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下背痛有兩種,第二種別輕忽,醫師圖解懶人包

▲下背痛。(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今天早上我的背又痛到不行!」小陳發出簡訊:「可能要請假…」

「你年紀輕輕,怎麼這麼容易腰痠背痛?」友人迅速回覆。

「可能是之前車禍傷到吧。」小陳寫著:「我本來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偏偏每次都是起床的時候最痛。」

「聽起來怪怪的…」友人傳了張沉思的貼圖,接著回覆:「趕快去看醫生吧,我進公司會幫你請假。」

下背痛有兩種:機械性、發炎性

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翁孟玉醫師指出,腰酸背痛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曾經在工作後、久坐後背痛發作。當背痛發作,肌肉緊繃痙攣時,我們通常可以透過「多休息」來舒緩疼痛。這類型的腰痛稱作「機械性背痛」,最常見的原因為過度活動、姿勢不良,或搬運重物使背部受力過大,導致肌肉與韌帶過度拉扯而受傷。面對機械性背痛,要盡量維持良好的姿勢,多多休息,適當地做復健,就能漸漸緩解。

下背痛有兩種:機械性、發炎性

然而,如果發現自己「休息越久,越不舒服」,就得提高警覺,這可能是「發炎性背痛」。發炎性背痛的患者常於晨間起床時感覺僵硬疼痛,但起床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相對改善。而且,發炎性背痛的患者年齡大約在二十歲上下,絕大多數都小於四十歲,較機械性背痛患者來的年輕。發炎性背痛患者的家族成員中常有類似的症狀。

翁孟玉醫師提醒,「發炎性背痛」比較難纏,需及時接受藥物治療,才能減緩狀況惡化。假使有這類型的腰痠背痛持續三個月以上,最好要就醫檢查。

發炎性背痛有哪些?

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文男醫師表示,多數的發炎性背痛患者會抱怨下背部與臀部附近的疼痛與僵硬,這種發炎性背痛的原因是身體出現了慢性發炎反應,使脊椎關節處於持續發炎的狀態。

以下是常見導致脊椎關節慢性發炎的原因:

1)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常出現在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主要症狀為下背痛、晨間僵硬和下肢關節發炎,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誤認為是運動傷害或姿勢不良造成的下背痛,也有不少病友已經長期習慣了疼痛,而錯過早期診斷及早介入的時機。

2) 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是一種外顯於皮膚上的免疫疾病,雖然主要病灶表現於皮膚,卻屬於脊椎關節病變家族的其中一員,近三成的乾癬病友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

3) 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病友出現腹瀉、腹痛、血便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腸躁症,約有四分之一的病友腸胃道以外的症狀,關節發炎就是其中一個症狀表現。

4) 其他

反應性關節炎及非典型脊椎炎也是發炎性背痛的可能原因。

發炎性背痛有哪些?

如何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翁孟玉醫師解釋,要診斷患者是否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醫師需要了解病史,患者下背痛的狀況是否已經超過三個月、是否符合晨間僵硬、經休息無法改善等典型特徵。

接著醫師會進行身體檢查,確定腰椎運動範圍受限的程度、擴胸範圍受限的程度、脊椎的彎曲程度,並評估是否有其他肌肉骨骼的症狀。

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患者需要抽血檢驗體內的發炎指數和是否帶有人類白血球抗原B27基因(HLA-B27)。根據研究,帶有HLA-B27基因的人2-10%將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影像的部分會安排X光檢查,以評估薦腸關節發炎的程度。

該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

黃文男醫師說明,發炎性背痛經常是慢性且反覆發作,因此患者在面對僵直性脊椎炎時,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好好了解疾病的病程與可能帶來的後續問題。

若能及早診斷、早期介入,利用藥物控制僵直性脊椎炎,則能大幅減少關節破壞、避免功能喪失。目前,第一線治療藥物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以降低關節發炎的程度、緩解疼痛。類固醇可用於局部注射,不建議長期口服或注射。

免疫調節劑(DMARDs)對於合併周邊關節炎病患有部分療效,但是,少部分人會出現腸胃不適、皮膚過敏、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倘若傳統治療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應該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是具有專一性的免疫抑制劑,可以抑制特定的發炎因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先前研究發現,僵直性脊椎炎病友體內有高量的發炎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便成了醫師們常用的治療武器,並具有多年的臨床經驗證實其療效及安全性,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也有條件性的給付,詳情可以與醫師討論。

生物製劑需要注意感染問題,但不須過於擔心,醫師會進行事前評估及追蹤,將風險降到最低。

黃文男醫師說,「我們都會一再提醒患者,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病,務必與醫師好好配合,定期回診,依照指示用藥,才能讓病情穩定,減少關節發炎或功能的損失。」

不治療會怎樣?

