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壓力大…腹痛狂拉? 醫列「腸躁症3大地雷食物」

腸躁症

 


圖文/常春月刊

「我去上個廁所,馬上回來!」 小王匆匆忙忙放下簡報資料,趕忙又往廁所跑。這已經是小王上午第4次進廁所解大號了,他工作向來認真,但就是特別容易緊張,每次有重大提案或接手重要任務,就總是拉個不停;而小王所罹患的「腸道激躁症」(簡稱腸躁症),也是現今許多上班族常見的毛病。

壓力增加、情緒劇烈波動 腸躁症症狀表現明顯

在台灣平均每5至10人中,就有1人患有這種腸道功能障礙,通常女性較男性容易罹患,多數患者的症狀在年輕時出現,並逐漸成為長期、反覆發生的終身疾 病,也有些人是早自12、13歲的中小學階段就開始為這病症所苦。

此外,不少患者在壓力增加或情緒劇烈波動期間,腸躁症的症狀表現就會更為明顯。

 

 

便祕

 

 

腸躁症症狀複雜 拉肚子、便秘或是交錯發生

腸躁症不是腸道本身有實質病變,或是腸道受到感染、發炎引起的,但是患者的腸道會特別容易痙攣或敏感,以致影響正常消化功能,一般認為可能與自律神經 失調有關。胃腸內科醫師洪志聖表示,腸躁症的症狀相當複雜,有些患者以經常腹瀉來表現,也有些患者則是特別容易便秘,或是腹瀉與便秘交錯發生。

‧腹瀉型:在發作期間,1天內可以排好幾次便,且總覺得排不乾淨,由於吃下 的食物殘渣無法長時間停留在大腸直腸中,讓腸道再吸收其中的水分,所以,總 是排出不成形的軟便。

‧便秘型:便秘型的患者正好相反,有時連續好幾天仍欠缺便意,且每次排便都要使盡吃奶力氣,才能勉強擠出些許硬便。

‧混合型:有時便秘、有時又腹瀉。

這3種類型的患者除了排便上的不正常外,也常有腹脹或腹痛的症狀,而在排便 或放屁後就會稍有改善。

 

 

上廁所

 

 

腸躁症診斷準則 檢測你有沒有

1、過去1年內有達到12週以上,出現連續或是再復發的腹部不適或疼痛症狀,同時合併有排便後症狀改善、排便次數改變及大便軟硬改變等3種情況中的至少2種。

2、發作期間至少1/4的時間,有以下1種以上的情況發生:

˙排便次數改變,大於1天3次或少於1星 期3次。

˙大便形態改變,變硬、呈塊狀或是水瀉、軟便狀。

˙排便情況改變,必須非常用力或是有急迫感、裡急後重(大完仍覺得沒大乾淨, 而一再想上)。

˙有黏液跟著糞便排出。

˙有腹脹情形

 

 

壓力大

 

 

無法排解壓力 須至身心科接受治療

有些腸躁症的患者受到排便不正常的折磨,會加重情緒上的焦慮,有些還會擔心 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腸癌。洪志聖指出,焦慮、緊張的情緒會影響腸胃正常的蠕動功能,所以,對於某些無法妥善排解壓力的腸躁症病人,必要時也必須轉介至身心科接受行為治療或放鬆訓練等。

若想要根絕腸躁症,一定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精神不要太過緊繃,多練習深呼吸、多運動,不管是瑜伽或是簡單的按摩都很好,來緩和情緒,才能預防疾病再犯。

在藥物方面,由於腸躁症的類型多樣,故在治療上並沒有所謂的「特效藥」,主要還是以症狀緩解為治療方向,常使用到的藥物有抗痙攣劑、抗憂鬱劑、止瀉藥、 止痛藥、通便劑及纖維質補充劑等,需由醫師視患者的個別症狀開立處方。

 

 

低腹敏食物

 

 

不要吃刺激腸道食物 三餐定時定量為上策

營養師趙思姿表示,食物對腸躁症患者的影響很大,炸雞、炸薯條、油飯、起司、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容易刺激腸胃發生不協調性蠕動;辣椒、花椒、黑胡椒、芥末、橘皮粉等刺激性調味料,也可能引發患者的腸道症狀;咖啡、茶或巧克力等含咖啡因食物,也可能使部分患者出現腸道不良反應,所以,最好能盡量避免攝取這些食物。

此外,飲食上盡量三餐定時,時常輪換吃各種當令新鮮食材,以穀物、蔬果等粗食輕食取代加工精緻食物,以少油、少糖、少鹽方式烹調料理,每餐用愉悅的心 情細嚼慢嚥,並戒除吃零食或宵夜的習慣,水分攝取則應足夠等,都有助於促進 腸胃功能的健全與穩定。

