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都有全職工作 另一半卻不做家事? 專家給4中肯建議

打掃

 


圖/常春月刊

近年我國雙薪家庭比例持續提高,兩性都須為家庭而參與勞動,家務分配平均嗎?是否曾因承擔家事與另一半發生爭吵,即使買了拯救婚姻的三機(掃地機、烘衣機、洗碗機),似乎問題仍存在。根據2021年3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在去年各國進行封城等防疫措施下,女性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責任,對她們的情緒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女性做得愈多家事 幸福感較低

該研究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的學者進行,調查對象包括了居住於美國、巴西、加拿大、丹麥及西班牙等國共三萬一千多位,多數受訪者因疫情關係都在家工作。結果發現,男女性在這段期間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家務及照顧孩子上,當女性做得愈多,愈不開心,幸福感也較低。

研究分析,女性感到分工不均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職業婦女多半負擔大多的家務及照顧孩子,雖然父親承擔更多清潔工作及花時間陪伴孩子,但母親在這方面做的更多;調查結果也顯示,42%父親表示有從事家務,但僅有25%母親表示認同。

 

 

清潔

 

 

消除負向注意力 轉換心境分配家事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表示,許多國家女性的確承擔較多家務,雙方同樣都有工作,為什麼只有我一人負擔家務,使得女性感到不滿意比例上升。

胡延薇建議,女性可以先消除負向的注意力,不只有看到家事分配不均這事,先生即使做的不夠好,仍肯定他的努力及願意分擔的心;另外,轉換心境,將自己視為公司的資深員工,挑戰自己要帶領一個技術不成熟的員工,有類似的技巧教另一半或孩子,依照他們特性、專長給予合適的家務訓練,使事情變得趣味化,提供給孩子跳脫傳統的觀念,更生活化的平等教育。

 

 

家務

 

 

跳脫傳統觀念 分擔家務人人都得做

上述研究發現過多家務及分配不平會對女性造成負面影響,多半是因為社會對性別文化的固著導致。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男性做家務就是「多做的」,女性則是「應該做」,這樣的概念產生家事勞務不均,久而久之也是女性不開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在家務上有時只是期待一起分擔的感覺,不見得是要計較家務的多少。

 

 

家事

 

 

主動溝通分配家務 不要將鬱悶累積在心理

葉雅馨認為,女性首先要做的是主動溝通,把劃分家務的期待明確地表達出來,不要把因做家務事的鬱悶累積在心理,避免怒氣爆發時用語太衝、尖銳或傷人,讓彼此的關係互動變得很糟,在實際家務分擔上反而沒有改善;其次要有漸進式的概念,允許男性在家務有進步的空間,從都沒做進展到做一件,例如倒垃圾,再增加收拾碗盤,或洗碗,或修燈、清潔浴室等,一步一步來,過程中不吝給予正向的回應,用讚美代替挑剔。

最後,則在家務執行上作些調整,像是整理家裡一段時間就外出走15分鐘、坐下來喝杯茶、不被打擾或同時放著音樂等,提醒自己並非所有的家務都需要馬上做完。

延伸閱讀:

·婚姻觸礁如何挽救?是誰殺了婚姻? 諮商心理師列「7點忠告」:別只想改變對方
·老媽超愛碎碎念? 小心是2大心理疾病前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晚婚夫妻「精卵同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晚婚夫妻「精卵同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台灣晚婚晚生趨勢明顯,苦於不孕的伴侶愈來愈多,對此醫師說,以往不孕問題多聚焦於女性,後來男性不孕也漸受重視,不過如今雙方精、卵條件都欠佳的案例持續增加,建議女性若不排除懷孕,在30歲前先檢查卵巢功能,男性則宜於生育前做好精液檢測,不要等年齡漸長、想生小孩前夕才為此焦慮。

2025年05月07日 12:51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藍委播「賴清德反萊牛影片」打臉 食藥署鬆口:可去國外查廠

藍委播「賴清德反萊牛影片」打臉 食藥署鬆口:可去國外查廠

澳洲進口豬肉檢出萊克多巴胺引發關注,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今在立法院播放賴清德在2012年時曾強力反對含萊肉進口,還嗆「為了當總統犧牲人民健康交換,乾脆不要當也罷了!」對此,邱泰源看完後並未正面回應,陳菁徽追問「標示豬肉產地是否成為美國關稅戰的問題?未來是否會退讓?」邱泰源則表示「沒有退讓不退讓的問題,這是堅持的問題。」

2025年05月08日 10:40

心臟異常無所遁形!連續性24小時穿戴式心電圖 有狀況立刻揪出

心臟異常無所遁形!連續性24小時穿戴式心電圖 有狀況立刻揪出

現代社會忙碌、高壓成為常態,對心臟健康傷害不小!門諾醫院健檢中心力推「連續性24小時穿戴式心電圖(ECG)」,儀器貼在胸前精準記錄全天候心電圖數據。家醫科主任黃繩龍說,舊款儀器攜帶不便,今科技進步帶來便利,許多高壓工作者如大車司機、運動員,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紀錄健康狀態,若及早發現異狀,也能及早治療,避免突發狀況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2025年05月08日 10:07

65歲以上5%患此病!引發中風機率大增 醫曝3高患者要小心

65歲以上5%患此病!引發中風機率大增 醫曝3高患者要小心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目前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隨著人口高齡化,其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國際研究指出,65歲以上族群中約有5%罹患心房顫動,在80歲以上的長者中比例更高達10%以上。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心臟內科陳偉華醫師表示,心房顫動雖常見,若能及早發現與妥善管理,能有效降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2025年05月08日 10:00

外界憂「萊豬」恐有漏網之魚 邱泰源:不會100%逐批查驗

外界憂「萊豬」恐有漏網之魚 邱泰源:不會100%逐批查驗

衛福部食藥署近期接連公布進口三批澳洲冷凍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引發社會關注,外界關心為何不能公布萊豬流向?衛福部長邱泰源今表示,一切都是按照規定,未來也不會改為百分百逐批查驗。另外,有關輸入萊牛和萊豬和標示產地一事,是否有受美方壓力?食藥署署長姜至剛直言「這太多想像空間。」

2025年05月08日 09:37

小心「手機失智症」!日醫師列10大症狀 上廁所帶手機中鏢

小心「手機失智症」!日醫師列10大症狀 上廁所帶手機中鏢

現代人的生活難以脫離智慧型手機,然而日本專家卻提醒,如果長時間使用,讓大腦疲勞、記憶混亂,就有可能出現「手機失智症」,這種現象雖然跟一般失智症不同,但卻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年輕族群要特別小心。

2025年05月07日 16:53

急診醫證實「3種情況」能用可樂急救 但切勿自行嘗試

急診醫證實「3種情況」能用可樂急救 但切勿自行嘗試

相信大家可能都聽過長輩們講過可樂可以拿來洗大腸,這件事情還不是隨便說說!提到可樂或是汽水,多數的人都可能會與「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結石」聯想在一起,但在急診有時候一瓶可樂或汽水反而可以解決不少問題!

2025年05月07日 16:32

藍營要求公開澳洲萊豬流向 邱泰源僅回「依法處理」

藍營要求公開澳洲萊豬流向 邱泰源僅回「依法處理」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已公布三批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檢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國民黨立院黨團公開要求衛福部公布流向。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7)日僅回應「依法處理」;他表示「這些萊豬濃度低於我們的規定、按法規就要放行。」

2025年05月07日 16:0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