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舉不高小心是得了五十肩 醫揭「7情況」愈不動愈痛


圖文/常春月刊

65歲徐女士近半年左側肩膀疼痛,不但無法順利穿內衣,睡覺時得避開左肩疼痛處,甚至揮手角度幾乎只能平舉,赴醫檢查發現原來是關節沾黏及滑囊炎合併五十肩。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又稱五十肩  7種狀況易引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表示,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上稱「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好發於長期需使用肩關節勞力、反覆肩部疼痛發炎、肩部骨折或曾接受肩部手術後的病人,另外,甲狀腺機能異常、帕金森氏症及糖尿病,也有可能引起五十肩。

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囊內沾黏,使得原本可以活動自如的關節,猶如被膠水黏住一般,進而出現手臂向前向上舉角度有限、睡覺壓到肩膀會痛、天冷時肩膀不舒服、女性穿脫內衣有困難等,使得許多患者愈怕痛,愈不敢活動,導致肩部沾黏更嚴重。

 


保守治療無效  可考慮接受非傳統開刀治療

五十肩患者若接受復健、藥物、中醫等保守治療後卻無明顯改善時,林琮凱建議,可考慮藉由非傳統開刀且無傷口的「關節囊擴張合併新式關節鬆動術」治療,醫師會先讓患者熟睡,經局部施打藥液將肩關節囊沾黏處撐開,再以特殊手法鬆動肩關節,拉開沾黏的軟組織,術後配合復健治療維持括動度,睡覺時也不必擔心壓迫肩關節,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怕痛不敢活動 恐致關節愈來愈僵硬

林琮凱提醒,術後應避免害怕疼痛而不活動,若愈不活動,愈可能造成關節僵硬。針對五十肩的患者,因每個人病程不同,會視其症狀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無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仍要繼續配合復健,才能有效舒緩及改善症狀。

延伸閱讀:

肩膀痠痛、手舉不高就是五十肩?五十肩會好嗎? 復健科醫師告訴你現行治療方式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健康長壽「關鍵營養」要吃蛋白質 陳亮恭:蚵仔煎可預防失智

健康長壽「關鍵營養」要吃蛋白質 陳亮恭:蚵仔煎可預防失智

年長者健康最大威脅不是慢性疾病,而是失智、失能情況上身,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年紀越大越容易營養不良,因為活動少、牙口不好,甚至是偏重蔬果的嚴格飲控養生都可能讓肌肉默默流失,導致肌少症、衰弱,慢慢步入失能困境。想要健康長壽「蛋白質」才是最關鍵營養素,陳亮恭也分享最佳攝取方式,食材選擇、飲食分配都有訣竅。

2025年05月07日 09:15

女童玩跳跳床撞到牙崩爆血 醫示警:2款遊具最危險

女童玩跳跳床撞到牙崩爆血 醫示警:2款遊具最危險

一名10歲女童日前在學校園遊會的「充氣跳床」與另一位小朋友正面相撞,整個人往前撲倒,臉部著地,當場門牙流血又腫脹,一旁的家長嚇得趕緊送急診,檢查發現,該女童左上門牙崩了一大塊,牙神經也外露,牙齒還有一點鬆動。醫師提醒,牙齒最怕的是人撞人,建議爸媽們,孩子玩這類設施時一定要注意人數限制、避免混齡玩耍。

2025年05月07日 11:13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1保健品」吃多恐罹攝護腺癌!醫示警:還會增加骨折

「1保健品」吃多恐罹攝護腺癌!醫示警:還會增加骨折

許多人為了顧健康,會吃補充營養品。不過,醫師提醒,儘管大多數人每天都能吃得很飽、甚至吃得很胖,但一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還是有可能出現,然而有些東西並不是多多益善,例如抗氧化劑等,高劑量維生素A會增加骨折與前列腺癌風險、維生素E也可能提高感染與死亡率,服用前必須多注意。

2025年05月07日 12:59

晚婚夫妻「精卵同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晚婚夫妻「精卵同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台灣晚婚晚生趨勢明顯,苦於不孕的伴侶愈來愈多,對此醫師說,以往不孕問題多聚焦於女性,後來男性不孕也漸受重視,不過如今雙方精、卵條件都欠佳的案例持續增加,建議女性若不排除懷孕,在30歲前先檢查卵巢功能,男性則宜於生育前做好精液檢測,不要等年齡漸長、想生小孩前夕才為此焦慮。

2025年05月07日 12:51

中年體重失控不是吃太多!研究揭「真正元凶」

中年體重失控不是吃太多!研究揭「真正元凶」

我們總以為體重上升,是因為吃太多、動太少。但過了三四十歲,越來越多人發現,明明吃得不多、運動也開始規律,脂肪卻依然穩穩堆積。體重計上的數字像故障一樣停不下來,腰圍、血糖、膽固醇悄悄一起上升。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律不夠,是不是不夠拼?

2025年05月07日 12:24

吃得清淡仍高膽固醇? 醫列「10大基本觀念」

吃得清淡仍高膽固醇? 醫列「10大基本觀念」

生活在充滿美食誘惑的台灣,這是人人都必須知道的必考題。總膽固醇正常應小於200,低密度膽固醇應小於130,如果太高就會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

2025年05月07日 12:14

健保放寬「沒骨折可用骨鬆藥」 高風險族群13萬人受惠

健保放寬「沒骨折可用骨鬆藥」 高風險族群13萬人受惠

台灣人口高齡化進展快速,長者常見慢性病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第四大威脅。健保署長石崇良今(7)日表示,健保3月1日起擴增給付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4類對象,讓高風險者在沒有發生骨折前就先用藥預防,受惠約13萬人,健保每年新增支出8.65億元。

2025年05月07日 12:05

國中生「1天1杯酒↑」比率增 國健署:14歲前開喝依賴性飆4倍

國中生「1天1杯酒↑」比率增 國健署:14歲前開喝依賴性飆4倍

青少年除了抽菸問題,還要留意飲酒問題!根據國健署調查,有超過4成的國中生及高中生皆為「因家人、朋友及同學或其他人喝酒,而跟著喝酒」,但青少年早期飲酒,恐增加成年後對酒精的依賴,拒酒文化更應由生活周遭的家庭及學校落實。

2025年05月07日 11:28

吃太快讓人肥!研究揭「這個聲音」會偷偷改變你的進食節奏

吃太快讓人肥!研究揭「這個聲音」會偷偷改變你的進食節奏

在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快快吃完再說」的節奏。但一項日本研究卻發現,一種你從沒想過會出現在餐桌上的工具,竟能讓你吃得慢、吃得少,甚至對健康更有益。

2025年05月07日 10:5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