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成功「轉大人」 醫生提醒2大重要關鍵



圖、文/NOW健康 王澍清

孩子偏矮,是每個家長的夢魘,坊間許多診所宣稱,透過「照骨齡」及抽血檢驗,以了解孩子發育狀況,適時給予治療,就能成功「轉大人」。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翊誠提醒,充分睡眠、補充營養,才是讓孩子長高的基本條件,家長無須迷信「照骨齡」,這可能讓孩子更沒自信。

「不同時期的成長,速度大不同。」李翊誠說,出生足月的新生兒身高約落於50公分上下。出生第1年平均長25公分。出生第2年平均長12.5公分。進入青春期之前,每年至少平均要長4至6公分。在寶寶3歲之前,成長發育最關鍵因素為充足的營養與甲狀腺素。前者可以避免罹患缺鐵性貧血,或因維他命D缺乏而造成「佝僂症」,而甲狀腺素則是腦部發育關鍵荷爾蒙。

進入小學後,生長激素越來越重要。李翊誠指出,青春期受到性荷爾蒙刺激,女生平均在8至13歲開始胸部發育,接著2.5至3年初經來臨。女生長高最快的階段是月經來臨的前1年,平均1年可長高8公分左右

月經來臨後,生長速度開始減緩,平均僅剩5至11公分生長空間。一般認為女性骨齡平均在14歲癒合。至於男生青春期較晚,9至14歲睪丸、陰莖開始發育,接著長鬍子、陰毛與腋毛。13.5至14歲,變聲與長喉結,此階段的前後1年生長速率最大,1年可長高10公分,一般認為男性骨齡平均在16歲癒合

李翊誠說,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太矮了,就請醫師安排「照骨齡」檢查,就收治過變聲4年的17歲高中男生,已超出醫療常規,做了檢查,等於浪費醫療資源。家長如果覺得孩子矮小,至醫院看診前應準備好歷年的身高、體重、頭圍、出生週數與出生體重等紀錄,作為醫師診斷的參考依據。對於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而言,骨齡檢查可做為參考,但非必要之檢查。李翊誠強調,經驗豐富的醫師可根據生長曲線、病史、理學檢查等資料,做出適當判斷。

值得重視的是,個子較矮的孩子容易自卑,如家長常做比較,或責怪孩子因為不吃東西、不運動,才會這樣,可能讓孩子更沒自信。李翊誠提醒,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應該給予鼓勵與陪伴。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了三千煩惱絲更煩惱! 這些名人力挽形象植回帥氣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背痛竟是骨質疏鬆!高齡婦人脊椎骨折 醫示警:是種沉默疾病

背痛竟是骨質疏鬆!高齡婦人脊椎骨折 醫示警:是種沉默疾病

「原以為只是閃到腰,沒想到竟是三節脊椎骨折!」78歲的陳女士,三個月前車禍導致下背疼痛,當時急診檢查僅診斷為背部挫傷,便返家休養,持續服藥卻未見好轉,期間亦曾尋求傳統整脊療法,直到近期疼痛加劇,再度就診檢查拍攝X光,才發現第二腰椎已有嚴重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核磁共振(MRI)檢查,竟又發現第八與第十胸椎也出現骨折,所幸在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進行「飛梭椎體成形術」治療後,迅速改善疼痛。

2025年10月17日 16:37

衛福部宣布花蓮災民就醫免部分負擔 3災區民眾半年免繳健保費

衛福部宣布花蓮災民就醫免部分負擔 3災區民眾半年免繳健保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表示,災民三個月內醫療費用可免除部分負擔,行政院公告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等災區民眾,符合受災救助等情形者,未來六個月健保費免繳,將會由賑災基金會善款支應。

2025年10月17日 14:33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2日起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但有醫師認為該措施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上路前就已經出現亂象,包含醫院內部鼓勵醫師與醫護人員下班時間去上這個班等,奇怪案例。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回應,UCC人力會以基層為優先,醫院端不可以強迫、也不用額外鼓勵人員參與。

2025年10月17日 13:08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台中一名61歲男子在國慶連假跟朋友聚會吃海鮮大餐,未料隔天一起床就感到胸痛,吃東西喝口水都感到胸口刺痛,忍了半天受不了自行掛急診,醫師一度以為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赫然發現患者食道卡了長約三公分異物,緊急會診腸胃內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竟夾出2根3公分長的大魚刺,再拖下去恐釀腹膜炎,相當危險。

2025年10月17日 12:14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50多歲黃姓男子某天覺得疲累以為中暑,想說睡一覺就會好,沒想到醒來看東西模糊不清楚,一開始也不太在意,後來太太看他「右眼眼球卻偏向一邊」,提醒不太對勁才趕緊就醫,結果竟然是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2025年10月17日 11:41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涉及品項包括越南高麗菜、越南蘿蔓萵苣、越南青花菜與澳洲羽葉甘藍等,引發民眾關注。不少消費者看完後坦言「只買台灣青菜」,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憂心。不過,新莊公有市場的資深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你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碰到」。

2025年10月17日 10:57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藝人昆凌的苗條身材備受追捧,她日前分享瘦身祕訣,三餐都相當自律,早餐只攝取高蛋白與低GI碳水,例如水煮蛋、香蕉配黑咖啡,午餐相對放鬆,晚餐則儘量「戒掉澱粉」,並盡量挑選原型食物;醫師指出,其實這種吃法不適合每個人,例如胃食道逆流、久坐上班族等,民眾仿效要注意。

2025年10月17日 10:24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一名中年女性日前彎腰攙扶長輩,突然聽到背後「啪」一聲,隨後背、腰劇痛,連手臂都僵硬到無法抬起,而且疼痛日益加劇,不僅起床困難,還痛到嘔吐,就醫後才發現不是筋骨問題,而是「多發性骨髓瘤」,後接受最新「四合一」標靶治療,3個月便擺脫輪椅。

2025年10月17日 09: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