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加肺炎鏈球菌疫苗 雙管齊下提升防護力

▲流感疫苗。(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都殷殷期盼著疫苗誕生,不過要提醒大家,流行性感冒和肺炎鏈球菌也是我們生活環境中不容忽視的健康威脅,高風險族群務必預先做好準備。

成年慢性病患者因社區性肺炎住院的比例較一般人高出約三到九倍 。罹患肺炎時,務必盡快就醫接受治療,若持續惡化,恐導致死亡。肺炎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感染流感病毒後繼發的細菌性肺炎,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提升保護力,特別是罹患慢性病的成年人。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成年患者因社區性肺炎住院的可能性約高三倍、心臟衰竭成年患者約高五倍、慢性阻塞性肺病成年患者約高九倍,不可不慎。社區性肺炎之嚴重程度及復發風險,可能降低患者長期存活率。

流感病毒是很容易發生變異的病毒,每年在全世界流行的病毒株皆不太一樣,所以需要每年施打流感疫苗,才能產生保護力,降低感染風險。為避免國人因罹患流感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近年來衛福部逐步擴大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希望可以提升流感疫苗接種率。近三年來65歲以上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率約落在44%至50%之間,50歲至64歲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率則落在18%至20%之間 。但是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率依然偏低。

感染流感病毒後可能續發肺炎鏈球菌肺炎

肺炎鏈球菌是種存在人類鼻腔內的革蘭氏陽性雙球菌,可以透過飛沫傳染,當身體抵抗力較差時,可能會侵入呼吸道,導致肺炎、甚至腦膜炎、心包膜炎、菌血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全年皆有病例發生,其中以冬季、春季是較好發的季節。根據研究,肺炎鏈球菌是導致流行性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 。

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族群包括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年人,不過還有一些狀況無論年齡皆屬於高危險群,例如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酒癮、煙癮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者。幸好目前已有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若有以上提到的各種狀況,應該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

肺炎鏈球菌有超過90種血清型,其毒性與莢膜上的多醣體有關,其中約30種血清型的菌株毒性較強,會造成人類感染,臨床上較常見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大多集中於其中的10多種血清型 。目前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與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已涵蓋其中大部分型別 。接種該疫苗後,鼻咽部黏膜能夠對肺炎鏈球菌產生保護力,降低細菌移生機率,阻止細菌散播。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預防原發性和繼發性細菌感染,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物使用 。

貼心小叮嚀

遭到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後,容易續發肺炎鏈球菌導致的細菌性肺炎,而出現嚴重甚至可能致命的併發症。面對這些健康威脅,最好的策略是事先預防,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並施打疫苗提升身體的防護力。

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大約需要兩周,身體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符合條件的民眾,請務必及早施打,雙管齊下,提升防護力!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流感肆虐中,重症要提防!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執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用改名「借屍還魂」,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台大醫院急診壅塞是常態,規劃和北市衛生局、北市聯醫討論「共同執業、跨院照護」模式。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表示,與台大醫院急診已合作逾十年,合作延伸至住院病房,中興院區每月平均接收16位病人,和平院區則收治於一般病房,每月平均接收6.5位病人,只要病患願意接受轉診,成功媒合率可達9成。

2025年09月18日 10:21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嚴重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得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卻有約2成患者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首度破解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的關鍵,證實若皺褶中的「膠質細胞」密度越高,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也因此,黃斑部皺褶的早期介入變得更加重要。

2025年09月17日 18: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