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向膝蓋退化的切骨之痛說掰掰 新型人工膝關節讓你行走自如

▲人工膝關節。(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我走不動了」家裡的老人是否也說過相似的話?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許弘昌副院長表示,他可能不是走不動,而是膝關節退化痛得走不了。

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許多膝蓋關節退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膝蓋疼痛的苦楚,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所幸目前有新型的人工膝關節可作為置換選擇,除了材料優化,符合原始人體工學的特殊旋轉設計,讓骨頭跟骨頭更密合,行走自如好輕鬆。

這些人容易出現膝蓋關節退化

「微恙彌珍」注意早期症狀 及早接受治療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許弘昌副院長表示,針對關節退化症狀輕微的患者,醫師會給予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輔以復健治療。不過當患者只能仰賴止痛藥抑制疼痛感時,即是較嚴重的情況,平日從椅子上站起來都可能困難重重。因此除了原有治療之外,許弘昌副院長也建議患者考慮進行手術進行「根本性治療」。

關節退化治療選擇

把握三大重點 提升人工膝關節術後滿意度

由於嚴重關節退化的患者無法藉由其他治療方式舒緩不適,為了不影響下半輩子的生活品質,建議可以手術方式治療,其中一種是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許多患者對於關節全置換可能會有諸多疑慮,不過許弘昌副院長解釋,其實只要把握三大重點就能降低手術風險及提升術後滿意度。

三大重點包含:與醫師詳述膝關節疼痛的位置、疼痛時的動作;尋求經驗豐富能夠執行新型術式的骨科醫師開刀;使用特殊旋轉設計的人工膝關節,仔細挑選優質的材料及符合人體的設計。

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三大重點

手術科技日新月異 追求患者術後能活動自如

在骨科醫師們與工程師們經年累月的努力下,現在的新式醫材愈來愈符合人體原本的結構,新增許多動態設計的巧思,例如利用特殊旋轉平台讓患者在更換人工膝關節之後也能靈活運用膝蓋,髕骨也變得更符合人體曲線角度、找到骨頭的最佳支點,大幅減少患者術後的不適感,也滿足人體運動的需求。這些眾多設計巧思所追求的目標,便是讓患者術後活動時就像使用自己原有的膝關節一樣輕鬆自然。

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三大重點

多方衡量手術利弊 挑選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目前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可以選擇傳統開刀、機器人手臂或導航等方式,台灣骨科醫界也持續努力推動更好的治療選擇,極力減少術後疼痛、走路感覺卡卡的情況,希望造福更多患者。許弘昌副院長叮嚀,患者在術後要保持傷口乾燥,平日要好好珍惜新關節,適度地運動維持膝蓋肌力,若膝蓋不適一定要就醫檢查,讓日子走得長長久久。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換人工關節?該做什麼準備?圖解說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同學說我臭!」異膚女孩7成皮膚爛 拼換藥終迎來「光滑」童年

「同學說我臭!」異膚女孩7成皮膚爛 拼換藥終迎來「光滑」童年

7歲的蘋果女孩在3、4個月大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3歲大時異膚範圍已擴及全身,密佈的紅疹、傷口與流膿,也讓幼稚園同學嫌她「臭臭的」,父母更是為了她跑遍全台求醫,直到今年在膚科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症狀大幅改善,洗完澡也能摸到滑順肌膚,終於能享受遲來的「光滑」童年。

2023年03月31日 23:08

吃鈣會增加結石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吃鈣會增加結石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不少人聽聞吃鈣容易造成結石,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在社群網站上表述此事,透露吃鈣不會造成結石,但有一習慣才是會造成腎結石的恐怖習慣,他也透露補鈣的量要剛剛好,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更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

2023年03月31日 23:00

「Buffet吃飽不胖」用餐順序曝!天菜醫嗨:最貴的當然要先吃

「Buffet吃飽不胖」用餐順序曝!天菜醫嗨:最貴的當然要先吃

清明連假到了!不少網友趁著此時帶家人住飯店、吃Buffet,而你看著眼前琳瑯滿目的餐點,都從哪一區先下手呢?該怎麼吃才不會胖?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大推「1用餐順序」,按照水(湯)→肉(蛋白質)→菜(纖維)→飯(醣類)進食,就能穩定血糖、提升飽足感,又能讓你吃回本。

