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疫苗可以讓乳癌在2030年消失嗎?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圖希博士的願望是能夠消除乳癌這種疾病。(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博士 藥理學教授

位於美國加州聖荷西市的阿尼克薩生物科學公司(Anixa Biosciences)和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下設勒納研究所(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的免疫學家圖希博士(Vincent Tuohy),雙方共同合作開發乳癌疫苗,並於2021年開始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這是圖希博士近二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可惜圖希博士沒有看到它上市,就已經於2023年1月份撒手人寰,享年74歲。目前該試驗負責人為克利夫蘭診所腫瘤科的巴德醫生(G. Thomas Budd),圖希博士的願望是能夠消除乳癌這種疾病。

利用疫苗來喚醒免疫系統,進而保護人類免受疾病的侵害(預防),是醫學界對抗癌症的終極目標,就像是人類消除了小兒麻痺症(即:脊髓灰質炎)和天花一樣。但不幸的是,截至目前為止,針對癌症的預防性疫苗幾乎尚未有突破性的成功。

疫苗的設計有許多種方式,像是將完整的病原體(病毒或細菌)經減毒/滅活後呈現給人體,讓免疫系統識別整個病原體並學會攻擊和摧毀它,同時產生對該病原體的長期記憶,這樣一來,往後幾個月或幾年後,當這個人碰到該病原體時,免疫系統就會做出有效攻擊,不至於生病。然而,癌症卻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癌細胞是由自己的細胞突變所產生的,因此兩者相似度很高,僅有些微的差異,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有時很難區別出癌細胞,尤其是當年齡增長後,本身的免疫系統也會開始變弱,當這些脫逃、單一的癌細胞,躲在身體的某個角落,癌子癌孫,愈生愈多,達到臨界數量後,它們就會變成腫瘤(癌症),現階段最小能被偵測到的腫瘤(約0.7 公分直徑大小),裡面已經有3.5 億個癌細胞了。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乳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示意圖/123RF)

近年來,由於科學界對免疫系統和癌細胞特性的更加了解後,於是期望能夠訓練免疫系統,在癌細胞形成腫瘤之前就先針對單一癌細胞,予以個個擊破,就地殲滅。克利夫蘭診所已故的圖希博士就剛好發現了一種叫做α-乳白蛋白的特殊蛋白質,它僅在女性哺乳時存在於健康的乳腺組織中,並在停止哺乳後就會消失,而且,α-乳白蛋白也從不存在於體內其他的細胞裡面。但是,非常特別的是,它就會出現在許多類型的乳癌細胞中,包括一種高侵襲性且致命的「三陰性乳癌」。研究發現,70~80%的「三陰性乳癌細胞」均會產生過多的α-乳白蛋白。所以這支乳癌疫苗的設計原理,就是把α-乳白蛋白當作是免疫細胞攻擊的靶點,當會產生 α-乳白蛋白的乳癌細胞開始出現時,免疫系統就會殲滅他,不會讓他們有機會長成腫瘤。所以這是一種蛋白質疫苗,也是一種非常老式的技術,疫苗裡面含有兩個主要成分,一個是生產並純化後的α-乳白蛋白,另一個是刺激免疫系統的「佐劑」,當把它們注射入人體後,就可以教導免疫系統把含有α-乳白蛋白的細胞當成敵人,只要發現,立即殲滅。

這次的第一期臨床試驗,包含兩個階段: Ia和Ib,Ia已經在2年前開始,估計應該在今年底(2023)完成,主要目標是觀察已完成治療但有高復發風險的三陰性乳癌病患(約有40%的復發率),同時確定給予患者的適當劑量,並藉以優化人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截至目前為止(幾乎達到治療後5年的時間),所有參與試驗的15位女性患者(其中還包含三名晚期患者),都接受了三次疫苗接種,每次間隔兩週,居然沒有一位女性復發,這樣的試驗數據真的“非常令人鼓舞”。

真實案例. 戴維斯女士(Jennifer Davis),她是一名來自俄亥俄州里斯本的 46 歲護士,於2018年2月首次發現乳房有腫塊,雖然做了乳房X光檢查,且進行了超音波和切片檢查,但都沒有發現癌細胞。但她仍然感覺到有些事情不對勁,因為腫塊在長大,因此又於同年9月份,進行了第二次的切片檢查。結果不幸罹患了第二期的三陰性乳癌,但尚未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於是開始接受化療和雙側乳房切除術,隨後又進行了26輪的放射治療,由於治療的副作用,使她三天內體重掉了七磅,手指甲和腳趾甲都脫落了。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定期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示意圖/123RF)

