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落枕動不了!醫授「10秒舒緩操」逆轉...睡姿超重要

記者謝承恩/台北報導

一早起床就落枕,整天動彈不得只能歪頭做事!台灣復健醫學會醫師李思慧提醒,睡姿差、打字姿勢不正確,或性格緊張的人,更容易發生落枕,但別擔心,若發生急性落枕可以透過幾招小秘訣來舒緩。

▲▼落枕痛起來要人命。(示意圖/記者簡仲豪攝)

▲落枕痛起來要人命。(示意圖/記者簡仲豪攝)

台灣復健醫學會、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思慧指出,造成落枕的原因通常有2個,一個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局部的肌肉拉傷,是屬於較輕微的疼痛。另一個是關節⼩面卡住,造成局部出現嚴重疼痛點,屬於肌肉拉傷的一種。

醫師建議,可以採舒緩急性落枕運動Hold-Relax,首先測試脖子旋轉的程度,到哪個角度會疼痛,例如先停在30度的位置,並將拳頭靠在頭部撐住,頭部朝旋轉角度出力,拳頭朝反方向抗衡,維持10秒後在將手放下,慢慢的就會發現頭部可以再多旋轉3~5度。

▲▼落枕。(圖/記者楊詩益攝,以下同)

▲舒緩急性落枕運動Hold-Relax姿勢。(圖/記者楊詩益攝,以下同)

「過程中如果太痛,就需要立即停止,不要逞強。」李思慧也提醒,一般來說如果是肌肉拉傷型的落枕,大約5~7天軟組織就能夠自我修復,搭配復健也能夠康復。但如果是急性小關節面造成的落枕,做任何動作都無法打開頸部患處,甚至脖子非常僵硬,例如壓到椎間盤神經等,務必要就醫檢查,貼貼布也無法挽救,千萬不能放著不管。

另外長期打電腦姿勢不良,呈現「烏龜脖子」的方式敲打鍵盤、枕頭高度不對或者A型的緊張性格的人,容易聳肩、神經緊繃、壓力大失眠等,可能造成脖子肌肉緊繃拉傷,是落枕的高風險的族群,平常睡覺一定要採取正確睡姿,避免早上起來後悔莫及。

▲▼落枕。(圖/記者楊詩益攝,以下同)

▲睡覺盡量採大字睡,不要趴睡、跨腳睡。

李思慧說明,睡覺的時候如果脖子高度不對,造成兩側肌肉一長一短,加上晚上睡覺溫度及環境溫度較冷,肌肉渾身僵硬,一旦清晨起床一不注意,就會造成肌肉拉傷,為了讓睡眠放鬆,建議可以採取大字睡、平躺睡,若是想側睡、翻身,記得要使用雙腿夾住抱枕。

▲▼落枕。(圖/記者楊詩益攝,以下同)

▲枕頭高度要對,側睡時要記得夾住抱枕,保持骨盆水平。

「大家一個晚上睡6~8小時,最忌諱雙腿交疊,建議可準備長條型抱枕抱著睡,讓兩側骨盆維持水平不會歪斜,造成高低肩或肌肉緊繃。」另外,李思慧提醒,如果家中沒有長型抱枕,也可以拿兩個枕頭,一個抱胸口,一個夾大腿,皆具有同樣的效果。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減重不只靠節食!營養師教你「4招好睡、4招舒壓」輕鬆瘦

減重不只靠節食!營養師教你「4招好睡、4招舒壓」輕鬆瘦

減重不只是少吃多動而已!營養師珊珊提醒,「睡得好、壓力低」其實才是瘦得快又持久的秘密武器,除了控制飲食、運動外,她還整理了「四大好睡秘訣」與「四大舒壓關鍵」,幫助你在減重路上少踩雷、事半功倍,快把這些小技巧記下來,今晚就開始改變!

2025年10月17日 17:36

加熱菸開賣首日 石崇良突襲查超商:媒體報銷售情況最重罰百萬

加熱菸開賣首日 石崇良突襲查超商:媒體報銷售情況最重罰百萬

加熱菸今(17)日起正式在超商通路上架販售,衛福部長石崇良下午率隊與北市衛生局聯合突襲稽查超商販售狀況,他表示,中央地方會聯合進行全面式的稽查,雖然加熱菸可以上市,但不代表對菸害防制有任何鬆動。他也喊話媒體,報導千萬不要描述銷售情形甚至廠牌,行為涉及促銷廣告將重罰,最重可罰百萬。

2025年10月17日 17:08

背痛竟是骨質疏鬆!高齡婦人脊椎骨折 醫示警:是種沉默疾病

背痛竟是骨質疏鬆!高齡婦人脊椎骨折 醫示警:是種沉默疾病

「原以為只是閃到腰,沒想到竟是三節脊椎骨折!」78歲的陳女士,三個月前車禍導致下背疼痛,當時急診檢查僅診斷為背部挫傷,便返家休養,持續服藥卻未見好轉,期間亦曾尋求傳統整脊療法,直到近期疼痛加劇,再度就診檢查拍攝X光,才發現第二腰椎已有嚴重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核磁共振(MRI)檢查,竟又發現第八與第十胸椎也出現骨折,所幸在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進行「飛梭椎體成形術」治療後,迅速改善疼痛。

2025年10月17日 16:37

衛福部宣布花蓮災民就醫免部分負擔 3災區民眾半年免繳健保費

衛福部宣布花蓮災民就醫免部分負擔 3災區民眾半年免繳健保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表示,災民三個月內醫療費用可免除部分負擔,行政院公告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等災區民眾,符合受災救助等情形者,未來六個月健保費免繳,將會由賑災基金會善款支應。

2025年10月17日 14:33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2日起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但有醫師認為該措施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上路前就已經出現亂象,包含醫院內部鼓勵醫師與醫護人員下班時間去上這個班等,奇怪案例。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回應,UCC人力會以基層為優先,醫院端不可以強迫、也不用額外鼓勵人員參與。

2025年10月17日 13:08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台中一名61歲男子在國慶連假跟朋友聚會吃海鮮大餐,未料隔天一起床就感到胸痛,吃東西喝口水都感到胸口刺痛,忍了半天受不了自行掛急診,醫師一度以為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赫然發現患者食道卡了長約三公分異物,緊急會診腸胃內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竟夾出2根3公分長的大魚刺,再拖下去恐釀腹膜炎,相當危險。

2025年10月17日 12:14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50多歲黃姓男子某天覺得疲累以為中暑,想說睡一覺就會好,沒想到醒來看東西模糊不清楚,一開始也不太在意,後來太太看他「右眼眼球卻偏向一邊」,提醒不太對勁才趕緊就醫,結果竟然是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2025年10月17日 11:41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涉及品項包括越南高麗菜、越南蘿蔓萵苣、越南青花菜與澳洲羽葉甘藍等,引發民眾關注。不少消費者看完後坦言「只買台灣青菜」,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憂心。不過,新莊公有市場的資深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你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碰到」。

2025年10月17日 10:5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