翁孟玉醫師叮嚀,假使沒有好好控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脊椎會於不間斷的骨頭重塑過程中失去活動度,導致患者姿勢總是躬身前傾。而且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也很高,因而提高了之後骨折或脊髓損傷的風險。關節變形往往是不可逆的傷害,及早治療是預防功能喪失的最佳辦法。

此外,由於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所造成的慢性發炎反應,不但會影響關節,也可能進展到為全身性疾病,可能出現虹彩炎而眼睛痛、畏光,或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肺纖維化、骨質疏鬆等多種麻煩的共病。

若有持續超過三個月的背痛、晨間僵硬、越休息越不舒服的狀況,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喔!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年紀輕輕下背痛 – 僵直性脊椎炎(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余忠仁接任台大醫院院長 石崇良盛讚:所有人的福氣

余忠仁接任台大醫院院長 石崇良盛讚:所有人的福氣

台大醫院新任總院長將由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接任,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直呼高興,強調余是國內肺癌權威,胸腔重症也是專長,過去任勞任怨、抗壓性強,且待人謙虛溫和,從來不見他生氣過,「台大醫院能夠有這麼好的領導人,是我們所有人的福氣」。

2025年07月04日 14:11

室內也會熱傷害!中醫師建議吃西瓜、善用刮痧解暑

室內也會熱傷害!中醫師建議吃西瓜、善用刮痧解暑

各地天氣持續高溫悶熱,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不管在室內或室外,應加強自我防護、預防熱傷害的發生;中醫師建議飲食方面,可吃西瓜、冬瓜、薏仁、蓮子、綠豆等食物來解暑氣。

2025年07月04日 13:55

長照3.0資源升級難解人力荒 失智照護恐成社會危機

長照3.0資源升級難解人力荒 失智照護恐成社會危機

長照3.0明年即將實施,將更多失能、失智者納入適用對象,但不論是長照2.0或3.0,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照顧失智者專業人力不足。

2025年07月04日 12:03

高齡社會藏隱形炸彈 失智症背後的財務戰場如何解?

高齡社會藏隱形炸彈 失智症背後的財務戰場如何解?

面對失智症照顧帶來的龐大支出,靠社會資源遠遠不夠,個人要如何轉嫁失智長照風險?目前市面上僅有長照險、重大傷病險符合需求,但要達到理賠條件並不容易;而失智者要保全自身財產也只能靠安養信託。

2025年07月04日 11:58

失智照護燒錢又燒心 長照3.0能解家庭困局?

失智照護燒錢又燒心 長照3.0能解家庭困局?

經歷過照顧失智者的家庭都能體會,這是場金錢與體力的消耗戰,台灣2017年實施長照2.0,能緩解失智家庭的痛苦嗎?據使用過的家庭表示,長照2.0對緩解照護壓力有限。

2025年07月04日 11:55

每年新增2萬失智人口 台灣照護政策準備好了嗎?

每年新增2萬失智人口 台灣照護政策準備好了嗎?

失智症是伴隨老年人口增加而出現的病症,而照護費用更是驚人,國際失智症協會推估,高收入國家的照顧成本占GDP的1.4%。面對這場海嘯,民眾和政府準備好了嗎?

2025年07月04日 11:52

失智症成家庭經濟炸彈 10年恐燒光600萬

失智症成家庭經濟炸彈 10年恐燒光600萬

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太太林靜芸透露,目前要有2個看護照顧林芳郁才足夠;鷺江國小雙語組組長呂昭慧更有切身之痛,她透露,母親失智4年多已經花了250萬元。

2025年07月04日 11:49

「失智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名教授淚訴母親8年遺忘之路

「失智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名教授淚訴母親8年遺忘之路

台灣是全球老的最快的國家,而失智症正是伴隨老化會產生的疾病。陽明交大科技法律系特聘教授林志潔提起媽媽8年來失智的過程,眼淚總是無法控制的掉下來。照顧失智者的心痛、無助、折騰,是失智者家屬無可避免的煎熬,而這是場逃不了的失智海嘯。

2025年07月04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