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腸道菌治療憂鬱症?

▲▼ 腸、腸胃、腸道、益生菌、腸道細菌。(示意圖/123RF)
▲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所有疾病都始自於腸道。(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在20世紀初期,如果你支持英國倫敦貝特萊姆皇家醫院的菲利普醫師(George Porter Phillips),認為腸道菌可能是導致憂鬱症原因的話,那你真的是異類中的異類,因為科學界在那時候並不普遍認同這樣的說法。更別說是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所有疾病都始自於腸道(All diseases begin in the gut),潘老師真的很納悶,到底希波克拉底當時是認知不足,還是超級睿智,答案是什麼?還真的不好說。但是到了迎接2021年元旦的今天,如果你還不知道腸道菌可以用來治療精神疾病的話,那你可就真的是太落伍了。

科學界已知,精神疾病產生的原因很多,並非全都是因為腸道菌出了問題。另外,每位患者的主客關係都不一樣,也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到底患者是先有精神異常,才導致腸道菌異常。還是先有腸道菌異常,才造成精神異常。恐怕每位患者的情形都不會是一樣的。所以當一位精神異常的患者,確確實實能從腸道菌療法中獲得症狀緩解時,才能說這位患者致病原因和腸道菌異常有關聯。但反過來說,如果某位患者完全不能從腸道菌的療法中獲得緩解的話,也就證明這位患者的致病原因和腸道菌的異常應該無關。因此,世界上研究大腦和腸道菌的專家,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福斯特教授(Jane Allyson Foster)就認為,目前世界上研究腸道菌療法的結果顯示,有些有效,有些卻完全無效,莫衷一是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沒有把治療目標集中在那些真正能從腸道菌獲益的患者身上。也就是說,以前我們要對症(精神異常症狀)下藥,現在我們更要對病因下藥,因為同樣一個症狀,在每位患者背後所產生的原因卻不盡相同,所以針對每位獨特且唯一的患者,就不會再有以前所謂的統一療法,而是應該要提倡精準醫療。

▲▼ 腸、腸胃、腸道、益生菌、腸道細菌。(示意圖/123RF)
▲如果你還不知道腸道菌可以用來治療精神疾病的話,那你可就真的是太落伍了。(示意圖/123RF)

重點來了,如何事先精準判斷,哪位精神異常的病患會從腸道菌療法中確實獲益呢?事先判斷的指標又是什麼?還是只能瞎子摸象,反正腸道菌療法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害處,它不像目前所使用的精神異常用藥,都必須讓血液先帶入腦袋,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會干預大腦的日常運作,因此產生的副作用肯定比藥物要來得小,再加上腸道菌對改善患者的腸胃道症狀總是會有些幫助(腹瀉或便秘等等),在並無多大害處的考量下,產生了為何不試試看的想法?這也可以說明目前在美國,雖然只有1/5的醫生支持自閉症兒童可以使用益生菌來治療,但卻有高達2/3以上的醫生不反對給孩子使用益生菌療法的道理所在。

醫學界每天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長足進步,就在2020年12月2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就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發明出了憂鬱症患者腸道菌的鑑別指紋圖譜,往後臨床醫生們就可以直接使用這種腸道微生物的“指紋”來區別出誰的憂鬱症和腸道菌有關聯,並接著可以利用腸道菌療法來治療,真的是非常棒。

▲▼ 益生菌、膠囊、藥品。(示意圖/123RF)
▲在美國有1/5的醫生支持自閉症兒童可以使用益生菌來治療。(示意圖/123RF)

這篇研究是由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安定醫院院長王剛教授、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謝鵬教授以及杭州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科胡少華副主任所共同完成的,他們從311人中收集了糞便樣本,其中156位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且尚未接受藥物治療,另外155位則是健康個體。他們首先針對糞便樣本中所有的細菌和病毒進行了全基因測序,然後再使用統計程式分析了憂鬱症患者與健康對照者之間的差異和相似性。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者相比,憂鬱症患者腸道內有18種細菌數量繁殖較多,主要是擬桿菌屬(Genus Bacteroides)。而另外有29種細菌則是數量非常少,主要是藍藻屬(Genus Blautia)和真細菌屬(Genus Eubacterium)。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三種噬菌體(病毒)在憂鬱症中的水平與健康對照者相比有所不同,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憂鬱症患者中研究了腸道中病毒的論文。

