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不治療10年就洗腎? 重要關鍵醫師圖文解說

▲多囊腎。(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簡稱「多囊腎」,過往因無藥物可直接控制病程,患者僅能透過大量喝水來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減緩腎臟水泡生長;或透過血壓、飲食控制等,減緩併發症衝擊。但依臨床結果顯示,過往治療仍有加強空間,許多患者在發病10年後常常就需要洗腎。所幸,現在已有可以直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穩定服藥可以有效抑制水泡生長,有望幫助患者延緩腎功能的退化、擺脫50歲就洗腎的陰霾。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 當心多囊腎作祟

振興醫院腎臟科楊尚峯醫師表示,多囊腎患者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蛋白質發生突變,使正常的腎臟被異常增生、充滿水分且無正常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取代,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使得腎臟體積越變越大破壞腎實質,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

多囊腎可能出現的症狀

楊尚峯醫師說明,多囊腎雖為遺傳疾病,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患者通常在30-40歲時,水泡進入快速生長期後,因為腎功能退化引起高血壓、腎結石;水泡破裂造血尿、尿道感染;過度膨脹的腎臟壓迫其他腹腔器官,導致腹脹、腰酸背痛等症狀,進一步就診檢查才意外確診多囊腎。

「多囊腎有一定的遺傳比例,只要家族中有多囊腎或是洗腎病史就建議進行檢查。」楊尚峯醫師提醒,「多囊腎患者常併發高血壓,年輕就發生高血壓的民眾務必要至腎臟科檢查。此外,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的民眾也不可輕忽,因為仍有約10-25%的多囊腎患者並沒有明顯家族史。」

積極治療多囊腎,及早保存腎功能

「多囊腎患者的腎臟會異常增生水泡,與抗利尿激素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抗利尿激素在分泌時,會加速細胞分裂並分泌水狀液體,進而促進腎臟水泡的形成。」楊尚峯醫師解釋,「抗利尿激素通常是在身體缺水、感到口渴的時候分泌,所以在過去沒有治療藥物時,我們會鼓勵病患多喝水,抑制身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以減緩水泡增生。但患者平均在發病後10年開始洗腎,治療成效仍有加強空間。」

多囊腎讓腎功能逐漸惡化

隨著可以直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穩定服藥的患者可以延緩水泡擴大及多囊腎惡化的速度,治療成效待提升的僵局也終於被打破。楊尚峯醫師提醒,「若無故發生高血壓、血尿、腎結石就要當心,最好立即接受相關檢查。因為越早開始服用多囊腎口服藥物,越能保存腎功能,也越能延緩進入洗腎治療的時程。譬如在第2期腎臟病開始服藥,可以延緩進入洗腎治療7年以上;如果拖到比較嚴重的第4期,僅能延緩1年進入洗腎治療。」

愛護腎臟這樣做

面對治療期間常見的頻尿、口渴症狀,楊尚峯醫師解釋,為了抑制腎臟水泡的增生,多囊腎藥物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出現這些狀況,表示藥物有發揮效用。想要改善夜尿頻仍的情況,建議患者可以早起服藥;並透過多喝水,把流失的水分補回來,避免口渴的不適感。

治療多囊腎,有效保持腎功能

楊尚峯醫師也提醒,除了藥物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包括適當的體重控制、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戒煙、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或成藥、減少使用會傷腎的止痛消炎藥等,更能有效的延緩多囊腎病程。患者也要遵照營養師的建議,減少鹽分攝取,並適量攝取蛋白質,以免造成腎臟的負擔。另外在服用藥物時也應配合醫囑,定期監測、按時回診,以利醫師視肝臟功能調整合適的劑量。

楊尚峯醫師鼓勵,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或有多囊腎相關家族史的民眾一定要有所警覺,透過及時診斷、及早治療多囊腎,才能有效保持腎功能、延後洗腎時間。建議患者選擇和緩的運動維持身體機能,但避免劇烈或會對腹部造成衝擊的運動,以降低囊腫出血而感染及疼痛的情況;透過飲食控制控制血液;也觀察尿液顏色是否為透明無色,確保體內水分充足。因為多囊腎口服藥物副作用對生活品質衝擊不大,且可透過副作用管理減緩不適感,若用藥上有什麼想法,也應該與主治醫師積極討論,切莫自行調整用藥或是停藥。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要及早治療,醫師圖文詳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在2018年漢光演習中,傘兵秦良丰跳傘發生意外,從大約130層樓的高空墜落,經搶救後,不但生還,並恢復行動力。身為秦當時的主治醫師,陳元皓說,照顧軍中弟兄責無旁貸,當時醫療團隊接手後,所有成員都抱著「一定要讓他好起來」的決心投入,不過最後能成功,關鍵還是秦「過人的勇氣」。

