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65歲的伯伯,退休後在家幫忙照顧孫子,但近期常忘東忘西,幫忙整理書包會遺漏要帶的東西,好幾次完全忘記要到幼稚園接孫子回家。兒女們帶他到醫院檢查後,發現伯伯罹患了阿茲海默症,因此開始固定服用阿茲海默症藥物。

一段時間之後,原本穩定控制的病情突然在1個月內迅速走下坡,除記憶問題外更出現走路不穩、手腳無力等症狀,家人沒有在第一時間內察覺到異樣,直到固定回診時才告知醫師,診斷後發現伯伯因三高(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在這段期間發生了幾次小中風,以致病情後來演變成混合性失智症。

不同類型失智症治療方式大不同 對症下藥才能正確防惡化

以伯伯的案例來看,他除了罹患民眾認知程度較高的阿茲海默症,也就是退化性失智症的其中1種外,還合併罹患了血管性失智症,屬於混合性失智症患者。新光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子洋醫師表示,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其引起的成因與治療方式,皆有所不同,民眾應正確地認識,才能夠知道對應的治療選擇。

劉子洋醫師特別提醒患者及家屬,需要了解及建立阿茲海默症屬於長期緩慢退化之疾病的觀念,倘若觀察到患者在短時間,如:幾天或1個月內狀況迅速惡化,應即時就醫,檢查是否合併有血管性失智症的可能,避免傷害擴大。



▲關於失智症分類1張圖秒懂。(資料來源/台灣失症智協會;圖/NOW健康製作)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病房主任蔡佳光醫師說明,若家屬能及早發現異狀,便有機會在發病初期接受醫師的診斷,盡早穩定用藥,積極延緩惡化。

蔡佳光醫師分享,曾有1名家屬觀察到年長的父親,退休原本都能自理生活,但近年來身體靈活度越來越差,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對於他人說話理解能力也下降,常誤會他人表達的意思,除了常常反覆發問同樣的問題外,也不願外出與他人交流。

家屬懷疑父親可能罹患失智症,趕緊安排就醫檢查,果不其然,檢查結果顯示父親罹患輕度阿茲海默症,所幸發現得時間早,患者透過穩定用藥,參加社區長青課程,失智症狀況控制良好,日常應對的反應上也有明顯地改善。

穩定用藥有助病情控制 選對合適藥物增進患者生活品質

蔡佳光醫師指出,雖然目前針對失智症的藥物並沒有辦法阻止或恢復已受損的大腦細胞,但可使患者症狀獲得改善或延緩疾病進行,也有研究數據顯示,早期治療的效果遠勝於腦部嚴重受損後的補救。並呼籲,一旦發現失智徵兆,應及早前往就醫診察,配合醫師治療、穩定用藥,幫助控制病情惡化。

同時,劉子洋醫師說明,現在已經有能治療輕、中、重度,所有程度的口服錠用藥,使用方便,用藥服從性及便利性高,可增進患者生活品質,更能減輕照顧者負擔。

善用社交互動、腦部運動等非藥物治療 失智症照護資源可減輕照護壓力

劉子洋醫師指出,除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對於失智症病情控制上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且現今長照服務日趨完善,有許多資源可提供協助,如:社區據點、長春學堂等。

蔡佳光醫師則強調,社交互動及固定的運動習慣,皆有助病情改善。失智症並不是短時間內發生的疾病,劉醫師提及一旦出現症狀,腦部的病變恐已從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前就開始發生。兩位醫師皆呼籲,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透過正確的診治,對症下藥,有效控制病情減緩惡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結婚3年不孕!人妻內診慘叫「痛」 尪認了:從沒放進去過

結婚3年不孕!人妻內診慘叫「痛」 尪認了:從沒放進去過

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許多不孕症夫妻越來越能透過檢查和治療成功受孕,但有些案例卻讓醫師哭笑不得!就有一對結婚三年的夫妻求診婦產科,想做不孕症相關檢查,然而醫師內診時妻子卻狂喊「痛」,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3年來夫妻在床上「從來沒有一次成功的性行為」,也難怪沒法懷孕。

