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人的古早滋味 雜貨店兼賣刨冰卻反成特色

▲九份的「阿柑姨芋圓」從雜貨店轉為專門販售芋圓,成為觀光客必去景點。(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九份的「阿柑姨芋圓」從雜貨店轉為專門販售芋圓,成為觀光客必去景點。(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食力》編輯部

九份因座落在山上面朝大海,形成獨特的山城景緻,總是能吸引大批觀光客慕名而來,根據新北市觀光旅遊局統計,2019年水金九(水湳洞、金瓜石、九份)共有788萬5601人次到訪,佔新北市遊客人次比率13.46%,可看出九份從過往的沒落山城小鎮,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旅遊熱點。

使九份如今成為觀光重鎮的推手,除了電影《悲情城市》、《神隱少女》帶動觀光旅遊熱潮,更重要的是九份的特色美食「芋圓」!許多饕客甚至會為了一嚐Q彈的芋圓,特地造訪山城小鎮。

▲芋圓成為九份特色美食,並且陸續有綠豆圓、地瓜圓等多樣化產品誕生。(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芋圓成為九份特色美食,並且陸續有綠豆圓、地瓜圓等多樣化產品誕生。(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芋圓不止創造經濟效益,更成為當地老人家新休閒活動

其實九份並不產芋頭,九份文史工作室學者羅濟昆表示,九份之所以會開始出現芋圓,是因為當年《悲情城市》一砲而紅,帶動觀光人潮,當時九份第一間茶樓「九份茶坊」生意相當好,常常大排長龍,有位老先生看到茶樓生意如此好,看到排隊人潮的商機,於是開始做起新生意。

老先生一開始是把想法放在雞籠山腰盛產的「紫心蕃薯」上,但因為產地並沒有豐沛水源,必須要挑水,採收也需要挑扁擔去賣,此外在那時一斤的紫心蕃薯價格甚至高達60元,因此當時老先生才轉而使用芋頭、蕃薯,製作成芋圓,開起路邊攤。隨著人流漸多,許多人見老先生生意好,也紛紛投入芋圓的製作販售。

但芋圓除了為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外,也意外成為老人家們的新休閒活動。

過去許多老人家們晚上常聚在一起,怡情小賭四色牌。但芋圓作為台灣傳統點心,幾乎是所有老人家都會做的甜點,「芋圓商機」的崛起也讓老人家們晚上有了「搓芋圓」這項另類的休閒活動,紛紛「棄賭從商」。

▲芋圓商機意外成為當地耆老們另類的新休閒活動。(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芋圓商機意外成為當地耆老們另類的新休閒活動。(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阿柑姨芋圓」柑仔店的回憶,由芋圓繼續延續!

九份知名的芋圓老店「阿柑姨芋圓」創立於1960年,至今已有60年歷史,走過一甲子的「阿柑姨芋圓」原本只是九份國小下方兼賣刨冰的雜貨店,殊不知刨冰生意愈來愈好,芋圓也受到許多人喜愛。

現在遊客們對阿柑姨的印象就是芋圓,但在當地民眾的回憶裡,阿柑姨有點像是國小福利社,是可以玩抽抽樂的柑仔店(雜貨店),主要是販賣給小朋友刨冰、糖果和紅豆粿、肉包等自製點心。

▲位於九份國小下方的「阿柑姨芋圓」,在當地民眾的回憶裡是販賣多樣商品的柑仔店。(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位於九份國小下方的「阿柑姨芋圓」,在當地民眾的回憶裡是販賣多樣商品的柑仔店。(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阿柑姨芋圓」除了美味Q彈的芋圓吸引觀光客外,同時望海雅座更是人們必訪「阿柑姨芋圓」的一大原因!吃著芋圓搭配上美麗的海景,對於遊客來說充分的體驗了山城九份的特色。

▲位於九份高處的「阿柑姨芋圓」,海景雅座搭配Q彈芋圓是觀光客必到訪的景點之一。(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位於九份高處的「阿柑姨芋圓」,海景雅座搭配Q彈芋圓是觀光客必到訪的景點之一。(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阿柑姨芋圓」店長吳金枝透露,早年從阿柑姨店往下望左側是海景,右側是一層層由油毛氈加瀝青鋪成的黑色屋頂,俗稱黑紙厝,由於九份多雨,年年都要補鋪瀝青防水,正是應付山城氣候隔絕濕氣相當重要的素材,形成黑色聚落的獨特景致,只可惜如今的黑紙厝大多已被拆除了!

芋圓軟Q的關鍵,在於芋頭及澱粉比例!

