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對血糖這樣測 餐前餐後都達標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傅家保醫師:假設你的餐前血糖很平穩,但是餐後的血糖很高,或是餐前跟餐後差距越大,包含像超過60mg/dL以上這種狀況,它就像是海浪,會去攻擊我們的血管內壁,會造成血管的內壁容易有粥狀硬化,或者是血管的內壁容易破損。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傅家保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傅家保醫師:大家好,我是傅家保醫師。

劉育志醫師: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所以很多的糖友在家裡都會自己測血糖,不過很多糖友就會問說,奇怪!我在家裡量血糖都很OK,為什麼我的糖化血色素都沒有達標?

傅家保醫師:這個是我在門診很常遇到,就是我們的病患朋友會問的問題,因為糖化血色素它是跟我們的人體的紅血球結合在一起,我們紅血球的半衰期大概是120天,也就是說糖化血色素是反應最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所以平均血糖包含了,他有飯前的血糖跟飯後的血糖,所以假設你的飯前血糖都很好,可能90、100mg/dL左右,可是你的糖化血色素就永遠一直在8點多或7點多左右,沒有到我們要的目標小於7%,代表你可能飯後血糖是偏高的。

劉育志醫師:我們會建議患者在家裡怎麼樣驗血糖?才能比較了解整個血糖的狀況。

傅家保醫師:我們不只要量飯前,也要量飯後的血糖, 第一個我們控制血糖的目標,飯前應該在80到130mg/dL,飯後是量飯後2個小時,也就是從吃第一口飯的時間算起,飯後2個小時,我們的標準應該是小於180mg/dL,這樣子的話理論上,糖化血色素應該可以控制在小於7%左右。

傅家保醫師:第二個部分就是飯前跟飯後的血糖,不能差距超過60mg/dL以上,這樣代表也相對來說也是飯後血糖比較偏高,最好的方式一天量7次,就是每天飯前、飯後,三餐加上睡前,可是我知道這對很多糖友來說是不太可能辦到的事情,所以我們會推出一個叫做配對血糖的量測,也就是說你可以星期一的早上,量星期一早餐的飯前跟飯後,星期二的午餐的飯前跟飯後,星期三的晚餐的飯前跟飯後,然後四、五、六一樣,就是早餐、午餐、晚餐,然後禮拜天就量早餐,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個禮拜,所有三餐的飯前跟飯後血糖,以及他飯前、飯後的血糖的間距是差別多少。

劉育志醫師:導致餐後血糖超標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傅家保醫師:會造成飯後高血糖的原因不外乎是食物的種類,跟食物的烹調的方式,以及吃食物的量,食物的種類像一些比較精緻的甜點啦!蛋糕、巧克力這些都比較容易會高飯後的血糖,因為這些是升糖指數比較高的食物,再來就是食物的量吃太多,也容易高飯後的血糖,再來就是食物的烹調的方式,越少烹調的食物呢,比較不會高飯後血糖,蒸、煮的方式會比煎、炸、烤來的好,所以吃乾飯會比吃稀飯來的好,吃水果會比喝果汁來的好,再來就是如果要改善飯後血糖,可能飯後的運動,包括像快走會是比較好的,激烈運動就不建議,因為激烈的運動甚至會讓血糖升高。

劉育志醫師:餐後血糖超標對患者有什麼影響?

傅家保醫師:餐後的血糖超標基本上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種海浪的感覺,假設你的餐前很平穩,但是餐後的血糖很高,或是餐前跟餐後差距越大,包含像超過60mg/dL以上這種,它就像是海浪,會去攻擊我們的血管內壁,造成血管的內壁容易有粥狀硬化,或者是血管的內壁容易破損,所以血糖最好是越平穩越好,餐前跟餐後的間距不要差別的太大是最好的。

劉育志醫師: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糖友穩定餐後血糖?

傅家保醫師:要穩定餐後的血糖的話,就是我們先找到他餐後血糖高的原因有哪些,是因為他吃的食物的種類不對,還是烹調的方式不對,要先找到原因才能夠針對他的情況去做調整,再來就是他使用的藥物也會影響,他是不是容易高飯後血糖,因為我們血糖的藥物或是胰島素,都有專門針對飯前或飯後,去做控制的這些藥物,所以真正要了解的話,還是要請教你自己的醫師。

劉育志醫師:補充胰島素可以幫助我們穩定血糖,我們目前常聽到的像是速效、基礎或者是混合型胰島素,這些胰島素有什麼樣的差別?

傅家保醫師:我們每天控制飯前的那個叫做基礎的胰島素,它就是不管你有沒有吃飯,我們身體都有一定的胰島素在分泌,再來三餐吃的,那個是需要做餐前的胰島素的使用,也就是說你在吃三餐的時候,我們身體的反應就是會大量的製造胰島素,去讓你的血糖回復到正常的情況,這種回復血糖的能力,就是取決於胰島素的量,所以長效型的就是當作基礎胰島素的使用,短效型的就是當餐後胰島素的控制的使用,就是一天要打4次,因為基礎的是一個然後三餐,會打三餐控制餐後的血糖,現在有一些混合型的胰島素,裡面有長效加上短效型胰島素,讓你可以打到減少到從1天4次,可能可以減少打到1天1次到2次,就可以達到我們的控制的血糖的目的。

劉育志醫師:醫師會建議患者怎麼補充胰島素?

傅家保醫師:假設一個糖尿病的病患,他可能是飯前的血糖是比較偏高的,我們可能需要補充的是長效型的基礎胰島素,如果我們知道他飯後血糖是偏高的,我們需要的可能是補充速效的胰島素,所以要依據每個病患的情況去了解,所以才需要說,我們剛剛講的病患需要測配對的血糖,我們才知道病患是高飯前,還是高飯後,高的哪一個點。

傅家保醫師:我們自己也有做過研究就是,尤其是華人,假設糖化血色素在8.5%以上,甚至越高的糖化血色素,這時候首要的目的,應該是要控制他的飯前血糖,因為這樣的病患飯前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可以到7成以上,可是假設是糖化血色素大概7點多、8點多,這時候飯後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是達到7成以上,所以這時候就可以去,第一個是鼓勵病人驗飯後血糖,第二個我們可以先調整飯後血糖,就可以知道他糖化血色素有沒有改善。

傅家保醫師:糖尿病的控制就是飲食、運動、以及藥物,甚至最後是打胰島素,千萬不要對我們胰島素有任何的迷思,說什麼打胰島素會洗腎,或打胰島素傷身體,打胰島素會上癮,事實上打胰島素的需求是因為糖尿病本來他的胰臟的功能就會慢慢地退化,慢慢退化,退化到他完全沒辦法製造胰島素的時候,我們就是需要外來的胰島素去補充,胰島素是很健康的東西,它就是補充我們人體,沒辦法製造胰島素的不足而已。

劉育志醫師:感謝傅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連假出遊超開心,血糖也要照顧好!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不是退化!翁膝蓋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不是退化!翁膝蓋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留言版