳癌患者,測試愛乳適是否具有治療效果。預期在2020年下半年會有期中結果。但是正如分析師指出,這只有涵蓋“非常小的乳癌族群患者”。

另外,諾華藥廠也沒有閒著,該公司生產,目前銷售排名第三的乳癌標靶藥擊癌利,也正開展一個臨床3期試驗,期望在內分泌治療的基礎上測試擊癌利是否能放入早期乳癌的輔助治療藥物中,且希望在2022年見到結果。

上面文章中提到的三個乳癌標靶藥物:愛乳適、捷癌寧、和擊癌利,都是屬於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 4 和 6 (CDK4 和 CDK6) 的抑制劑,這三個藥品都也已經取得台灣的許可證,目前核准使用範圍為:(1)合併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I)用於治療停經後荷爾蒙陽性、 HER2陰性之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的患者,(2)合併雌激素受體拮抗劑法洛德(fulvestrant)用於過去接受荷爾蒙泌療法後疾病惡化之晚期或轉移性乳癌婦女。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想預防乳癌發,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示意圖/123RF)

想要預防乳癌復發,患者的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在追蹤檢查的門診中,除了可以早期發現,降低復發風險外,也會同時改善因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併發症與不適狀況。當然追蹤的門診醫師也會檢視患者的身體狀況,隨時更新與調整治療計畫,來達成預防復發的最高目標。患者自己除須遵從醫囑定期追蹤,或必須按時服藥外,也要搭配飲食與運動,相信就能防止乳癌復發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太緊、積垢、愛愛會痛 醫:別再撐!4情況該割包皮

太緊、積垢、愛愛會痛 醫:別再撐!4情況該割包皮

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提醒,男生4種情況該割包皮,包括包皮過緊、積垢發炎、反覆感染、性行為疼痛,「這4種情況別再撐」。

2025年10月07日 06:49

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諾貝爾生醫獎3傑揭開T細胞「踩煞車」之謎

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諾貝爾生醫獎3傑揭開T細胞「踩煞車」之謎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3名科學家,表彰其揭示「調節性T細胞(Treg)」和關鍵基因「FoxP3」的成就。國內專家指出,過去認為免疫力愈強愈好,如今證實免疫系統也需要「煞車機制」維持平衡,否則會攻擊自身;此發現除釐清免疫系統核心機制,也為癌症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開啟新方向。

2025年10月06日 22:11

桃園市立醫院設置獲衛福部原則同意 市府加速腳步完善健康照護

桃園市立醫院設置獲衛福部原則同意 市府加速腳步完善健康照護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6日表示,市府推動市立醫院興建,已獲衛福部來函原則同意後,將積極推動後續用地變更、設計規劃與預算編列等作業,全面推動市立醫院籌設,務求在最短時間內落實市立醫院設置規劃,並與基層醫療措施相互配合,逐步優化公共醫療服務體系,提供市民更完善的健康照護。

2025年10月06日 18:13

醫藥物流公司涉紅惹議 疾管署:僅少量流感疫苗、卡介苗委託配送

醫藥物流公司涉紅惹議 疾管署:僅少量流感疫苗、卡介苗委託配送

「嘉里醫藥物流公司」是北北基醫療藥品配送的重要承包商,有消息指出,其物流系統負責疾管署中央防疫物資倉儲與配送,但母公司嘉里大榮集團卻和中國有連結,恐影響國安;疾管署今下午回應,目前防疫物資相關作業已非該公司負責,但仍有流感疫苗等藥物委託其運送。

2025年10月06日 17:46

「火燒心當胃食道逆流」女整年吃錯藥 醫揪病因:食道敏感

「火燒心當胃食道逆流」女整年吃錯藥 醫揪病因:食道敏感

不是所有「火燒心」都胃食道逆流害的。一名年約60歲女性長期苦於火燒心,1年來多次胃鏡檢查,也服用胃食道逆流藥物,卻一直沒改善,北上就醫後,才確診是「功能性火燒心」;醫師說,這類患者的症狀與胃食道逆流相近,但胃酸暴露時間往往正常,病因不是胃酸過多,而是食道神經過度敏感。

2025年10月06日 10:49

7成癌友怕家屬給壓力勝化療 醫教陪病心法:照顧者每周至少休1天

7成癌友怕家屬給壓力勝化療 醫教陪病心法:照顧者每周至少休1天

根據研究,超過70%的癌症患者認為最痛苦不是化療副作用,而是家屬給的壓力。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有研究顯示,當家屬過度控制或焦慮時,病人的憂鬱症風險上升40%,治療配合度下降30%,甚至可能放棄治療或尋短,建議家屬一定要照顧自己,每周至少找1天休息,避免過度影響生活。

2025年10月06日 09:42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