現在的芋圓是由芋頭添加澱粉所製成,不過各家的芋圓吃起來口感還是不同,除了芋頭品質外,最大的差異來自於澱粉和芋頭的比例。像是「阿柑姨芋圓」,標榜以大量芋頭為主,少量太白粉為輔,沒有其他添加物,即便是合法添加的修飾澱粉也不用,才能讓芋圓呈自然芋頭色,且煮熟後一定要在2小時內食用完,否則原本軟Q有嚼勁的芋圓就會變硬;相反的,當芋圓掺的太白粉或其他澱粉占比越重,顏色會顯得越透明,若使用修飾澱粉的芋圓,即便放置24小時仍能維持軟Q口感。

▲「阿柑姨芋圓」也販售蕃薯圓,讓饕客在品嚐時有更多口感上的享受。(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阿柑姨芋圓」也販售蕃薯圓,讓饕客在品嚐時有更多口感上的享受。(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芋頭富含大量營養!但食用時應避免飲用過多的水

芋頭是製作芋圓的關鍵精華,亦是多年生的植物,人們日常食用的部分是地下球莖,加上長於田間的芋頭已長出枝葉,所以無須擔心芋頭發芽的問題可放心食用。芋頭富含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B群、鉀等多種營養素,具有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等功效,只是芋頭容易導致脹氣,腸胃道消化功能較差或是容易脹氣者應避免攝取;同時,在食用芋頭時,應避免喝過多的水,以免沖淡胃液,妨礙消化。

延伸閱讀
新北瑞芳小鎮,用「吃」重新點亮褪色黃金城!
「山城創作坊」為一杯茶的堅持而來!落腳飲茶文化重鎮九份
黃金沒落、黑金崛起!「煉金文創咖啡」再現淘金史

參考資料
108年新北市遊客人數統計結果及分析報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殺蟲劑成分「甲氧滴滴涕」列禁用 環境部:影響神經、生殖系統

殺蟲劑成分「甲氧滴滴涕」列禁用 環境部:影響神經、生殖系統

為保障民眾健康與生活環境,環境部近日預告修正「環境用藥禁止含有之成分及檢驗方法」,將「甲氧滴滴涕」正式列為禁止使用的成分。未來不論是製造、販售、進出口或使用,只要環境用藥產品含有此成分,都將被禁止。

2025年10月14日 12:45

10家廠商進口美國「春麥」赭麴毒素A超標 1228公噸退運銷毀

10家廠商進口美國「春麥」赭麴毒素A超標 1228公噸退運銷毀

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知名餐廚用品業者金德莊股份有限公司的「德國Othello砧板」溶出試驗結果不符規定,另國內多家廠商從美國進口的「春麥(SPRING WHEAT)」檢出真菌毒素含量不符規定。

2025年10月14日 11:39

騎車別穿「這款鞋」!名醫示警「一摔腳恐殘」 國手車禍夢碎

騎車別穿「這款鞋」!名醫示警「一摔腳恐殘」 國手車禍夢碎

台灣機車族數量龐大,而天氣熱不少人騎車都穿拖鞋,對此,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表示,穿拖鞋很危險,因為發生意外恐後有嚴重後果,曾有田徑國手穿夾腳拖騎車發生車禍,最後中斷運動生涯。

2025年10月14日 11:24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警告,抗生素抗藥性(AMR)細菌感染病例正快速增加,已嚴重削弱挽救生命的治療效力,甚至讓輕微傷口或常見感染可能致命。世衛指出,2023年全球實驗室確認的細菌感染病例中,高達1/6對現有抗生素失效,每年直接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相關死亡人數則接近500萬。

2025年10月13日 23:10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減肥只要使用對的方法,不論年齡多大都有可能成功,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一名院內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不吃藥、打針或其他偏方,只長期堅持3件事件,在400多天內成功甩肉51公斤,減重帶來外貌及身形的蛻變,讓她的鄰居也忍不住驚呼「是不是吳媽還有另一個女兒沒介紹過」。

2025年10月13日 19:45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1.5億元。賑災基金會今表示,家園慰助金已陸續發放,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將對弱勢家庭提高補助,會與衛福部相關單位討論後儘速提出。

2025年10月13日 18:26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航空1名外型甜美、亮眼的34歲空服員執勤途中突感不適,返台後病情急轉直下不幸病逝。據悉,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為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消息一出,也讓這種陌生的疾病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專家說,史迪爾氏症與重感冒、藥物過敏、甚至細菌感染非常相似,導致診斷不易,許多患者常被當作一般感染治療卻不見好轉,延誤了黃金治療時機。

2025年10月13日 17:15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53歲潘女士在健檢發現罹患「惡性平滑肌肉瘤」,盤根錯節緊緊攀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還直抵心臟,其險惡位置,讓眾多醫學中心紛紛搖頭,結果北榮團隊花了14小時拆彈,順利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把肝臟拿出來切除腫瘤、重建肝靜脈,再將重新歸位。潘女士術後至今6個月,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

2025年10月13日 15:4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