所有療程結束後,她的病情得到緩解,因為擔心復發,遂前往該州最好的診所 -- 克利夫蘭診所尋求進一步的協助,並在那裡聽說了這種乳癌疫苗,但因為那時候尚未通過臨床試驗申請,於是耐心等待,最後終於在2021年10月獲准加入了Ia階段的臨床試驗,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接受這支乳癌疫苗的人,當時她的癌症已經緩解接近三年了。她告訴記者說,就像接種流感疫苗一樣,除了注射部位出現腫塊外,沒有任何明顯的副作用。一般患有這種復發機率很高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總是會擔心復發,身心上的疲勞和壓力,相當沉重。但是在接種疫苗後,雖然戴維斯女士不知道自己是否產生了免疫反應,卻自我感覺變成了“無敵星星”,因此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天都在擔心復發的問題,像是: 今天頭疼,我有腦轉移了嗎?現在她只會去吃一顆止痛藥,然後就沒事了。目前她的身體和精神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甚至沒空去理它,因為有三個孩子(1男2女)和一個媽媽需要她關心和照顧,她每天都充滿希望和快樂。她希望疫苗能夠盡快上市,因為每個婦女都應該得到它。

由於Ia期試驗結果很好,克利夫蘭診所已於2023年初啟動了第二階段臨床試驗(Ib期),負責人腫瘤科巴德醫生將招募6~12名從未罹患過三陰性乳癌,但由於遺傳因素而面臨極高罹患風險的女性,且這些女性自願接受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即使她們當時完全健康,藉以降低日後患乳癌的風險,研究人員計畫在手術前就為這些女性接種疫苗。然後觀察安慰劑組和疫苗組中各有多少女性患上乳癌,並加以比較。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疫苗組中沒有人或極少數女性罹患乳癌,而安慰劑組中則是有正常比例的女性患上乳癌。克利夫蘭診所早先用小鼠做了完全相同的實驗,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小鼠出生後,如果你不去管它們,它們就會自動罹患乳癌,而這些小鼠中有一半接種了疫苗,另一半則進行了對照。在動物研究中,大約有一千隻老鼠接受了疫苗注射,竟然是100% 接種疫苗的小鼠沒有罹患乳癌,而所有對照組的小鼠都罹患了乳癌。但是在人類的臨床試驗中,你不可能看到像動物一樣的100%反應,雖然我們希望人類也能有100%的預防率,由於小鼠們被關在同一類型的籠子裡(環境),餵食相同的食物,所以變數較少,比較好控制,但人類則完全不同,變數非常多,不過即使在未來的人體試驗中達到了80%或90%的預防率,那仍然是相當驚人的,這部分的臨床試驗預計在2023年底完成。

相信讀者會想知道,這支乳癌疫苗到目前為止,為什麼僅針對三陰性乳癌進行試驗,答案是: 它比較惡性,對女性的威脅也較大,雖然三陰性乳癌如果能夠及早發現,治愈率仍然很高,但問題是它會迅速、悄無聲息地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此時就只有12%的患者能活過五年。三陰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12~15%,它是治療上最具挑戰性的一種乳癌。所謂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是指乳癌細胞對於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以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的蛋白檢測均呈現陰性,這意味著三陰性乳癌比其他類型的乳癌,在治療藥物的選擇上,僅有少數的選擇,因為癌細胞沒有使荷爾蒙療法或HER2標靶藥物發揮藥效的受體或蛋白質,大約 40% 的一至三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後(五年內)會復發。

開發成功一種疫苗通常需要數年時間,兩階段的臨床一期試驗,在2023年底全部結束後,研究人員將招募數百名女性,並嘗試招募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女性參加臨床二期的試驗,同時也將關注安全性,並評估一些額外的功效指標。最後是臨床三期試驗,將是大型、多中心、跨國試驗,且將招募數千名女性進行測試,用以確保從安全角度來看,沒有遺漏某些類型的女性。科學家預測,大約五年內,疫苗將為像戴維斯女士這樣患有三陰性乳癌並擔心復發的人上市。約7年後,也就是2030年,它應該可以發展出適用於所有女性,包括從未患過乳癌的女性,來當作預防疫苗,也就是在女性決定不再生育後為她們接種疫苗,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女性在40歲時就已經完成生育任務了,或者一些更早年齡的女性決定不再撫養孩子時,就可以更早地接種這支疫苗。負責疫苗開發的阿尼克薩生物科學公司,首席執行官庫馬爾先生(Amit Kumar)告訴記者,同樣的疫苗開發策略,也可以應用到其它部位的腫瘤。也就是說,只要發現某種特殊的蛋白質不會在正常健康的組織中表達,而僅僅只是在腫瘤中表達,科學家就可以變更設計,讓疫苗去攻擊新的蛋白質靶標,這樣就能用來治療其他的癌症。包括該公司正在開發的卵巢癌疫苗,大家對癌症疫苗的期待,應該可以寄予厚望。

參考文獻:
1. 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網路版,2023年7月14日,記者Caitlin Tilley報導,題目為: Breast cancer vaccine “could eliminate disease by 2030”: 15 women who survived aggressive tumors are still in remission up to five years later after receiving experimental shot — now doctors believe a cure is in sight.

