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醫藥新知
全台糖尿病患者約有220萬人,其中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大宗。義大大昌醫院新陳代謝科姜和均主任說,民眾若出現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的「三多一少」症狀,即為高血糖的症狀,尤其體重快速下降更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代表性症狀,可能需要適時補充胰島素。
糖尿病治療需要長期規劃,有些患者因為恐懼和迷思,不願使用胰島素,必須經由溝通來扭轉患者對於胰島素錯誤的印象。然而對於長期缺乏胰島素的身體來說,使用胰島素有如久旱逢甘霖,降血糖的效果明顯,呼籲糖友應及早與醫師討論胰島素的使用。
胰臟如工廠及早補充胰島素避免胰島細胞過勞
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人體內的胰臟就像一座工廠,由胰島細胞產生胰島素,若血糖開始上升,胰島細胞會加班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也就是「代償」現象,一開始雖能達到供需平衡,但也會使胰島細胞過勞而逐漸凋零,若能在糖尿病初期及早介入胰島素治療,除血糖更加平穩外,也可以讓體內的胰島細胞減少負擔。
姜主任進一步分享,以兩位同樣罹病十年以上的資深糖友進行比較,其中一位很早就接受胰島素治療;另一位則服用多種口服藥,血糖卻始終控制不佳,雖然之後改成施打長效胰島素搭配3次餐前速效胰島素以強化控糖,然因體內的胰島細胞功能衰退,無法有效緩和或代償血糖變化,大大增加長期控糖的難度。此外從連續血糖監測(CGMs)的分析顯示,當胰島細胞功能已明顯衰退時,可以發現血糖波動大,控糖難度更高。
胰島素搭配血糖監測血糖控制更精準
目前美國糖尿病醫學會發表的糖尿病治療準則中,針對第一型糖尿病或是使用強化型胰島素注射的患者,已將連續血糖監測納入控糖的建議工具之一,連續血糖監測裝置是藉由埋在皮下的探針,偵測組織液的糖份濃度,以描繪出完整的血糖曲線圖,比起指尖血糖和糖化血色素更能反應精確的血糖變化。「連續血糖監測是未來糖尿病照護的趨勢,掌握自身血糖的起伏,才可以更有效且精準的控制血糖」姜主任補充。
而新一代長效型胰島素藥效釋放平穩,部分患者藉由新一代長效胰島素的穩定藥效,可以讓基礎血糖曲線更加平順,較不易引起半夜低血糖。在控糖過程中,如何避免低血糖是很重要的議題,夜間失眠、晨間高血糖、突發性暈厥,都可能是低血糖的線索,因此糖友們可與醫師討論避免低血糖的策略,若能配合連續血糖監測更能有效找出問題癥結,當患者和醫療團隊清楚掌握血糖變化後,能讓胰島素的使用更為精準安全。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梅雨季狂下雨 糖友要落實控糖 預防足部病變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