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腰痠背痛、全身超卡!醫4招「拉筋大法」 做完秒舒爽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民眾坐辦公室打字、在家瘋狂追劇,一起身就腰痠背痛、屁股痛,加上長期缺乏運動,朋友揪戶外跑走、健身、打球,回家馬上累癱、全身狂痛數天!復健科醫師指出,腰痠背痛的成因有很多種,最常見就是「坐姿不良」導致筋膜緊繃,可以試著在家利用進行4項簡易的舒緩姿勢,就可以有很好的減痛效果。

台灣復健醫學會、臺大醫院復健部醫師陳冠誠指出,現代人的腰痠背痛多是因為長期不正確的坐姿和動作,導致筋膜過度緊繃,平常可以多做伸展和放鬆的動作,可以讓不舒服的情況做緩解,醫師建議,可利用家中的椅子、床鋪或以平躺、倒臥的姿勢,一步一步透過旋轉、彎腰、抱膝等姿勢,拉開身體緊繃的部位。

舒緩動作1:伸展後背筋膜

首先將雙手朝頭部上舉方舉至最高,雙手相交緊疊,接著往側邊側躺,伸展側邊的筋膜數秒,之後回正,接著再轉45度角,朝側彎腰伸展側邊筋膜。陳冠誠提醒,扭轉時注意骨盆都是固定在原地,不可隨著上半身側轉移動。另外還可慢慢的向身體下方前彎,雙手試圖去摸到自己的腳,並同時感受到後背有如嬰兒一樣蜷縮起來的感覺,舒緩後背的緊繃感。

▲▼醫師示範拉筋動作有助舒緩。(圖/記者姜國輝攝)

▲《Chill你來復健》訪問臺大醫院復健部醫師陳冠誠,如何舒緩痠腰背痛的症頭。(圖/記者姜國輝攝,以下同)

舒緩動作2:臀部筋膜放鬆

首先找一張床或瑜珈墊雙腿伸直坐著,將右腳屈膝跨到左腿外側,左手臂向前伸直、抵住右腿外側,並且朝左方施壓,身體同步朝右側轉向,會感覺到身體右側臀部的筋膜緊繃。另外也可以將身體平躺,右腳屈膝、雙手抱住膝蓋,慢慢把腳往身體靠攏舒緩。

▲▼醫師示範拉筋動作有助舒緩。(圖/記者姜國輝攝)

另外也可以採取全身躺下後,左腳屈膝,右腳抬到左腳上,猶如「躺姿版翹腳」的方式,再用雙手抱住左腳,朝身體放向靠攏拉筋,按照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可以盡量將腿部往身體方向靠攏,最後再慢慢回到平躺姿勢,每個動作都可以維持10~30秒,且左右邊互換伸展,將筋膜做有效放鬆。

▲▼醫師示範拉筋動作有助舒緩。(圖/記者姜國輝攝)

舒緩動作3:跪姿趴地舒緩

首先先以雙手撐地,並以跪姿的方式面朝下,下半身及身體軀幹約成90度,接著將身體和背部會高高拱起,頭要朝肚臍方向看,再將頭部朝前方抬起,腰部及腹部朝下方彎,使背部變成凹陷的幅度,來回緩慢地「拱起、凹陷、拱起、凹陷」,頭部則同步「看肚臍、看前方、看肚臍、看前方」,以達到放鬆背筋膜的功用。

舒緩動作4:跨二郎腿舒緩

可以找椅子或床緣坐下,以「跨二郎腿」的方式,豪邁的將右腳抬起,橫跨在左腳膝蓋上,接著身體朝45度角方向,也是是舉腳的膝蓋處伸展,試圖要將頭和鼻子朝膝蓋貼近。陳冠誠提醒,一般如果筋夠軟的人,臉部是可以朝膝蓋方向貼得很近,如果筋很硬,可能頭就比較彎不下去,這時候會感受到臀部筋會被伸展和拉扯,做完以上的姿勢,就會感覺到痠疼的感覺舒緩很多。

▲▼醫師示範舒緩動作。(圖/記者姜國輝攝)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