接著,研究團隊為了確定這些菌種變化對腸道內所有化學物質的影響,於是使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分析了整個腸道的化學物質。結果發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憂鬱症患者腸道內有16種化學物質濃度增加,另外有34種化學物質濃度減少。同時也發現,這些產生變化的化學物質大多數都參與了身體內的氨基酸代謝,特別是三個最重要的胺基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ate;GABA)、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

▲▼ 腸、腸胃、腸道、益生菌、腸道細菌、生理期、經痛。(示意圖/123RF)
▲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的指紋圖譜可以正確鑑別出誰罹患了憂鬱症,其準確率達到90%,(示意圖/123RF)

最後,研究小組建立了一個腸道菌指紋圖譜,該指紋圖譜是由兩種細菌,兩種病毒和兩種不同的代謝物所建構而成。該指紋圖譜立刻被使用在臨床診斷上,區別哪位病人是腸道菌相關的憂鬱症患者,在另外的75名受試者中,這個腸道菌的指紋圖譜可以正確鑑別出誰罹患了憂鬱症,其準確率達到90%,相當成功。

並未參與這項研究,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福斯特教授回應科學家雜誌記者高曼(Rachael M. Gorman)訪問時表示,本論文的貢獻在於將腸道中的菌相及其代謝物的變化與憂鬱症聯繫起來。她補充說,這是在全世界第一個做這樣研究的團隊。想想看,一般成年人體內估計有100萬億個細菌,其中80%~90%在腸道內,另外,腸道菌的種類也超過1,000種以上,同時包括少數的病毒(噬菌體)。當憂鬱症產生時,應該不會只跟一種腸道菌有關而已,而是一個整組菌相的複雜改變,在這之前,沒有科學家對全面性的腸道菌和代謝物做研究,甚至把病毒包括進來,因為這樣的工作太過龐大繁重,也非常難做。

▲▼ 腸、腸胃、腸道、益生菌、腸道細菌、醫生。(示意圖/123RF)
▲一般成年人體內估計有100萬億個細菌,其中80%~90%在腸道內。(示意圖/123RF)

目前已知的腸道菌治療包括:口服一般商業益生菌、生活飲食調整、口服健康人類糞便製備後的膠囊、經胃鏡小腸內灌注益生菌以及經肛門糞便移植等等的各種方式。但到底哪種治療方式最有效?或是哪種疾病和哪種益生菌最有關聯呢?這些都有待科學界進一步的研究來發掘,屆時,我們才會有更清楚的答案喔!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3種人「不適合喝酒」!食道癌機率多14倍 醫點名50%台灣人

3種人「不適合喝酒」!食道癌機率多14倍 醫點名50%台灣人

「無聲殺手」食道癌陸續奪走不少名人的性命,像是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演員安迪及香港武俠片巨星徐少強。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吳宗勤提醒,菸、酒、檳榔是食道癌3大殺手,更點名「3種人」不適合喝酒,包括一杯就倒、一杯臉紅、以及喝酒後就宿醉頭暈者,其中喝酒易臉紅是警訊,此類人罹患食道癌機率相較不會臉紅者高出14倍。

2024年10月06日 20:18

肉一切開泛「詭異彩虹光」!食安專家:這很新鮮 吐變色真相

肉一切開泛「詭異彩虹光」!食安專家:這很新鮮 吐變色真相

你是否曾在大口吃肉前,卻驚見熟肉切開的表面透出詭異的「彩虹色澤」或「綠色螢光」,食慾頓時遭受衝擊,擔心是肉壞了不敢吃。對此,食安專家「韋恩的食農生活」近日發現切開的烤牛肉也有這典型彩虹光,他解釋,這與腐敗肉或重金屬無關,純粹是種物理性的光學現象,直呼「這樣的肉正常得很」。

2024年10月06日 19:29

「多重用藥」恐腎功能受損!醫示警「4大常見情形」

「多重用藥」恐腎功能受損!醫示警「4大常見情形」

「多重用藥」是老年人的常見狀況,一不小心恐害意識模糊、腎功能受損等問題。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同時有五種以上用藥就能稱為多重用藥,建議要協助長者注意4種常見的多重用藥情形。