2025年10月12日 17:37

「無添加糖」不等於無糖!醫揭「最大陷阱」照樣會蛀牙

「無添加糖」不等於無糖!醫揭「最大陷阱」照樣會蛀牙

市面上有多種強調無添加糖的飲品,不少人覺得喝了就不傷身或不傷牙。對此,專業牙醫師指出,「無添加糖」僅表示製程中沒有額外加糖,不等於無糖,天然糖分照樣會被口腔細菌分解產酸,增加蛀牙風險,建議民眾喝無添加糖飲品要留意3大重點。

2025年10月12日 17:00

北市加強稽查「黑心豬腸」 再驗45家、20件無過氧化氫

北市加強稽查「黑心豬腸」 再驗45家、20件無過氧化氫

屏東「百威食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工業級雙氧水加工豬腸,並流入北、高、屏等地的違法事件,引發全台關注。台北市衛生局近日加強稽查,今公布新增稽查45家次、抽驗20件豬腸產品,全數「未檢出」過氧化氫。

2025年10月12日 16:09

47項藥品退出台灣!石崇良:統一控貨防搶藥潮

47項藥品退出台灣!石崇良:統一控貨防搶藥潮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47項藥品預計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長石崇良今表示,國內多有其他學名藥可以使用,不過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因原廠停止產線,預計只會供貨到明年底,針對這部分會啟動專案進口,而《藥事法》修法也授權食藥署在缺藥期間可以統一控貨。

2025年10月12日 14:24

人一多就壓力爆棚!柯文哲出現「社交焦慮」 醫揭背後3大原因

人一多就壓力爆棚!柯文哲出現「社交焦慮」 醫揭背後3大原因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在臉書發文透露柯文哲「很怕見到人群,人一多就感受莫名壓力」,引發關注。對此,專業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臨床上這是很常出現的狀況,特別是在經歷長期隔離、高壓或創傷性事件之後,從臨床角度來看,「人太久沒接觸人群害怕人群」的狀況,很可能與3大心理健康議題有關。

2025年10月12日 12:57

連假最終日!孩子收假就崩潰 身心科醫師:元凶來自「這2人」

連假最終日!孩子收假就崩潰 身心科醫師:元凶來自「這2人」

明天就是開工日,今年9月底至10月有密集的連續假期,許多家庭選擇出遊歡樂,但歡樂過後,不少家長卻要面對孩子情緒失控、賴床哭鬧、抗拒上學的「連假症候群」。衛福部台中醫院身心科醫師章秉純提醒家長,其實孩子會產生連假症候群,往往來自父母對假期結束的恐懼,傳達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覺得上學很恐怖的事情,無形中加深了孩子對上學的負面印象。

2025年10月12日 12:13

孕婦神隊友阿斯匹靈 長庚醫:可降「子癲前症」風險46%

孕婦神隊友阿斯匹靈 長庚醫:可降「子癲前症」風險46%

高風險孕婦及早服用阿斯匹靈,能降低子癲前症發生率,而長庚醫院團隊延續此發現,與亞洲多家醫療院所合作,研究該藥對於東方孕婦的效果,結果證實懷孕32周前出現子癲前症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可下降46%,高風險妊娠能延後分娩2至3周,大幅減輕早產、死胎及母體的威脅,也立下亞洲孕產醫學里程碑。

2025年10月12日 09:23

長者走路不穩竟因「早餐蛋白赤字」 醫示警肌少症隱形危機

長者走路不穩竟因「早餐蛋白赤字」 醫示警肌少症隱形危機

一名72歲長者習慣早餐僅吃稀飯配醬瓜,認為清淡即是健康,近來卻感到走路不穩、上下樓梯困難,甚至曾在浴室滑倒,就醫評估發現她肌肉量不足,屬於肌少症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早餐蛋白赤字是肌少症隱形危機,提醒平日用餐補充蛋白質應該三餐平均分配,早餐應至少攝取2份蛋白質。

2025年10月12日 09:1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