延伸閱讀

·大便黏馬桶是大腸癌徵兆? 想太多!可能是這2個壞習慣害的
·壓力、緊張就拉肚子? 營養師教你用「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胃不適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疾管署估人傳人風險低:旅遊警示維持一級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疾管署估人傳人風險低:旅遊警示維持一級

美國華盛頓州官方21日證實,一名高齡居民因感染罕見的H5N5型禽流感病毒死亡,這起案例也被認為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5並致死的紀錄。我疾管署今(22)日表示,華盛頓目前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在今年4月已經提升至第一級注意,目前評估人傳人風險低,會維持現行旅遊疫情警示,並持續監測。

2025年11月22日 21:02

出生3天就開胸、住院半年才回家 早產兒學姐回台大鼓勵學弟妹

出生3天就開胸、住院半年才回家 早產兒學姐回台大鼓勵學弟妹

今年6歲的茵茵,穿著小公主禮服神采奕奕的樣子,很難想像她時出生僅718公克,是個極低體重早產兒。茵茵爸爸今天帶著她參與台大醫院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回想當時在出生第三天就接受開胸手術,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半年才第一次回到家,到現在已經長成身高體重都在第五十百分位以上亭亭玉立的小女孩,也順利進入小學,今天特別以「大學姐」的身分來鼓勵學弟妹們,也向醫護人員道謝。

2025年11月22日 18:21

蘇丹紅化妝品「鎖定12業者」 食藥署再驗原料濃度:確認是否蓄意

蘇丹紅化妝品「鎖定12業者」 食藥署再驗原料濃度:確認是否蓄意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食藥署今(22)日表示,追查新加坡原料輸入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下游業者,排除非國內與原料出口商,總共有12家業者列入調查,最快下週一公布受影響狀況。另外,正對問題原料進行「定量檢測」確認蘇丹紅濃度,釐清是否蓄意添加,也發文請新加坡政府協助調查。

2025年11月22日 16:16

胃炎用藥「溶離試驗不合格」恐影響藥效 回收145萬顆

胃炎用藥「溶離試驗不合格」恐影響藥效 回收145萬顆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治療胃炎、膽石疝痛等疾病的處方藥「”強生”舒胃糖衣錠10毫克」,出現溶離試驗結果不符合檢驗規格,恐影響藥效,廠商將於12月11日前回收共2批、約145萬顆完成。

2025年11月22日 12:32

醫美修法衝擊近千家診所 醫憂「被迫失業」:只能打雷射、做微整

醫美修法衝擊近千家診所 醫憂「被迫失業」:只能打雷射、做微整

為加強管理醫美亂象,衛福部近日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卻引發部分醫美從業醫師反彈,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批評,此次修法程序粗糙未充分溝通,恐讓全台近千家診所、上萬名從業人員受衝擊,醫美手術相關專科限制,恐也讓過去屬於合法施作手術的醫師「被迫」失業,只能打雷射、做微整。

2025年11月22日 11:40

床墊睡10年!不只「養千萬隻塵蟎」還傷腰椎 醫曝汰換期限

床墊睡10年!不只「養千萬隻塵蟎」還傷腰椎 醫曝汰換期限

不少人買了床墊後就打算一路睡到壞掉,有人甚至自豪地說,「我的床用20年還很硬朗!」然而粉專「健康多1點」近日發文提醒,這種看似節省的做法,其實等於每天把身體交給「細菌窩」與「腰椎酷刑機」,長期下來健康恐怕比花錢換床墊更吃虧。

2025年11月22日 11:25

門診打抗生素緩急診壅塞 台大醫院啟用OPAT中心再推「遠距追蹤」

門診打抗生素緩急診壅塞 台大醫院啟用OPAT中心再推「遠距追蹤」

為了緩解急診壅塞,健保署今年8月祭出「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相關給付,讓部分感染症患者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台大醫院21日正式啟用OPAT中心,提供需長期靜脈抗生素治療病患一站式整合服務,讓病患無需住院即可接受完整治療,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

2025年11月22日 10:34

預防運動傷害、補充營養!長庚團隊一次教「吃超商也OK」

預防運動傷害、補充營養!長庚團隊一次教「吃超商也OK」

近來國人運動、健身意識抬頭,但是可能無形間讓自己受到運動傷害。復健科醫師指出,天氣冷就常常遇到民眾因為暖身不夠導致肌肉拉傷,還有扭傷等情況發生。其實透過相關運動防護可以避免受傷,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內容不僅拔河訓練適用,也很適合一般民眾避免運動傷害、強化鍛鍊的指南,例如運動營養篇章就提出「超商菜單」幫助補充營養、恢復體能。

2025年11月22日 09: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