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腹瀉成「包」大人 生物製劑穩病情脫離尿布人生

▲ 生物製劑。(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三十多歲的李先生因持續腹瀉,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過去因治療選項有限,加上他也未規律接受治療,僅在症狀嚴重時服用類固醇,然而長期下來水腫、胃痛等副作用,讓他相當苦惱。

聖馬爾定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該名患者病情反覆,尤其當工作忙碌、壓力大時,更會反覆拉肚子,甚至解出血便,也因為頻繁跑廁所嚴重影響工作,為了保住飯碗,不得已只好包尿布上班。所幸,在醫師建議使用生物製劑,病情才漸漸穩定,脫離包大人生活。

兩度擊倒首相的腸炎 三成患者恐致全身病

羅清池醫師解釋,「潰瘍性結腸炎」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一種,患者腸道因自體免疫問題導致反覆發炎,常見腹部疼痛、腹瀉、解出血便等症狀,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尤其好發於20至40歲族群。

提到潰瘍性結腸炎最廣為人知的罹病名人就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身為二戰後最年輕的內閣總理大臣,卻兩度因病辭去首相一職。回顧安倍從高中開始,就飽受潰瘍性結腸炎之苦,2006年首次擔任日本首相,面對國內外動盪不安情勢,可想而知壓力大、作息難正常,因而導致疾病惡化,首度就任執政未滿一年,就因健康因素劃下句點;六年後,安倍晉三再任日本首相,這回執政近八年,但再次因為健康問題,日前決定辭去首相一職,震撼政壇。

相較於過去在西方國家發生率較高,近年來,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有逐年增加趨勢。羅清池醫師指出,推測潰瘍性結腸炎發生原因可能與遺傳基因、環境因素、飲食習慣有關。潰瘍性結腸炎不僅會導致腹痛、腹瀉、血便、營養不良等症狀,更棘手的是還可能伴隨全身性腸道以外表現,統計顯示,約三成患者會出現眼睛虹彩炎、口腔潰瘍、關節炎、肝炎、胰臟炎及結節性紅斑等多種腸道外症狀,隨著罹病時間越長,發生腸道外症狀的風險也愈高。

這不是單純的腸胃炎

罹病10年症狀連環爆 生物製劑穩病情

羅清池醫師分享,臨床曾收治一名罹患潰瘍性結腸炎逾十年的百貨櫃姐,原本應該維持外表光鮮亮麗的工作,但她得承受腸道疾病的不適之餘,還飽受腸道外症狀的困擾,皮膚反覆發炎,嚴重時還會結痂、脫屑並起紅疹,如果用手摳弄,反而會變成整片斑塊,讓她非常沮喪,成天擔心著如何遮掩皮膚才不影響工作。

羅清池醫師說,由於過去藥物選擇有限,這位患者只能靠類固醇控制病情,但是眼睛浮腫等副作用,影響了用藥治療意願,她只願意在症狀嚴重時才服藥,可想而知病情控制差強人意,後來隨著醫藥進步,櫃姐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經過一年多療程,病情已經穩定下來,幫助她回歸職場、重拾自信。

積極治療緩復發 改善生活品質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策略,大致可區分為急性發作期與慢性緩解期兩項,羅清池醫師指出,急性發作時,患者會出現發燒、肚子痛、解血便,甚至貧血症狀,這時會給予大量類固醇,以盡快抑制體內發炎反應;至於,處於慢性緩解期的患者,則傳統藥物有免疫調節劑、抗發炎藥物等選擇,倘若效果不理想,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以幫助穩定病情、減少復發機率。

積極治療緩復發 改善生活品質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首要緩解腹瀉、血便等臨床症狀,待進入緩解期後,則重在控制發炎指數、改善腸道發炎情形,促使腸道黏膜癒合,降低嚴重併發症發生機率,而經持續治療,幫助患者有機會達到病理緩解。

羅清池醫師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雖無法治癒,但隨著醫療的持續進步,疾病可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務必遵循醫囑、持續治療、定期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並且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等,以減少腸道發炎,才能與疾病腸腸久久共處。

資料來源:
1. Abraham C and Cho J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9 Nov 19;361(21):2066-78.
2. Ramos GP and Papadakis KA. Mechanisms of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Mayo Clin Proc. 2019 Jan;94(1):155-165.
3. Seyedian SS, et al.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Med Life. 2019 Apr-Jun;12(2):113-122.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從腹痛腹瀉到全身關節痛 難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國內累積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達68.2萬人次,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器捐註記3萬8,390人,和往年相比屬於持平。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器捐實務最大挑戰並非數量,而是實際發生意外或腦死時,家屬同意捐贈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間,若死者生前未與家屬表達器捐意願,約有半數家屬無法接受,又以意外事故死亡更爲困難。

2025年11月28日 18:00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衛福部要修法嚴管醫美,初步已經確認終結「直美」醫師,衛福部今(28)日表示下週三將再針對醫美診所是否納評鑑進行討論,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執行特定高風險美容手術的診所必須經過外部認可與把關,這是已經確定的方向,現階段問題是大家對「怎麼把關」看法有所不一。

2025年11月28日 17:41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台中1名65歲男子阿華在退休之際,頻繁出現腰椎、骨盆刺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沒想到就醫後竟是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腫瘤已達7、8公分,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如滿天星般擴散,令他一度對退休人生心灰意冷;後來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癌細胞大幅減少,骨頭也降低疼痛,病情獲得控制,也讓阿華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2025年11月28日 17:41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蓋問題困擾,常因傳統治療的反覆循環而疲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細胞治療臨床及研究團隊合作,退化性關節的問題以細胞再生療法的方式,喚醒病患身體內的修復工程隊,達成「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案,不僅幫助病友獲得具提改善,成效已獲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驗證,並發表於權威期刊《轉譯醫學雜誌》。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59歲的電子業女主管陳女士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足跟潰瘍難改善,傷口一度有半個棒球大,且深可見骨,曾被醫師建議膝下截肢,讓她焦慮萬分,後來到亞東醫院治療,經「血循再灌流」手術合併脂肪幹細胞治療,再加入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輔助,成功保住足部,並重拾自力行走能力。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衛福部今(28)日公布12月3項新制,都是健保給付藥物相關,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劑要價億元」的罕病新藥納入給付,創下健保給付藥物單價最高紀錄。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之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

2025年11月28日 15:46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