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久坐逾6小時易變胖 同時加速大腦老化增失智風險



圖、文/NOW健康 陳盈臻

許多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但根據國民健康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指出,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時間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說明,久坐不動會明顯增加腰圍及腹部脂肪,根據2019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近期更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亦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造成失智。美國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長達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大腦的健康。

許惠玉表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的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至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1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較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增加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暨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例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和連結,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呼籲,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建議民眾別到晚年來不及了,才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避免久坐不動,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至30分鐘,讓身體和大腦都能突破年齡限制!

更多NOW健康報導
▸數位All on 4加深醫病雙向溝通 精準打造完美微笑曲線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在2018年漢光演習中,傘兵秦良丰跳傘發生意外,從大約130層樓的高空墜落,經搶救後,不但生還,並恢復行動力。身為秦當時的主治醫師,陳元皓說,照顧軍中弟兄責無旁貸,當時醫療團隊接手後,所有成員都抱著「一定要讓他好起來」的決心投入,不過最後能成功,關鍵還是秦「過人的勇氣」。

2025年11月01日 09:24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吃到飽稽查「漢來海港、饗麻饗辣」上榜 飲料驗出腸桿菌超標

吃到飽稽查「漢來海港、饗麻饗辣」上榜 飲料驗出腸桿菌超標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吃到飽餐廳稽查專案執行成果」,其中有多家知名業者被查獲違規事項。包括花蓮縣的「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赤物日式燒肉」、士林區的「漢來海港」、南港區的「饗麻饗辣」、台中市北區的「好好吃肉韓式烤肉吃到飽」等,分別由地方衛生局依法裁處。

2025年11月03日 16:40

孕婦每周運動140分鐘有助母子健康 醫:避開4大風險活動更安心

孕婦每周運動140分鐘有助母子健康 醫:避開4大風險活動更安心

懷孕期間要不要運動,不少準媽媽仍有猶豫,對此,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醫師嚴絢上疾呼,多項研究證實運動可減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剖腹產、產後憂鬱等風險,若能落實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至45分鐘,效果更佳,而懷孕期間若可進行有氧運動至少20周,直到第3孕期結束,產後瘦身也會更快。

2025年11月03日 14:32

LIVE/顱顏重建權威陳建宗「東森栢馥」開講 重現青春輪廓秘訣

LIVE/顱顏重建權威陳建宗「東森栢馥」開講 重現青春輪廓秘訣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下午2時30分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重現青春輪廓,讓自然悄然綻放」,邀請國內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醫學知識,《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11月03日 14:00

謝侑芯猝死現場驚見藍色藥丸!醫曝真相:一顆藥含多重成分

謝侑芯猝死現場驚見藍色藥丸!醫曝真相:一顆藥含多重成分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護理系女神」謝侑芯猝死案,警方在案發現場搜獲9顆可疑藍色藥錠,初步研判為搖頭丸「愛他死」(Estacy)。對此,醫師指出,現在這類合成物質,使用上為了方便,會把好幾種成分打錠成一顆的,「你以為你用一種東西,但裡面多少種沒人知道。」

2025年11月03日 11:14

南美旅遊返台手肘紅腫 切開皮膚驚見「活蟲寄生」

南美旅遊返台手肘紅腫 切開皮膚驚見「活蟲寄生」

一名七旬婦人去年赴南美亞馬遜雨林旅遊,返台後右手肘附近皮膚發紅、搔癢,本以為是蚊蟲叮咬,不料傷口愈來愈腫,至診所就醫無法改善,改到醫院檢查,醫師切片時,竟發現她皮下有條會蠕動的寄生蟲,後確診為國內罕見的「蠅蛆病」。

2025年11月03日 09:23

多數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2大高風險族」可免費篩檢

多數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2大高風險族」可免費篩檢

肺癌連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被譽為「隱形殺手」。醫師指出,肺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目前國健署有針對2大高危險群補助公費肺癌篩檢,符合資格者可每兩年接受一次檢查。

2025年11月02日 17:00

別急著往大醫院跑 「5大症狀」可先去假日UCC

別急著往大醫院跑 「5大症狀」可先去假日UCC

「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在11月正式試辦,固定在每週日、國定假日開診。健保署也列出「5大症狀」,建議可先到UCC看診,不用往大醫院急診跑。

2025年11月02日 15:18

基層開診也有!明年春節初一到初三「醫療服務加成獎勵100%」

基層開診也有!明年春節初一到初三「醫療服務加成獎勵100%」

明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衛福部今宣布,將針對春節期間醫療服務加發加成獎勵。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針對門急診住院診察費、護理費及藥事服務費提供30%到100%加成,其中急診和住院不分假別全面加成100%,門診則是初一到初三100%,相關獎勵基層也包含在內。

2025年11月02日 13: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