2024年10月06日 18:00

家長注意!「5遊具」有安全疑慮 醫警告:手沒洗乾淨恐中毒

家長注意!「5遊具」有安全疑慮 醫警告:手沒洗乾淨恐中毒

不少爸媽為了孩子安全,都會避免在家中擺放有風險的東西。小兒專科醫師巫漢盟在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分享,5種有疑慮的遊具,包括彈跳床、史萊姆、螢光棒、螃蟹車、蘿蔔刀。

2024年10月06日 17:58

名嘴張友驊葉克救治中!醫:無意識跌倒易重傷

名嘴張友驊葉克救治中!醫:無意識跌倒易重傷

69歲名嘴張友驊3日晚間不慎跌倒、重創頭部,當場無呼吸心跳,被送往北醫附醫搶救,目前使用葉克膜搶救中。針對跌倒後傷勢如此嚴重,醫師指出,患者跌倒時意識狀況非常重要,如果有意識,身體會自然有保護動作,如果倒下去是無意識的,腦部就容易受到重擊。

2024年10月06日 17:23

沒加糖≠無糖!營養師分析市售6飲品 「這款」含糖量超驚人

沒加糖≠無糖!營養師分析市售6飲品 「這款」含糖量超驚人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不少人日常飲用飲料的時候,都會刻意選擇無糖的飲料,以此來避免過多糖份的攝取。但營養師李婉萍近日發文表示,其實市面上有許多飲料雖然標榜著「沒加糖」,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是「無糖」,因為飲料本身很有可能就內含糖分。她也分析了市售的6種「無加糖」的飲料,其中,100%柳橙汁的含糖量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

2024年10月06日 16:49

秋冬流感+帶狀疱疹成雙重威脅!逾50歲、慢性病患發作風險高

秋冬流感+帶狀疱疹成雙重威脅!逾50歲、慢性病患發作風險高

秋冬各種呼吸道傳染疾病盛行,包含流感、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黴漿菌等,而帶狀疱疹也容易因季節交替而在此時發作。醫師提醒,50歲以上、慢性病患等免疫力不佳者風險高,以糖尿病患者來說,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高2倍 ,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將近50% ,不得不慎。

2024年10月06日 15:30

他蹲馬桶ing「蛋蛋突暴痛」! 醫見1習慣秒懂了

他蹲馬桶ing「蛋蛋突暴痛」! 醫見1習慣秒懂了

蹲馬桶時邊滑手機,讓許多人能暫時脫離現實。中部一名30歲獸醫,卻在上廁所時突然感到一陣左側睪丸悶痛,求救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證實為「精索靜脈曲張」,男子隨後才坦承每次排便至少30分鐘。醫師提醒,醫學上不建議如廁超過5分鐘,蹲太久不只會引發痔瘡、下肢靜脈曲張、姿勢性低血壓,左側睪丸因血管回流路徑長,易發生靜脈曲張。

2024年10月06日 15:11

三餐狂吃2食物!一家人竟「全得糖尿病」 醫驚:罹病率100%

三餐狂吃2食物!一家人竟「全得糖尿病」 醫驚:罹病率100%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過去的糖尿病看診經驗,其中有一家人先後來找她看診,結果通通都確診糖尿病,罹病率高達100%,她進一步詢問才發現,這一家人每天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楊智雯醫師提醒,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吃得很健康,忽略了吃進去的食物種類,長期偏好特定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了身體健康。

2024年10月06日 14:58

日本黴漿菌疫情爆抗藥性!羅一鈞:國內醫師早知道

日本黴漿菌疫情爆抗藥性!羅一鈞:國內醫師早知道

日本黴漿菌肺炎疫情出現近10年同期新高,日本醫師擔心抗藥性增加治療難度。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黴漿菌是全年流行的細菌,抗藥性的問題國內醫師也早就知道,因此也要提醒到日本旅遊的國人要做好自我防護,有計劃到日本旅遊的民眾,進出人多場所都要戴口罩。

2024年10月06日 14:5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