2023年03月31日 22:29

保險套薄=有感?醫揭「女性高潮關鍵」 無套差在1重點:會刮

保險套薄=有感?醫揭「女性高潮關鍵」 無套差在1重點:會刮

保險套廣告常會特別強調「薄」、「超薄」,但醫師強調,薄不薄和男性的感受較有關。而據女性的回饋,會影響到做愛高潮與否的是「有一點點痛痛的摩擦感」、或者在男生要進入前,一瞬間會有點被撐開的撕裂感,因為傷口帶來的疼痛,連好好享受可能都有問題,更別說會不會高潮。

2023年03月31日 22:04

3階段照護延緩失智! 7旬翁走出憂鬱日照中心「當班長」

3階段照護延緩失智! 7旬翁走出憂鬱日照中心「當班長」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者憂鬱問題更須重視。72歲的張先生是中度失智症患者,罹病後不願與人互動,經常鬱鬱寡歡,但被家人帶往日照中心後,在認知與日常功能上均有大幅進步,不僅願意起身與人互動,還成為帶領同學喊口號的「班長」,失智程度更從中度降為輕度,讓家人大為欣慰。

2023年03月31日 21:31

她苦惱「下面不溼」弄痛男友!1細節掀眾怒 最美博士講出心聲

她苦惱「下面不溼」弄痛男友!1細節掀眾怒 最美博士講出心聲

情侶間若性事不合拍,怕是感情也會出現裂痕。一名女網友無奈表示,男友通常都不前戲,就算有也不超過5分鐘,因此她下面幾乎不太會溼,甚至會弄痛男友,於是發文求解。對此,大票妹子紛紛被踩中雷點;事實上,性學博士許藍方就曾直言,好的前戲比高潮更重要。

2023年03月31日 21:16

2歲妹發高燒「拉血便」!醫點名1食物惹禍 示警:個案變多了

2歲妹發高燒「拉血便」!醫點名1食物惹禍 示警:個案變多了

花蓮1名2歲女童疑似因吃到未煮熟的蝦子感染沙門氏菌,除了發燒還出現血便,緊急送醫住院治療後病情才好轉。小兒科醫師楊子毅提醒,近期全台孩童腸胃炎大流行,約4成感染諾羅病毒,其餘6成多為輪狀病毒或沙門氏菌等病症,一定要特別留意清潔的習慣,保持勤洗手及飲食衛生。

2023年03月31日 21:11

「白天、晚上睡覺」效果不一樣!日夜顛倒恐致3疾病 女生影響更大

「白天、晚上睡覺」效果不一樣!日夜顛倒恐致3疾病 女生影響更大

日夜顛倒算熬夜嗎?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雖然有睡滿6-8小時,卻仍有可能引起多種熬夜相關的疾病。你是經常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的輪班工作型態者、大夜班職員,或是喜歡熬夜夜衝、夜唱、趕報告的大學生嗎?其實白天睡覺與晚上睡覺的效果大不相同,就算都一樣睡滿8小時,晚上睡8小時的效果還是較佳。讓ĒSEN介紹箇中原因。

2023年03月31日 20:50

不用吃藥!胃酸逆流「哈佛教9招自救」 飯後1動作是大忌

不用吃藥!胃酸逆流「哈佛教9招自救」 飯後1動作是大忌

如果聲音聽起來有點沙啞、並且時常伴隨喉嚨痛,卻沒有任何感冒症狀或身體不適,且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可能不是因為病毒所引起,而是「胃酸逆流」惹的禍!當食道下端的括約肌沒有完全閉合,胃酸與食物回流進食道中,就可能影響喉嚨,引起疼痛或聲音沙啞。

2023年03月31日 20:12

大腸癌7徵兆細節曝光! 醫憂「最後1種」很可怕:發現常是中晚期

大腸癌7徵兆細節曝光! 醫憂「最後1種」很可怕:發現常是中晚期

大多數人對大腸癌的不陌生,恐怕也意味著罹患比例愈來愈高。醫師表示,細胞的癌化並不是瞬間形成的,通常是經由多種不同的因素交互影響,包括年齡、飲食、生活習慣等。醫師也分享,7個大腸癌的徵兆,若符合的狀況愈多,就建議要提前就醫,並定期檢查;另外也特別提醒,最後一個小徵兆是最為可怕的,發現時恐怕已經晚了。

2023年03月31日 19: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