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醫師提醒1關鍵重點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45歲的黃小姐(化名)為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開刀後因輔助藥物的副作用而導致身體狀況不適,擅自停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回診時也未如實告知醫師。術後第3年發現全身性轉移,更瘦成皮包骨,被先生帶回緊急就醫才願好好配合治療,現持續用藥病情遂轉向穩定。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乳癌中心鄭翠芬主任指出,黃小姐雖是早期乳癌,但術後未良好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很容易導致癌細胞在短期內復發甚至轉移,提醒早期乳癌患者不可輕忽術後預防的重要性。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教授呼籲,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超越8成,且現今治療日新月異,患者可依照不同基因表現訂定個人化治療方針,術後應配合醫囑積極治療預防復發。

乳癌精準化治療 術前+術後輔助治療預防復發

鄭翠芬主任說明,乳癌現已邁向精準治療,確診後會先依照基因表現型態區分為5種類型,施以不同的治療組合。其中HER2陽性乳癌患者,因癌細胞容易快速生長分裂,屬於較易復發及轉移的型別,通常建議患者除手術、化療、放療外,額外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陳達人教授則指出,藥物的輔助治療又可分為手術前及手術後兩種。針對腫瘤大於2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通常會建議除術後輔助治療外,可選擇術前就使用輔助治療;若經濟許可,亦建議額外搭配新型的「術後強化輔助治療」,進一步降低癌細胞復發的機率。

新型術後強化輔助治療 預防復發更上一階

陳達人教授補充說明,由於統計顯示HER2陽性乳癌患者即使進行了術前及/或術後的輔助治療,5至10年後仍有3成左右的復發風險,因此建議患者考慮在術後原有的標靶藥物後,接續使用口服標靶藥物1年,研究顯示約可再降低3成乳癌復發風險。

鄭翠芬主任分享,目前院內已有一名32歲的年輕乳癌患者,考量年紀尚輕抗癌之路漫長,希望能更全面性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現已加入新型的術後強化輔助治療,一天一次用藥便利,反應良好並持續追蹤中。

術後定期回診≠預防復發 術後仍應積極配合治療才是關鍵

陳達人教授提醒,早期乳癌若只是術後定期回診,不等於預防復發。患者仍應積極配合醫囑,穩定確實用藥,才可有效預防癌細胞轉移。鄭翠芬主任呼籲,患者若有任何生心理或醫療需求,如:生育或疑似藥物副作用的不適症狀等,都應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醫師可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組合,切勿擅自停藥或採用偏方治療得不償失!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了三千煩惱絲更煩惱! 這些名人力挽形象植回帥氣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醫界紛紛表達哀思與遺憾。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出身三軍總醫院體系,也是馬辛一前輩,他不捨說,馬患病有一段時間,日前車禍受傷需開刀,因免疫較弱,術後易感染,最終不幸離世,「本來大家都說他可以長命百歲,真的非常可惜」。

2025年11月28日 13:58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旅客Atom日前到台北市象山踏青,突發生心肌梗塞倒下,周遭民眾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並取得鄰近的傻瓜電擊器AED,但他仍失去心肺功能、陷入OHCA狀態,所幸消防人員及時將其送醫,經使用葉克膜等治療後不僅保命,且無後遺症;Atom說,心肌梗塞是「寡婦製造者」,感謝所有伸手救命的台灣人。

2025年11月28日 12:16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吃保健食品、吞藥注意不要吃完就睡!一名70多歲男性,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吃20多顆保健品,近期因胸痛、吞嚥有不適感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有些藥物、健康食品有腐蝕性或是酸鹼值較高,在食道中停留過久產生溶解,有可能破壞食道組織,引起潰瘍、糜爛。

2025年11月28日 11:29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減重效果顯著,但除了幫助瘦身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影響。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根據今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瘦瘦針對於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都有看到正面效果,不過要研究團隊也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民眾要有警覺。

2025年11月28日 10:19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也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台灣人經常吃,卻是相當傷腎的10大食物,例如看似健康的早餐穀物,或是早餐店常見的鍋貼、鐵板麵都在名單內,排名第一的更是被譽為台灣之光的珍珠奶茶。

2025年11月28日 02:09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