2025年11月01日 09:24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上班族救星!營養師曝「6大午餐攻略」選豆干、毛豆當配菜

上班族救星!營養師曝「6大午餐攻略」選豆干、毛豆當配菜

現代上班族忙碌奔波,午餐常常是「隨便吃吃」,不過,營養師珊珊提醒,午餐不僅影響下午的專注力與工作表現,更會在無形中左右體態與健康,她整理出「上班族6大午餐攻略」,上班族趕快筆記下來!

2025年11月03日 16:46

吃到飽稽查「漢來海港、饗麻饗辣」違規 飲料驗出腸桿菌超標

吃到飽稽查「漢來海港、饗麻饗辣」違規 飲料驗出腸桿菌超標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吃到飽餐廳稽查專案執行成果」,其中有多家知名業者被查獲違規事項。包括花蓮縣的「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赤物日式燒肉」、士林區的「漢來海港」、南港區的「饗麻饗辣」、台中市北區的「好好吃肉韓式烤肉吃到飽」等,分別由地方衛生局依法裁處。

2025年11月03日 16:40

孕婦每周運動140分鐘有助母子健康 醫:要避開4風險活動

孕婦每周運動140分鐘有助母子健康 醫:要避開4風險活動

懷孕期間要不要運動,不少準媽媽仍有猶豫,對此,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醫師嚴絢上疾呼,多項研究證實運動可減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剖腹產、產後憂鬱等風險,若能落實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至45分鐘,效果更佳,而懷孕期間若可進行有氧運動至少20周,直到第3孕期結束,產後瘦身也會更快。

2025年11月03日 14:32

LIVE/顱顏重建權威陳建宗「東森栢馥」開講 重現青春輪廓秘訣

LIVE/顱顏重建權威陳建宗「東森栢馥」開講 重現青春輪廓秘訣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下午2時30分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重現青春輪廓,讓自然悄然綻放」,邀請國內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醫學知識,《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11月03日 14:00

謝侑芯猝死現場驚見藍色藥丸 醫曝真相:一顆藥含多重成分

謝侑芯猝死現場驚見藍色藥丸 醫曝真相:一顆藥含多重成分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護理系女神」謝侑芯猝死案,警方在案發現場搜獲9顆可疑藍色藥錠,初步研判為搖頭丸「愛他死」(Estacy)。對此,醫師指出,現在這類合成物質,使用上為了方便,會把好幾種成分打錠成一顆的,「你以為你用一種東西,但裡面多少種沒人知道。」

2025年11月03日 11:14

南美旅遊返台手肘紅腫 切開皮膚驚見「活蟲寄生」

南美旅遊返台手肘紅腫 切開皮膚驚見「活蟲寄生」

一名七旬婦人去年赴南美亞馬遜雨林旅遊,返台後右手肘附近皮膚發紅、搔癢,本以為是蚊蟲叮咬,不料傷口愈來愈腫,至診所就醫無法改善,改到醫院檢查,醫師切片時,竟發現她皮下有條會蠕動的寄生蟲,後確診為國內罕見的「蠅蛆病」。

2025年11月03日 09:23

多數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2大高風險族」可免費篩檢

多數肺癌確診已晚期 醫籲「2大高風險族」可免費篩檢

肺癌連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被譽為「隱形殺手」。醫師指出,肺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目前國健署有針對2大高危險群補助公費肺癌篩檢,符合資格者可每兩年接受一次檢查。

2025年11月02日 17:00

別急著往大醫院跑 「5大症狀」可先去假日UCC

別急著往大醫院跑 「5大症狀」可先去假日UCC

「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在11月正式試辦,固定在每週日、國定假日開診。健保署也列出「5大症狀」,建議可先到UCC看診,不用往大醫院急診跑。

2025年11月02日 15: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