關鍵字: 潘懷宗 乳癌 癌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女烈日騎車8km「全身又熱又麻」 竟是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

女烈日騎車8km「全身又熱又麻」 竟是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

進入夏季,氣溫動輒飆破36度,中央氣象署也接連發出高溫警報,提醒外出都要多喝水、避免熱傷害。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日前就接到一名個案,一名婦人連續好幾天騎車30分鐘,前往8公里外的文化健康站參加活動,日前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身體發熱,趕緊到醫院就診,檢查診斷罹患橫紋肌溶解症及急性腎衰竭,緊急住院,治療後才逐漸正常。

2025年07月02日 09:24

毒潮來自中國席捲全台 喪屍煙彈炸掉腦中「煞車」害人暴衝

毒潮來自中國席捲全台 喪屍煙彈炸掉腦中「煞車」害人暴衝

俗稱「喪屍煙彈」的毒品「依托咪酯」(etomidate),其進入台灣時間點不明,但源頭應來自於中國。醫師表示,對岸最早約在2023年中出現相關消息,並以「上頭菸」之名流傳;由於兩岸傳播快速,這股風潮隨即傳來台灣,名稱也從「上頭菸」演變為喪屍煙彈,另有「蛋蛋」等俗名。

2025年07月02日 09:04

喪屍煙彈濫用1年激增百倍 醫界還原首例個案驚悚發作始末

喪屍煙彈濫用1年激增百倍 醫界還原首例個案驚悚發作始末

毒品「喪屍煙彈」這2年的濫用出現爆炸性成長,去年全台查獲的相關非尿液檢體逾1200件創新高,今年變本加厲,僅1到4月便已超過1600件。醫界日前首度披露一名受害者就診情形,個案當時的狀況令家人、醫師都不解,而如今各界雖對喪屍煙彈的毒害較為清楚,但它帶來的威脅,仍無緩解跡象。

2025年07月02日 09:03

30多歲年輕人「血便竟是直腸癌」 醫:1個月就2位

30多歲年輕人「血便竟是直腸癌」 醫:1個月就2位

台灣大腸癌罹患率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表示,可能因素包括「飲食西化(高油脂、低纖維)」、「生活型態改變(久坐缺乏運動)」、「腸道菌落失衡」。

2025年07月02日 08:27

斷食瘦身! 醫揭NG行為:熱量爆表血糖飆

斷食瘦身! 醫揭NG行為:熱量爆表血糖飆

家醫科美女醫師許書華分享,間歇性斷食要注意什麼!為什麼別人瘦了,你卻卡關,幫你破解「斷食瘦身三大迷思」,像是用斷食當藉口爆吃,血糖飆了、熱量爆表,根本瘦不下來。

2025年07月02日 07:06

長庚資助花東學子參與競賽、拿證照 與4校簽約支援偏鄉技職教育

長庚資助花東學子參與競賽、拿證照 與4校簽約支援偏鄉技職教育

為了擴大支援偏鄉技職教育,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1日)與花東地區的4所高中、職校簽約,贊助校園技職人才參加大型競賽,爭取桂冠或取得證照,使未來的技職生涯能走得更順利,有更好的發展。玉里高中校長詹坤達表示,有了這些經費的挹注,讓偏鄉不再是偏鄉,使花東技職學生可跟西部的孩子在同一個舞台競爭,提升孩子們的自信。

2025年07月01日 19:27

北榮推永續綠色醫療 導入「智慧回收機」可換折價券、魚飼料

北榮推永續綠色醫療 導入「智慧回收機」可換折價券、魚飼料

為落實環境永續與綠色醫療理念,台北榮總今(1)日宣布導入AI智慧回收機,正式推動院區內寶特瓶、塑膠杯、鋁罐與乾電池等資源分類回收,民眾可藉此累積回收點數,兌換院內商店購物折價券、忘憂湖魚禽飼料,不僅提升民眾參與意願,更創新打造「回收兌換 × 生態循環」模式,將環保行動與生命教育緊密結合,實現友善環境與永續生態雙重目標。

2025年07月01日 18:29

「愛滋U=U」遭疑騙局 沈玉琳、陳漢典《不分手擂台》破解5迷思

「愛滋U=U」遭疑騙局 沈玉琳、陳漢典《不分手擂台》破解5迷思

U=U (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傳不出去)是近期疾管署推廣觀念之一,但是外界對U=U因資訊落差而有不同認知,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於7月2日台灣U=U Day公布常見五大U=U迷思,由第三年擔任U=U衛教大使的沈玉琳與陳漢典一起主持《不分手擂台》節目,一名感染者伴侶母親質疑「U=U根本是場騙局」而要求分手,誤以為會生下愛滋寶寶的真實故事呈現給大眾,希望破除迷思。

2025年07月01日 17:5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