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久坐逾6小時易變胖 同時加速大腦老化增失智風險



圖、文/NOW健康 陳盈臻

許多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但根據國民健康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指出,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時間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說明,久坐不動會明顯增加腰圍及腹部脂肪,根據2019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近期更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亦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造成失智。美國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長達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大腦的健康。

許惠玉表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的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至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1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較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增加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暨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例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和連結,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呼籲,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建議民眾別到晚年來不及了,才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避免久坐不動,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至30分鐘,讓身體和大腦都能突破年齡限制!

更多NOW健康報導
▸數位All on 4加深醫病雙向溝通 精準打造完美微笑曲線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褪黑激素真的能倒時差嗎?「往這裡飛」吃了更痛苦 解決方式曝

褪黑激素真的能倒時差嗎?「往這裡飛」吃了更痛苦 解決方式曝

在美國,褪黑激素補充劑因被視為可緩解時差反應而廣受歡迎。從軟糖到膠囊,各種形式的褪黑激素隨處可見。然而,儘管它對調整生理時鐘的潛力備受推崇,但其實際效果會因為使用情境和時差方向而有所不同。

2025年02月01日 22:51

中醫師教你「過年病」自救穴道 肩頸、腰背、眼睛、腸胃...都有解!

中醫師教你「過年病」自救穴道 肩頸、腰背、眼睛、腸胃...都有解!

從農曆年前大掃除,到年節期間的烹煮年菜、馬拉松式追劇、麻將打通宵、大魚大肉不忌口,甚至出遊或返家塞在車陣中,惹得筋骨痠痛、眼脹頭痛、消化不良等「過年病」找上身怎麼辦?信義馬光中醫診所董力巧醫師教你「對症下按」的自救穴位,每個穴道都可按壓3-5分鐘、每天3-5次,就有解!

2025年02月01日 22:42

別試!過年變胖「一堆減肥法」都錯的 營養師:體重快速反彈

別試!過年變胖「一堆減肥法」都錯的 營養師:體重快速反彈

農曆春節期間大魚大肉、飲料零食吃不停,加上與親友相聚喝酒、久坐打牌,過了一個年,身材有如吹氣球般增胖不少,接近開工日才驚覺自己該減肥了嗎?營養師徐若沂直言,減重方式百百種,事實上很多方法都是不對的,既痛苦又容易讓體重反彈回升。她列出「6種NG減重法」,要大家別再做白工了。

2025年02月01日 21:00

腰痛難翻身不再 高頻熱凝療法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腰痛難翻身不再 高頻熱凝療法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早上起床卻發現腰部疼痛無法翻身嗎?這可能是「腰椎小面關節炎」的症狀。這種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會讓你在久站、久坐或久臥後,腰部感到僵硬或隱隱作痛。透過物理治療可以緩解,但如果疼痛無法有效控制,進一步的介入性治療如「增生療法」或「高頻熱凝療法」也能幫助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2025年02月01日 20:59

塞車憋7小時!「爸尿不出、媽血尿發炎」雙送急診 醫曝恐怖後果

塞車憋7小時!「爸尿不出、媽血尿發炎」雙送急診 醫曝恐怖後果

吳先生趁連假帶全家到高雄享受假期,但因為出遊人太多塞了7小時才抵達,爸媽在車上憋尿一路終於可以上廁所時,爸爸竟然膀胱脹但尿不出來,媽媽卻是頻尿尿少還很痛,後來甚至有血尿問題,最後只好帶著兩老掛急診。爸爸因為攝護腺肥大最後放尿管導尿,媽媽因為膀胱尿道發炎接受抗生素治療,假期也因此泡湯。

2025年02月01日 18:14

過年重感冒激增!開診醫師也中招「比病人還慘」 示警2族群注意

過年重感冒激增!開診醫師也中招「比病人還慘」 示警2族群注意

春節連假長達9天,正逢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時期,不少人都在生病之中渡過,等待醫院診所恢復看診。胸腔科醫師今(1)日分享,大年初四開診就是「重感冒的醫師看一堆重感冒的病人」,原來他也因為感染A型流感,咳嗽發燒症狀甚至比患者還嚴重。醫師也提醒慢性疾病者與長者,若有症狀超過2天沒改善,或有呼吸不順、高燒不退時,要適度就醫。

2025年02月01日 17:46

過年「一票人發燒狂咳」醫師也中鏢!苦主慘6天:等待診所開門

過年「一票人發燒狂咳」醫師也中鏢!苦主慘6天:等待診所開門

疾管署年前提醒,近期類流感門急診創近10個流感季同期新高,呼籲民眾假期外出、聚餐應做好手部衛生,對此,就有網友哀號,「今天已經是連假的第8天,我花了6天在感冒,現在終於恢復8成」,也有人大嘆每天都在咳嗽,一直期待診所開門,「過完年診所要大爆滿了」。

2025年02月01日 16:11

午睡「超過1小時」中風風險增23%! 研究:30分鐘最剛好

午睡「超過1小時」中風風險增23%! 研究:30分鐘最剛好

每天適當地午休可以讓體力迅速充電,有精神地迎接下午的工作或是學習,然而卻有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白天午睡如果超過1小時,可能會讓中風的風險增加近四分之一。

2025年02月01日 15:53

北雲餐廳疑似食物中毒案「就醫增至16人」 用餐時間分布這3天

北雲餐廳疑似食物中毒案「就醫增至16人」 用餐時間分布這3天

台北市中研院附近知名北雲餐廳傳出民眾除夕夜吃圍爐餐,結果發生上吐下瀉症狀。北市衛生局今(1)日公布,目前累積通報用餐後不適人數增至16人,用餐時間為1月28日、29日、30日,也就是除夕至初二。衛生局昨已要求停業,要經審查合格才能核准復業。

2025年02月01日 15:04

準備開工好厭世!醫教3招擺脫「收假症候群」 超慢跑也有效

準備開工好厭世!醫教3招擺脫「收假症候群」 超慢跑也有效

就要開工了,不少人可能出現收假症候群!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經過9天放鬆的年假後,突然要恢復正常上班,對身體與心理都是一大挑戰,建議開工前在家可做「3件事」簡單收心,包括「多動少坐」、「早點睡別熬夜」及「多喝水代替含糖飲」。

2025年02月01日 14:5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