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忌口小心吃出「火燒心」 專家列胃食道逆流「忌食名單」


圖文/常春月刊

32歲女性平時生活作息規律,但是只要一到連假熬夜或是吃太飽腸胃脹氣時,常感覺胸悶,心臟不舒服的現象,且偶有不規則跳動的情況,嚴重時還常伴隨眩暈的形況,前往心臟內科,心電圖檢查沒有任何異狀查不出原因,隨即前往中醫科就診,中醫師認為雖然患者自覺是胸口心臟處不舒服,但是其實問題根源在於腸胃,給予中藥與針灸治療並告誡其生活習慣,不舒服的症狀就幾乎消失。

胃部疾病影響心臟功能 暴飲暴食後易發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這是胃部疾病影響到心臟功能的病症,患者常常伴隨腹部飽脹、打嗝困難造成的胃脹氣,往上壓迫到心臟,造成心臟不適,但由於心臟症狀比較明顯,很少有人會在看醫生時主動提起其他徵兆,導致誤診率非常高,這類的問題在年節時暴飲暴食後非常容易發生。

 


胃心症候群 症狀與冠心病相似

周宗翰提及,當嚴重到心電圖出現異常,代表這種問題由功能型的消化障礙,轉變成比較嚴重的實質上的器官病症,這種形況跟冠心病的症狀非常相似,通常稱為「胃心症候群」,這時胃心症候群在症狀表現上,與冠心病的心電圖類似,都呈現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中藥排除體內空氣 症狀馬上緩解

但仔細探究原因,會發現心臟並沒有「自發性改變」,而是受到外力也就是腸胃脹氣與胃酸逆流的影響較大,所以服用冠心病的用藥改善也不大,但是用中藥一些消食化積如山楂、神曲、厚朴、枳實等協助患者打嗝或放屁,排除體內的空氣,減低胃酸分泌後,症狀馬上緩解,那就非常有可能是胃心症候群的前兆。

周宗翰解釋,過年過節常常飲食上跟原來生活作息有差異,美食當前時令人難以控制口慾,不小心吃得太撐的時候常會令人有種心律失常、心悸的感覺,加上熬夜睡眠不足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失衡,提高心律不整的可能性。

 


餐餐八分飽 適量而為

周宗翰指出,經常吃太飽其實對心臟的衝擊很大,吃飽後出現心悸、胸悶、心臟不服的感覺,是因為胃部的消化功能不好,飲食後胃脹氣,將橫膈往上頂,限縮了肺部呼吸擴張的空間,從而導致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所以產氣的食物如豆類、包心菜、洋蔥、花椰菜、甘藍菜、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柚子、甜點都要適量而為。

熬夜盡量少 睡眠品質很重要

為改善心肺循環,防止胃心症候群發作,必須充分睡眠,才能消除身體的疲勞,睡眠不僅能讓身心休息,也可讓腸胃消化機能穩定。周宗翰透露,一般來說,每天需要7~8小時的睡眠,但更重要的是維持睡眠的品質與效率。

 


口味剛剛好 巧妙減鹽顧健康

許多人心悸胸悶腹脹,是因為調味過度或是烤辣炸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過多所致,減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周宗翰強調,巧妙減鹽,避免重口味的飲食,不僅料理的調味要淡一些,醃製食品、滷菜、火腿等鹽分較多的加工食品也要適量,以往飲食偏重口味的人,或許會覺得減鹽的料理「少了些什麼」,然而只要習慣,就能享受食材原本的味道,也可健健康康過個好年。

延伸閱讀:
·7飲食習慣都是在折磨你的胃! 防胃食道逆流要改掉
·咖啡、甜食不是「火燒心」唯一凶手! 飯後2行為也NG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最近瘦瘦針熱度高,但施打後若發現懷孕,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家庭醫學科、肥胖專科醫師王姿允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指停藥後若懷孕,孕期比較容易體重上升、代謝異常,但未必是瘦瘦針本身造成,可能與原本就偏高的代謝風險及停藥後復胖有關,提醒若曾用藥,備孕或已懷孕時,記得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2025年11月25日 14:28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流感疫苗從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經接種612.5萬劑,使用率達到91.7%,剩餘疫苗55.4萬劑預期年底用罄,疾病管制署今(25)日宣布增購15萬劑,最快12月下旬到貨配送。

2025年11月25日 13: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