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打胰島素表示變嚴重了? 醫師列3個需使用情況


圖文/常春月刊

糖尿病人對於胰島素注射感到害怕,認為當醫師處方有胰島素介入時,就表示糖尿病的病情變得更嚴重,而且會擔心一旦使用胰島素治療,就再也回不去一般的生活,不能改回口服藥治療,得一輩子打胰島素了,真的是這樣嗎?

使用胰島素  不代表就是糖尿病變嚴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根據調查,的確有超過半數的民眾有這樣的迷思,但其實使用胰島素不代表就是糖尿病變嚴重。根據統計,全球約有3億8千多萬位糖尿病患者,光是台灣的糖尿病人口就高達170萬人,其中有4成必須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但這些人的生命並沒有因病情而縮短。
 


注射胰島素的時機 3情況視患者身體狀況而定

杜思德表示,胰島素治療並不是在病情變嚴重時才使用,醫師會視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以胰島素治療,有些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也可能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

在疾病初期的時候,若是口服藥物無法達到治療標準,就可採用胰島素注射,可以避免併發症,等到糖化血色素等數值回到標準,醫師會觀察3~6個月,評估是否取消胰島素治療,改回原本口服藥物治療。

而通常單一口服降血糖藥物無法將血糖控制達標,醫師會開立2種口服藥物合併使用。另外,根據患者的狀況,也可能併用長效型胰島素治療,不只能控制血糖,還能提升胰臟功能,以製造足夠的胰島素;與初始治療的患者一樣,當血糖控制達到標準時,待觀察3~6個月之後,醫師將評估是否能將胰島素抽掉,只採用口服藥物即可。

另外,替代療法多以第一型糖尿病患為主,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臟功能比較差,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一發病就需以胰島素治療。而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當胰臟細胞功能逐漸受到破壞受損,最終仍需要胰島素介入。但依據每個患者病情不同,療程也不盡相同,有的患者可能1天皮下注射2次,也有的患者可能需3~4次。
 


控制糖化血色素 降低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高血糖是糖尿病確診的關鍵,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治療目標就是要將血糖濃度(糖化血色素)降低到理想範圍,以降低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機率。研究顯示,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可降低死亡風險達21%、減少併發心血管疾病機率達14%,甚至能減少因為週邊血管疾病所引發的截肢或死亡約43%。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這些指標能判斷

出現高血糖,空腹血糖異常:空腹血糖100~125 mg∕dL、葡萄糖耐受度:口服葡萄糖後第2小時血漿血糖達140~199mg∕dL、糖化血色素:5.7~6.4%,但是未達到診斷的標準,稱為「糖尿病前期」,這個時候可先以生活型態改變、養成運動習慣及飲食控制,來預防進入糖尿病的病程;但若是已經達到治療標準,則需要依照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這其中就包括胰島素的治療。
 


長期使用胰島素 不會傷肝、傷腎、傷眼

許多臨床研究皆證實,若是能夠在早期積極控制好血糖,即能有效延緩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例如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或是腎臟病變等,而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主要是取代胰臟自行分泌製造的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相對有效的藥物,但許多人卻對胰島素抱有疑慮,甚至排斥使用。

杜思德提醒,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唯一治療藥物就是胰島素,而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只要能成功降低血糖,並將血糖控制得宜的藥就是好藥,注射胰島素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且長期使用胰島素不會傷肝、傷腎、傷眼,只要在醫師的確診下使用,患者不用對其加以排斥。
 


胰島素注射可能引起低血糖 注意血糖狀況避免造成不適

要特別注意的是,胰島素注射可能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在進行胰島素治療時,需做好自我血糖監測,避免發生低血糖相關症狀;一般來說,醫院為患者皆設有個案管理師,因應每個患者的病情與生理狀況的不同,個管師會給予不同的指導與協助,當有任何問題時應請教醫師或個管師,才能確實控制病程發展。

延伸閱讀:

多喝、多吃、多尿但沒變瘦,就不是糖尿病? 錯!醫師完整解析
糖尿病不可逆! 日常「引病」習慣你我常做,出現這3大症狀已經來不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柚子、優酪乳一起喝會中毒」再上謠言榜 6類藥物才要避開吃

