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偏頭痛、睡不好? 快看牙齒有沒有這些問題



圖、文/NOW健康 楊芷晴

你常感到肩頸痠痛、頭痛,或是睡眠品質差,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1名年約50歲的李姓台商不僅有上述困擾,還連同牙周病導致前牙區上下排各有6、7顆牙齒在搖晃。原本是為了治療牙周病而前往牙醫診所就診,沒想到檢查過程中被醫師發現他的後牙區有缺牙。

收治這名患者的牙醫師林克承指出,李先生因為後牙區有4顆缺牙,迫使咬合力落在前牙區,因此牙周病怎麼治都治不好。由於後牙區的小臼齒和臼齒承受約全口95%的咬合力,而患者因為後牙區有缺牙,導致咬合力落在前牙區,但前牙區又因為牙周病嚴重到侵蝕齒槽骨,導致牙齒基底不穩而搖晃,甚至有些位移。這種情況下,即使以水雷射做牙周病治療,前牙區後續還是會因為承受過大的咬合力,使牙周病無法穩定控制,於是建議患者進行整合治療。

林克承醫師提到,該名患者起初因害怕植牙風險,不敢接受植牙手術,所幸目前有3D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能精準分析植牙位置、制定術前的治療計畫,再搭配先進藍光導航系統,追蹤口內的定位儀,可偵測術中位置、導引醫師手術方向,並立即顯示上排牙齒靠近鼻竇或神經血管等危險區域,不受視線阻擋。對於張口不良的病人也很適合,幾乎能讓醫師掌握臨床手術區域,大幅度降低植牙風險,讓患者得以安心植牙。

至於患者李先在治療期間提到自己長期受到偏頭痛、五十肩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困擾,林克承醫師認為,這些症狀可能與他長期咬合不正有關,於是替他進行2到3個月的前牙區下排齒列矯正,在此期間一併以水雷射治療牙周病,並用固定帶將搖晃的前牙能穩定下來後,逐漸讓牙齒回到正常的位置,讓前牙區的骨骼也慢慢生長出來。李先生在接受整合治療後,約3個月回診時表示頭痛和五十肩皆有改善,且睡眠品質提升,他對於這樣的情況感到驚訝,沒想到咬合不正和缺牙竟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

林克承醫師解釋,缺牙容易讓牙齒的咬合力落在不當的位置,增加前牙區的負擔,牙齒會更容易壞,齒列也會逐漸位移,後續可能產生臉型不正、下巴後縮等現象,進而導致身體歪斜、呼吸道狹窄,因此改善缺牙、咬合不正,多半就能改善原有的身體痠痛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補足缺牙、做齒列矯正,不僅提升美觀,更重要的是讓牙齒回歸原本所屬的位置,當牙齒能各司其職並做好口腔衛生清潔,恢復口腔健康的同時,也能一併改善身體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笑」臉「齦」人沒自信 水雷射牙齦微整重建微笑曲線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