「柚子、優酪乳一起喝會中毒」再上謠言榜 6類藥物才要避開吃

中秋節將至,相關食安謠言又再度浮現,例如「柚子配優酪乳會中毒」,毫無醫學依據卻因反覆轉傳讓人誤信;其實吃柚子要當心的是和藥物的交互作用,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有使用6種特定藥品應該避免吃柚子,否則可能增加藥物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

2025年09月13日 09:09

馬偕醫院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國際人道救援、AI創新成亮點

馬偕醫院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國際人道救援、AI創新成亮點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吸引眾多企業參與,其中馬偕紀念醫院今年以「馬偕領航,永續健康」為主軸,展示國際醫療與人道關懷、AI創新發展與智慧教學、社區韌性與健康促進三大面向,展現醫ESG理念與在地實踐醫療永續行動力。

2025年09月12日 19:33

桃市府跨局攜手企業、醫學會 提升學童青少年健康體位管理

桃市府跨局攜手企業、醫學會 提升學童青少年健康體位管理

桃園市政府今(12)日下午於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桃園超敢動-肉肉桃走中」記者會,副市長王明鉅宣布今年再度攜手台灣諾和諾德藥品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並全面升級「健康體位管理2.0」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治合作方案。此次有台灣肥胖醫學會加入,以專業醫療為基礎,透過衛教資訊、校園競賽及運動資源,共同推動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體位管理,也籲請社會正視「肥胖是疾病」,並於黃金防治期及早介入,終結歧視與污名化。

2025年09月12日 19:12

國健署核准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批「違法放行加味菸」涉圖利

國健署核准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批「違法放行加味菸」涉圖利

加熱菸上市成定局!國健署今(12)日宣布有1家加熱菸業者完成上市前文件核定,總計有8品項菸草柱及其3款組合元件(載具)於10月11日生效。董氏基金會怒批,國健署通過「加味」加熱菸,公然違背《菸害防制法》第10條立法目的,質疑此舉圖利菸商,且加味加熱菸極易吸引年輕人使用,恐造成不可恢復性的傷害,疾呼監察院應該主動介入調查。

2025年09月12日 18:50

藥局「神效鼻噴劑」別亂用 台中廚師狂噴下場慘…醫揭恐怖循環

藥局「神效鼻噴劑」別亂用 台中廚師狂噴下場慘…醫揭恐怖循環

台中一名35歲莊姓廚師,長年受鼻塞、打噴嚏與流鼻水所苦,尤其在高溫廚房工作時症狀更為加劇,不僅影響睡眠,長期張口呼吸也造成喉嚨不適。他自行至藥局購買血管收縮型鼻噴劑使用,卻出現愈噴愈塞的情況,最後就醫確診為鼻中膈彎曲合併肥厚性鼻炎及藥物性鼻炎,接受微創手術治療後鼻塞症狀大幅改善,終於恢復順暢呼吸。

2025年09月12日 18:49

加熱菸最快10/11上市!國健署核定「8品項、3載具」合法販售

加熱菸最快10/11上市!國健署核定「8品項、3載具」合法販售

國健署日前通過2家加熱菸業者審查,今(12)日進一步宣布其中1家業者完成上市前文件核定,總計有8品項菸草柱及其3款組合元件(載具)於10月11日生效,也就是說,只要業者時程上可配合,最快10月11日起加熱菸就可以在市面上販售。國健署也強調,上市後中央與地方政府將合作執行稽查專案,加強加熱菸的監管。

2025年09月12日 16:58

疫苗登載烏龍!衛生所「以為在加拿大打過了」 高雄衛生局將究責

疫苗登載烏龍!衛生所「以為在加拿大打過了」 高雄衛生局將究責

高雄一名媽媽帶女兒要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但衛生所紀錄卻登載已施打打過,她打電話到衛生所詢問,沒想到對方卻回覆「以為你在加拿大已經打過,不好意思馬上刪掉」,媽媽直言超誇張:「疫苗資料是可以我以為你已經打過的?」衛生局表示,因溝通有誤解,導致誤於系統登載接種記錄,將對相關人員究責疏失。

2025年09月12日 14:3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